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估算

2012-07-12 01:25
统计与决策 2012年5期
关键词:省区科技进步第二产业

陈 娟

(湖南商学院 经贸学院,长沙 410205)

0 引言

估算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第二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而且通过要素投入贡献的比较,更有助于我们确立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的经济政策。尽管测算和评价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分产业对科技贡献率研究的文献却很少。如国外多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如Derek Byerlee,Rinku Murgai(2001);Malcolm Abbott,Bruce cohen(2009);Heru Margono,Subhash C.Sharma(2006),等。国内主要有党耀国等(2000)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河南第一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王春杰(2008)测算青岛市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贡献率;其他则是分产业内的具体某以部门进行测算,如曾玉荣等(2002)以福建种植业为例,梁利(2007)以我国高薪技术产业为例,等。原因可能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并没有具体分产业进行物质资本存量的核算,造成国内研究数据搜寻上的困难,然而由于徐现祥(2005)估算了分产业的物质资本存量,这给我们以后深入研究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正是借鉴这一成果,尝试性的估算中国省域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模型构建

目前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一般都是从设定生产函数开始的,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用来分析和评价影响产出的不同要素的重要性。

根据C-D生产函数:

其中,A0为希克斯中性技术系数。Y表示各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K表示各地区第二产业物质资本存量,L表示各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本文假定规模弹性不变,即α+β=1,则:

此时对(2)两边取对数,则

得到回归模型:

Y代表产出量;K、L分别代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t为时间变量,表示技术进步。假设技术进步是“中性”的,采用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生产函数(1)就可以采用如下特殊形式

其中α、β分别表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

A(t)=A0eλt

则当α+β=1时,即规模报酬不变时,有:

索洛余值的计算公式模型:

其中:GY为经济增长率,GK为资本增长率,GL为劳动增长率,TFPG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通过对(6)式的回归,将得到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α和β,对其进行正规化处理,得。显然,此时的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之和为1,将其代入索洛余值的计算公式就可以求TFP的增长率。

1.2 数据来源

各省第二产业从业人口、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与指数均可以从《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各省历年的统计年鉴上找到。对于各省分产业的物质资本存量国家统计并不直接使用这一指标,所以并没有公布的数据,目前对分产业物质资本存量估计的文献只有徐现祥(2007)的《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并公布出1978~2002年的详细结果,我以我们直接采用了这一研究结果。

2.4 不同b值下鉴别肺部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分析 将不同b值下ADC 3组鉴别肺部结节良恶性的情况作ROC曲线,ROC曲线显示同特异性情况下b值为400 s/mm2时的敏感度最高,见图1。b值为400 s/mm2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不同b值间ADC阈值及敏感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然而,估算的第二产业物质资本存量部分省份存在缺失。海南只估算了1990~2002年的数据,重庆只估算了1995~2002的数据,西藏只估算了1994~2002的数据。我们在处理过程,试着以时间变量为基础做了回归,但是作出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本文笔者并没有对这三个地区作出估计。而天津 1978~1984年、甘肃 1978~1982年、浙江1978~1984年缺少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我们采用了回归估算的方法,以时间为自变量回归从业人数函数,这样就构造了这三个地区完整的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序列。

2 主要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估算

2.1 参数估计

根据建立的模型回归弹性系数是测算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关键。本文假定规模弹性不变,根据模型(5)回归估计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如表1:

表1 回归估计生产函数描述性统计

2.2 各省区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及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在经济学界普遍被应用分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高低,作为一个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笔者在本文也尝试用它来探析中国各省区第二产业经济发展状况,以了解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长方式和所处的阶段,并给与建议。

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第二产业总产出与综合要素投入之比,他体现了第二产业中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那部分产出的增长,根据索罗余值法估算全要素生产率表示公式为:

对于C-D生产函数Yt=A0ertKαLβ,α>0,β>0

求时间t的导数,用索罗余值法计算科技进步速度,即:

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第二产业总产出与综合要素投入之比,他体现了第二产业中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那部分产出的增长,根据索罗余值法估算全要素生产率表示公式为: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份额。表达公式为:

运用公式(7),可以估算出结果(略),图1-3则分别表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轨迹。

通过图 1、图2、图3,我们发现:中国省区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模式是基本一致的,30年来,基本上呈现了增加但变化不大的趋势。似乎我国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模式与Krugman的说法是一致的。然而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评定中国技术进步很低或没有进步,与中国近3年经济增长的事实显然是矛盾的。综合国内相关文献发现:对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低原因的解释,多是集中在对资本存量变化的分析上。第二产业资本存量作为总资本存量核算相当的一部分,必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第二产业有形资本的过度深化,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资源配置存在问题,造成资源使用低效率;治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社会财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贡献及其大,资本的深化是现阶段的必然过程,但是通过对各省市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我们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是有缺陷的,粗放性外延式扩张的增长过程不可能持续下去。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要注意提升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率。

图1 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

图2 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

图3 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

2.3 主要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估计及分析

运用公式(7)可以估算出相关结果(略),图4~10则分别表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演化的发展轨迹。

通过图4~10 我 们 可以清晰的看到不仅东、中、西部本身内部存在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趋同的演化模式,而且东、中、西部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的演化模式。另外除极个别年份我国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异常现象之外,基本上历年的变化是不大这也正是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我国第二产业经历了资本深化的阶段,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第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图4 东部部分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演化

图5 东部部分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演化

图6 西部部分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演化

图7 中西部部分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演化

图8 东北三省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演化

图9 中西部部分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演化

3 结论

中国省区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模式是基本一致的,30年来,基本上呈现了增加但变化不大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第二产业也同样存在着高经济增长与低全要素生产率看似不匹配的问题。原因在于第二产业资本存量作为总资本存量核算相当的一部分,也像其他文献分析的那样存在物质资本存量估算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第二产业有形资本的过度深化,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资源配置存在问题,造成资源使用低效率;治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社会财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贡献及其大,资本的深化是现阶段的必然过程,但是通过对各省市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我们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是有缺陷的,粗放性外延式扩张的增长过程不可能持续下去。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要注意提升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率。

图10 东中西部部分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演化

东、中、西部不仅本身内部存在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趋同的演化模式,而且东、中、西部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的演化模式。除极个别年份我国省区第二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异常现象之外,基本上历年的变化是不大,这也正是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我国第二产业经历了资本深化的阶段,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第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 徐现祥.周吉梅.舒元.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J].统计研究,2007,(5)

[2] 朱平芳.朱军浩.乔居强.上海市资本存量的估算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评价[R].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2).

[3] 王春杰.青岛市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贡献率的测度分析[J].当代经济,2008,(7)

[4]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

[5] 党耀国,刘思峰,李炳军,陈振,翟振杰.河南第一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8).

[6] 王春杰.青岛市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贡献率的测度分析[J].当代经济,2008,(7).

[7] 李宾,曾志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

[8]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J].经济研究,2003,(2).

[9] Derek Byerlee,Rinku Murgai.Sense and Sustainability Revisited:the Limit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easure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System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26(3).

[10] Malcolm Abbott,Bruce Cohen.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Wa⁃ter Industry[J].Utilities Policy,2009,17(3~4).

猜你喜欢
省区科技进步第二产业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