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雪锋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经济研究所浙江台州 318000)
副省级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行政级别相当于副省部级的城市,1994年2月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至1997年,这类城市共有16个,后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减至15个,其中10个为省会城市,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济南、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两个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即深圳与厦门;而大连、深圳、青岛、宁波和厦门5个城市还同时是中国的计划单列市。与一般城市相比较,副省级市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方面。国务院等主管部门将副省级城市视为省一级计划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副省级市政府已经拥有了相当于省级政府的职权。因此,在享有的政策和资源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要素集聚性和规模化效益更强。上述城市既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又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科研文教事业比较发达,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15个副省级城市担负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2009年,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2.01%,人口占全国的9.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 418.78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9.8%,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9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406.94亿美元,占全国的25.82%。
之所以对这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潜力进行分析比较,是因为这些城市具有相似的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利用外资方面可比性很强。本文采用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出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评估方法,分1999—2001,2007—2009两个时间段,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与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为15个副省级城市制定更有效地吸引及利用外资的政策提供建议。
运用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业绩指数”的定义对这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FDI的业绩指数定义为:一个城市利用FDI的业绩指数,是该市在一定时期内FDI流入量占15个副省级城市FDI总流入量的比例与该市GDP占15个副省级城市GDP总和的比例的比值,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INDi为第 i个城市利用 FDI业绩指数;FDIi第i个城市FDI流入量;FDIT为15个副省级城市FDI总流入量;GDPi为第i个城市的GDP;GDPT为15个副省级城市GDP总和。在这里,将15个副省级城市视为一个整体。
如果一个城市的业绩指数大于1,说明该市FDI流入额占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FDI流入额的比例大于该市GDP占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GDP的比例,也就是说该市吸收的FDI相对大于该市的经济规模,利用外资业绩突出;反之,如果业绩指数小于1,说明该市FDI流入额占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FDI流入额的比例小于该市GDP占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GDP的比例,也就是说该市吸收的FDI低于该市的经济规模应该达到的FDI流入额,即业绩低下;如果业绩指数值等于1,表明该市占整体FD1的比例等于其占整体GDP的比例,即业绩正常。
根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对于“业绩指数”的定义,本文中一个城市利用FDI的潜力指数用对一个城市利用FDI可能产生影响的7个经济变量得分的平均数来表示。
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采用了8个变量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吸引FDI潜力的指标,本文根据研究目标剔除了“国家风险”变量,用其余7个变量作为衡量15个副省级城市吸引FDI的潜力指标。7个变量分别是:(1)人均GDP:该变量代表一个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2)过去10年GDP增长率:这一变量代表该市的未来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3)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该变量代表该市参与国际化的程度,同时也代表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4)每千人拥有的电话数,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该变量代表该市的通讯水平,体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当前的跨国公司实行一体化的国际生产,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和成本越来越重要。(5)人均电力消耗量:该变量代表能源的可获得性和成本,这是影响效率导向性FDI的重要因素。(6)R&D支出占GDP的比重。它表明了一个城市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吸引科技创新型FDI的关键因素。(7)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该变量衡量一个城市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每一变量得分的分值计算方法为:取一个城市的一个变量值,减去参与排名的15城市中该变量的最小值,再除以这些城市中该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Score代表一个城市第i个变量的得分;Vi代表该市的第i个变量值;Vmin代表该变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最小值;Vmax代表该变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最大值。按该公式计算,分值最小的城市将得0分,分值最高的城市将得1分。一个城市利用FD1的潜力指数,就是该城市上述7个变量分值的算术平均数。
为了体现时间上的变化,我们采用1999、2000、2001 年的数据与2007、2008、2009 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考虑到诸如石化、钢铁等外资项目使某个特定年份有巨额外资流入,可能导致下一年度的外资急剧下降,为了尽量消除外资短期异常波动而导致的结果误差,我们采用三年期平均值来进行测算和比较。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始数据取自历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商务年鉴》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根据公式(1),我们计算了1999—2001年和2007—2009年两个时间段利用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各市利用外资业绩状况及变化趋势。
1.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利用外资业绩指数有上升。1999—2001年,15个城市利用外资平均业绩指数为0.979,2007—2009年,这一数值增加到1.035。15个城市中,沈阳、大连、杭州、武汉、宁波、长春、西安、成都、哈尔滨9个城市的业绩指数有所提高。这说明1999—2009年这10年间,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大于其GDP的增长速度。
2.城市间利用外资发展不平衡,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间利用外资的差距在缩小。1999—2001年,业绩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8(厦门)和0.22(成都),极差为 2.58,极差率为 12.7倍,2007—2009年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243(沈阳)和0.279(哈尔滨),极差为 1.964,极差率为8.027倍。与1999—2001年相比,2007—2009年的极差和极差率明显减小。根据相关年份《广东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及《江苏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2007—2009年广东省21个地市利用外资业绩指数的极差为2.176,极差率为28.98倍,2007—2009年山东省17个地市外资业绩指数极差为1.956,极差率为 8.017倍,2007—2009年江苏省13个地市外资业绩指数极差为1.281,极差率为8.728倍。由此可知15个副省级城市在利用外资方面发展不平衡,城市之间存在差距,不平衡度与江苏、山东省内城市接近,远远低于广东省。
3.15个城市中有的排名变化较大。广州、深圳的排名分别由1999—2001年的第2、第3位下降到2007—2009年的第13和第11位。杭州、沈阳的排名分别由1999—2001年的第12、第7位上升到2007—2009年的第4和第1位。
4.15个城市中哈尔滨、西安、成都、济南、长春在前后两个时段排名一直是后几位,利用外资的业绩比较落后。
5.15个副省级城市中沿海城市利用外资业绩指数明显优于内陆城市,但是这种优势在逐渐缩小。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6个沿海城市,9个内陆城市。1999—2001年,内陆城市利用外资平均绩效指数为 0.78,沿海城市为 1.63。2007—2009年,内陆城市利用外资平均绩效指数为0.95,沿海城市为 1.163。
表1 15个沿海开放城市利用FDI业绩指数
按照公式(2)的计算方法,本文分别计算了1999—2001年和2007—2009年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外资的潜力指数(参见表2、表3)。表中人均GDP、GDP增长率、每万人拥有电话数、人均电力消耗量4个指标根据各年度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计算得出。出口占GDP的比重根据相关年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中国商务年鉴》计算得出。R&D支出占GDP比重较难获得,本文用科教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代替。由于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10年进行一次,这里分别用《2000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及《2010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中的计算结果代表两个时段各个城市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统计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外资潜力呈现以下特征。
1.总体潜力指数有所上升,多数城市的潜力指数得到提高,总体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1999—2001年15个城市潜力平均值合计为3.159,平均为 0.211。2007—2009年 15个城市潜力平均值合计为4.11,平均为0.274。有13个城市的潜力指数值得到提高,只有2个城市的潜力指数下降。
2.15个副省级城市间利用外资潜力不平衡,但是10年间城市间投资环境的差距在缩小。1999—2001年,潜力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33(深圳)和 0.059(成都),极差为 0.875,极差率为15.909倍,2007—2009年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74(深圳)和0.143(哈尔滨),极差为0.597,极差率为 5.182倍。与 1999—2001年相比,2007—2009年的极差和极差率明显减小。这说明各个城市间投资环境的差距在缩小。
3.深圳、厦门、广州、南京和武汉这5个城市在前后两个时段的排名都位于前7名,且这几个城市各项因素的排名比较靠前,城市发展较为均衡。而哈尔滨、济南、成都则一直排名比较靠后。
4.两个时段的潜力指数排名前几位和排名后几位的城市,位次变动很少,排名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合。这说明建立在结构性变量基础上的潜力指数相对稳定,投资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表2 1999—2001年15个副省级城市吸引FDI潜力指数及各构成要素值
5.从各个潜力指数构成要素的排名看,两个时段的GDP增长率有较大变化,其余各项变化不大。人均GDP排名前六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广州、厦门、宁波、杭州、南京,这说明这六个城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排名前六位的城市是深圳、厦门、宁波、青岛、杭州、大连,这些城市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产业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每千人拥有的电话数和人均电力消耗量这两个指标排名前六位的城市完全重合,分别是深圳、广州、厦门、宁波、杭州、南京,说明这几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有充足的能源供应。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的城市为南京、武汉、西安、广州,说明这几个城市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具有人才优势。
表3 2007—2009年15个副省级城市吸引FDI潜力指数及各构成要素值
6.大部分城市潜力指数构成要素的排名与潜力指数的排名基本一致,这说明15个副省级城市在吸引外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发展上比较均衡。少数城市潜力指数构成要素的排名与潜力指数的排名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差距还很大。比如潜力指数排名靠前的深圳和厦门,GDP增长率的排名上相对靠后,这反映出排名靠前的城市也有自己相应的弱项,这些弱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吸引外资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待改进和提高。在潜力指数的排名中靠后的哈尔滨、长春等市也不是毫无相对优势,它们分别在R&D支出占GDP比重、GDP增长率的排名上相对靠前。这些城市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昭示着这些城市发展的潜力。
潜力指数无法在统计学意义上解释外资的流入情况。但将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进行交叉比较,会得到有意义的政策性启示。为此,我们将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归纳为四种类型(见图1)。
1.领先城市:FDI业绩较好(即业绩排名在15个城市的中点以上)及潜力较大(即潜力排名在15个城市的中点以上)的城市。
2.超潜力发挥城市:FDI业绩较好(即业绩排名在15个城市的中点以上)及潜力较小(即潜力排名在15个城市的中点以下)的城市
3.未发挥潜力城市:FDI业绩较差(即业绩排名在15个城市的中点以下)及潜力较大(即潜力排名在15个城市的中点以上)的城市。
图1 利用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矩阵分析
(4)落后城市:FDI业绩较差(即业绩排名在15个城市的中点以下)及潜力较小(即潜力排名在15个城市的中点以下)的城市。
指数值的高低是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业绩指数值和潜力指数值的中位数决定的。当某市业绩指数值和潜力指数等于或大于中位数时,则称其指数值较高,反之较低。根据表1、表2、表3计算出来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通过交叉分析比较,我们得出表4。
表4 1999—2001及2007—2009年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FDI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交叉归类表
图2 1999—2001年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FDI业绩与潜力分布
图3 2007—2009年15个副省级城市利用FDI业绩与潜力分布
从图2、图3来看,十年间15个副省级城市象限分布变化很大。只有南京、厦门在两个时段都处于“领先城市”位置,哈尔滨、成都、济南一直处于“落后城市”位置,其余城市都发生了变化。沈阳、青岛、武汉由原来的“领先城市”变为“超潜力发挥城市”,说明其引资环境的发展速度及不上利用外资的发展速度,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杭州由“落后城市”发展成为“领先城市”,说明其引资工作和城市软硬环境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大连由“超潜力发挥城市”发展成为“领先城市”,说明其引资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引资规模想匹配。宁波由“落后城市”发展成为“超潜力发挥城市”,说明其利用外资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其引资环境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数据交叉分析中得到以下结论:
1.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排序一致的比例较高,说明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密切相关。图2中业绩与潜力完全重叠的比例是86.67%,图3中业绩与潜力完全重叠的比例是53.33%。吸引外资的潜力比较大的城市,往往引资规模比较大。潜力的大小决定了该城市吸引外资的业绩水平,同时外资的流入有利于提高潜力指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具有同向变动趋势。
2.业绩与潜力相背离的现象也同时存在,说明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潜力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一个城市可能目前利用外资的业绩较低,但是投资环境良好,随着潜力的发掘,业绩指数也会提高。但是这种改变是循序渐进的。所以说业绩指数与潜力指数虽然具有同向变动趋势,但并不是同步的,有一个时间差。
1.各地政府对于本市吸引FDI的业绩和潜力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利于制定今后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和实施措施。作为“领先地市”的南京、厦门、大连、杭州等市,需要保持竞争优势,发展完善潜力因素中的弱项,巩固其吸引FDI的强势地位;作为“超潜力发挥”的沈阳、宁波、青岛、武汉,尽管在利用外资业绩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引资环境的发展速度及不上利用外资的发展速度,需进一步改善影响投资环境的潜力因素,增强利用外资的后劲;对于“未发挥潜力”的广州、深圳和西安,应该尽快消除发挥潜力的瓶颈因素,提高招商引资效率;而长春、哈尔滨、济南、成都等“落后城市”,应特别针对落后的子变量来改善潜力指数,以提高利用外资的业绩水平。
2.明确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比如厦门、深圳、南京潜力指数构成要素中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较高,说明这几个城市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较高,利用FDI的重点应放在高科技上。南京、武汉、西安受到高等教育人口比重较大,说明这几个城市劳动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人才优势来吸引外资。
[1]葛顺奇,郑小洁.北京、上海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03,(7):23-27.
[2]李 杏.南京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4,(11):119-124.
[3]葛顺奇,郑小洁.中国31个省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2004,(1):11-15.
[4]吴玉鸣.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J].南都学坛,2002,(2):109-113.
[5]吴立广.广东省21地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南方经济,2005,(3):61-63.
[6]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2002、2008—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2、2008—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2002[M].北京:中国外经贸出版社,2000—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商务年鉴2008—2010[M].北京:中国商务部出版社,2008—2010.
[9]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0人口普查分县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0]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10人口普查分县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