张 颖,张晓启,张岩柏,贾世英
头面部烧伤常累及耳郭,由于外耳皮肤薄,皮下组织少,软骨膜神经丰富,易发生化脓性耳软骨炎。我院自2007-01至2010-12 收治合并外耳烧伤523 例,其中36 例发生化脓性耳软骨炎(6.88%),经采用紫外线联合微波照射进行治疗,疗效较好。
1.1 对象 36 例化脓性耳软骨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2007-01 至2008-12 行单纯切开引流治疗17 例,设为对照组;2009-01 至2010-12 采用紫外线联合微波照射配合切开引流治疗19 例,设为治疗组。2 组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烧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1.2 诊断标准 化脓性耳软骨炎好发于耳轮、对耳轮或外耳道三角[1],在伤后1 ~2 周或迟至8 ~9 周发生。有下列症状之一者可诊断:(1)外耳持续剧痛、外耳肿胀、发红、压痛明显,相邻的头皮也显著水肿,耳壳向前突出,数日后局部变软,有波动感;(2)切开或自行溃破后,有豆腐渣样物质溢出;(3)引流物细菌培养呈阳性。
1.3 治疗方法 (1)切开引流:一旦患耳肿胀明显,所有患者不论是否有波动感立即行切开术,以肿胀最明显处为中心,纵向切开至软骨层,彻底切除坏死的软骨及脓腔纤维组织,然后以过氧化氢、生理盐水、敏感抗生素溶液,反复交替冲洗。压迫止血后,用油纱条填塞切口,并适当加压包扎,换药时间为1 ~2 次/d;(2)治疗组紫外线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微波照射采用南京产HBS 一A 医用微波仪,输入功率≤500 μA,电极置于治疗部位,采用连续工作方式,输出功率6 ~8 W,6 ~8 min/次,2 次/d。7 d 为一疗程,共14 d;紫外线照射使用北京产ZYY-9 型紫外线治疗仪进行治疗,紫外线波长253 ~254 nm,照射距离30 mm,1 mED=2 s,首次照射剂量8 mED,1 次/d,次日增加剂量2 ~5 mED,7 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表1 两组化脓性耳软骨炎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比较(n;%)
表2 两组化脓性耳软骨炎患者烧伤原因比较(n;%)
1.4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红肿消失,创面基本愈合;显效:疼痛、红肿明显减轻,创面缩小;有效:疼痛、红肿较前减轻,分泌物减少;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1.5 观察指标 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疗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治疗前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对照组经切开引流后,引流物细菌检出率下降缓慢,治疗14 d 后仍有病例检出细菌;而治疗组加用紫外线照射联合微波治疗后,分泌物细菌检出率明显减少,治疗7 d 后,只有5.3%的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说明紫外线联合微波照射具有杀菌作用。
2.2 疗效比较 2 组患者治疗7、14、21 d 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 组同期痊愈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说明紫外线联合微波照射能促进创面愈合。
表3 两组化脓性耳软骨炎患者不同时相点引流物细菌检出率(n;%)
表4 两组化脓性耳软骨炎患者疗效比较
耳软骨无血管供应,深度烧伤后如治疗不当极易导致创面加深而发生化脓性耳软骨炎,进一步恶化发展造成耳廓畸形甚至耳廓残缺或缺如。对于化脓性耳软骨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感染和防止耳软骨的毁损。早期切开引流,彻底清除坏死软骨是其常规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说明,无论是切开引流还是切开引流配合紫外线联合微波照射,对化脓性耳软骨炎的治疗都有效。化脓性耳软骨炎经切开引流后细菌检出率逐渐减少,治疗14 d 后仍有11.8%的细菌检出率,而治疗组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具有杀菌作用,临床表现为治疗组外耳剧痛迅速减轻,创周红肿明显消散。紫外线可使细菌的蛋白解离,核酸变性,氧化能力消失,导致细菌不能生长是其杀菌机制[2,3]。有研究表明紫外线联合微波照射更有利于促进炎性反应及渗出的吸收与消散,能更好达到消炎、镇痛、皮损愈合的目的[4]。本研究治疗组痊愈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也说明其能促进创面愈合。因此,笔者认为在化脓性耳软骨炎的治疗中,联合应用紫外线和微波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本研究作为回顾性分析,资料样本较少,有一定局限性,今后有待于在临床中进一步进行总结。
紫外线联合微波照射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在治疗过程应注意:对紫外线过敏、具有出血倾向,以及恶性病变的患者应禁用;治疗中注意对医患双方眼睛及暴露部位皮肤的防护;严格按规定剂量照射,避免照射过量;换药后进行照射治疗,要先做微波,后做紫外线,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 刘素芬,付蔽红,来俊英. 耳内镜下中耳里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
[2] 王朝亮,黄素芳,孙雪生,等. 紫外线照射影响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3):184-185.
[3] 索 伟,王兴林. 紫外线照射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J].中华理疗杂志,2001,24(2):115-116.
[4] 贾世英,高冬梅,刘激扬,等. 紫外线加超短波局部治疗带状疱疹49 例[J]. 武警医学,2008,19(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