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期望水平与绩效水平的关系

2012-07-12 08:56:54孔令峰张邦辉
河南社会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估水平

王 鉴,刘 淳,孔令峰,张邦辉

(重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30)

一、引言

高校学生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它承担着监督和辅助学生专业学习、指导和服务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取向以及帮助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重要职能[1]。可以说,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实施的最终效果,因此,对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提升,对于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效果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学生工作的实施环境和实施对象的特点都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2],对学生工作的实施过程、方法和对象进行研究,对于提升学生工作的整体工作效果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从学生工作管理的制度层面、学生工作的实施者——即指导和筹划学生工作的负责老师和执行或组织学生工作的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工作实施的背景环境等方面对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然而,必须注意到,学生工作作为一种需要实际实施与应用的事务性工作,影响其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不只有整体制度与实施背景的合理性以及实施者本身的素质和方法的优劣,同时也包括被实施者——即作为学生工作受众和参与者的广大普通学生——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而这些影响因素,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排除在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视野之外。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普通学生自身特点间的差异对学生工作实施效果的影响,对影响学生工作效果的因素和学生工作效果变化的规律进行探讨和补充,为提高学生工作绩效水平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学生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和复杂的事务性活动,对其所有的研究、了解和分析都应该基于对其工作效果所作的科学合理的评估。目前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使用绩效水平这一概念作为对学生工作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估的工具,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3]。

(一)采用受众评价指标进行绩效水平评估

由于学生工作自身的特性,学生工作的绩效水平评估与传统的企业或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区别:一是学生工作职能的互动性,二是学生工作所取得的绩效的内隐性[4]。因此不能将传统的企业或公共部门的评价指标直接套用到学生工作的绩效评估当中。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本研究在设计学生工作的绩效水平评估方法时,并未像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一样采用指标衡量的思想,而是采用了受众评价的评估思想。在做具体的设计时,使用KPI(Key performance index)关键业绩指标设计[5],通过对大量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访谈,确定学生工作的核心职能与相关的行为样本,即思想与价值观教育、补充和服务课余生活、监督和指导专业学习三个方面,三方面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比大约为1∶1∶1,依此编制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评估问卷,以达到对学生工作绩效水平进行全面客观评估的目的。

(二)专家优势对绩效水平的影响

专家优势理论认为,在某一具体的活动和领域中,专家相应地要比新手更易获得更好的成绩[6]。因此按照这一理论的预测,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将展现出高年级的绩效水平显著高于低年级的现象和趋势。然而在前期的观察中发现,专家优势对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实际影响可能并不显著。

因此,本研究将会对这一直观观察经验进行量化研究。如果确实证明专家优势对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理论影响与实际效果不符,则说明除了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体现出来的影响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因素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因素可以影响学生工作的绩效水平,使之展现出观察到的与专家优势理论预测不符的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变化。

(三)大学生学生活动期望水平对绩效水平的影响

由于以上所述的原因,为了找出影响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变化的另一潜在因素,我们按照影响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人员组成将影响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变化的人员分为三类:普通学生、负责老师和学生干部。

期望理论认为,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与实施效果取决于他对于该行为所能实现的目标以及该目标对他个人价值的期望[7]。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假设,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并非普通学生的学生工作实施能力,而是对于参与或者被实施学生工作所持有的期望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导致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将对普通学生的期望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测量,如果不同年级普通学生的能力水平均值无显著差异,期望水平有显著差异且与绩效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则说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得到验证。

(四)样本的选取及变量的测量

在进行具体研究时,为了兼顾研究的信效度和可行性,研究严格按照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标准。在样本结构的选取方面,选取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抽样,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68份,有效率为84%。被试人员中男性比例为63.69%(107人),女性比例为36.31%(61人);大一年级25%(42人),大二年级25%(42人),大三年级25%(42人),大四年级25%(42人)。

在本研究中变量的选取和测量方面,对绩效水平、期望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测量使用本研究编制的问卷,绩效水平的测量使用以受众评价为核心的KPI设计,通过对25位资深学生工作者进行开放式调查,对他们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调查,以主要工作内容确定学生工作的核心职能及其行为样本,并且以此作为关键业绩指标;期望水平的测量按照期望理论选择学生对于学生工作获得的目标和该目标对于个人的价值评价作为核心评价指标;能力水平的测量主要使用自评法。研究所用问卷采用里克特5点式量表,测量绩效水平、期望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分问卷的阿尔法系数分别为0.67、0.75和0.84,均接近或高于0.7的推荐值,因此可以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三、研究结果

(一)年级对绩效水平影响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到,四个年级的绩效水平互有高低,然而对它们进行方差分析发现,虽然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但是进行F检验发现,F值小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的要求,如表2所示。这说明不同年级绩效水平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组内误差,而非组间处理,即年级变化并不是绩效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高年级和低年级绩效水平均值无显著差异。证明专家优势对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实际影响确实不显著。

表1 不同年级绩效水平的平均数

表2 不同年级绩效水平的方差分析

(二)年级对能力水平影响的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发现,四个年级的学生能力水平互有高低,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能力水平的平均数分别为9.48、9.5、9.3、9.73,组间与组内均方分别为0.024、13.58,与年级对绩效水平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类似,组间均方仍小于组内均方,这表明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不具有显著差异,变异主要来源于组内,而非组间处理,能力水平的变化与年级无关。表明普通学生的能力水平确实没有按照专家优势预测发生变化。

(三)年级对期望水平影响的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到,低年级的期望水平均值高于高年级,对不同年级期望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发现组间高于组内均方,进行F检验发现F值大于0.05水平下的显著性要求,即具有显著性意义。这说明年级与期望水平的差异有关,低年级的期望水平显著高于高年级。

表3 不同年级期望水平的平均数

表4 不同年级期望水平的方差分析

(四)大学生学生工作期望水平与实际绩效水平的相关分析

对学生的绩效水平与期望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算得期望水平与绩效水平的相关系数为r=0.262,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在0.01水平上显著,即期望水平与绩效水平确实存在相关关系,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证明大学生出现的心理转变,即期望水平的变化确实是影响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变化的因素之一。

表5 期望水平与绩效水平的相关分析

四、讨论

(一)学生工作期望水平对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影响

研究结果一数据表明,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并未按预期随时间出现显著提升,而是出现基本持平的现象,因此除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外,必定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而这一因素应当随时间出现下降趋势,方可与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的提升趋势共同拟合出绩效水平基本不变的观测现象。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能力和另一个可能的主要变量——期望水平变化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三显示,学生自身能力水平并未随时间变化而出现显著性变化,因而普通学生的能力水平变化并非影响绩效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二显示,学生的期望水平随时间变化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满足上文提出的作为影响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变化另一重要因素的要求。同时,研究结果四证明了期望水平与绩效水平变化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因此,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学生工作的期望水平是影响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作为学生工作受众的普通学生对于学生工作的期望水平与学生工作实际得到的绩效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学生对于学生工作实际的期望水平随时间发展而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既与学生需要从事的其他事务的数量随时间的不断增加有关,同时也与部分学生工作目标确立与实施方法偏离了学生自身的需要有关。正是这一因素水平的降低,制约了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在绩效水平变化上,虽然专家优势的存在使得作为学生工作实施者的负责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相关能力随组织学生工作时间的增长而提高,但由于作为学生工作参与者的普通学生并未直接参与学生工作的实施,或者并未长期参加学生活动的实施,没有获得足够多可以迁移的相关经验,他们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能力并未随时间增长而提高,反而由于个人事务的增加、对学生活动的失望等,出现了期望水平的下降,最终导致了实际的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并未随时间发展出现显著的提高,而是出现了基本持平不变的现象。如图1。

图1 绩效水平变化

(二)对提升大学学生工作绩效水平的建议

基于上述的分析,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的实际绩效水平,仅仅通过不断提升学生工作实施者个人的能力和方法是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工作的绩效水平的,只有提高学生对于学生工作的期望水平才能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的绩效水平,就要完善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工作的最终效果,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效果的目的。这就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第一,建立受众需求导向的新型学生工作观。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中,学生工作不仅是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因此对其实施的要求就变得更加严格。学生工作的设计、实施以及最终取得的效果都成为了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在学生工作的实际开展中,指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放弃传统的单纯的教育者和信息发布者的自我角色意识,以服务为导向,尝试基于受众的需求开展和设计工作。在开展工作之前,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趋向,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建立学生工作“计划→实施→评估→反馈”一体化标准操作流程。在以往的学生工作中,工作的实施通常被指导者和组织者视为最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工作开展状况的评估及改进则常常被忽视。为了提高学生工作开展的整体效果,我们必须改变以往观念,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评估→反馈”的一体化流程开展学生工作,尤其是提升对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中一直受到忽略的评估反馈部分的重视程度。在服务导向和受众评价思想指导下,运用测量学工具,针对学生需求进行工作计划设计,使用基于KPI思想的访谈和调查,对每一次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并且针对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反馈,进一步优化整体工作的计划设计。

第三,逐步构建学生干部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成为了高校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在重视学生工作受众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以此保证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目标的实现。为此,高校必须对学生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及时的考核,将参与计划和负责实施的学生干部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使用因素分析法提取高分组区别于低分组的特征,建立学生干部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在具体实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时,以此为指导,构建更加专业化、更加具有适合当前工作所需能力、更加适合新时期学生工作胜任要求的学生干部团队。

[1]欧舟.论公共治理与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10,(2):173—175.

[2]栾颖娜,等.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模式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角[J].成人教育,2010,(5):60—61.

[3]张钦文.中美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8(3):62—65.

[4]黄映芳.高校学生工作绩效分析与提高对策[J].江苏高教,2006,(4):94—96.

[5]蔡汉军.高校学生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47(7):85—86.

[6]苏军.员工工作分析,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实务全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7]Chase W G,Simon H A.Perception in chess[M].Cognitive Psychology,197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评估水平
张水平作品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评估依据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