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刀鲚的数量分布及其群体结构特征

2012-07-12 08:18朱增军蒋日进张亚洲
关键词:渔获长江口体长

朱增军 ,蒋日进 ,2,张亚洲

(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 316100;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

刀鲚Coilia nasus隶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俗称“刀鱼”、“鲚鱼”等,体长而侧扁,头前部高,吻圆钝突出,向尾部后逐渐细小,体被圆鳞,腹部具有棱鳞,无侧线,腹鳍上部有6条游离的丝状鳍条,体背部青灰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其近似种有七丝鲚Coilia grayii和凤鲚Coilia mystus等[1]。刀鲚是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平时分散栖息在沿海及附近海域索饵生长,不聚成大群,从每年的2月开始,生活在近海的刀鲚开始集成大群,陆续自海洋进入河流中进行长距离的生殖洄游,它是暖水性中小型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沿岸以及长江、钱塘江、黄河、辽河等河流的中下游水域以及部分通海的灌溉渠中,也有一些刀鲚常年定居在太湖、巢湖和东平湖等内陆湖泊中[2]。

从历史上看,刀鲚曾是较为常见的鱼类,资源量极其丰富,在沿海和主要河流湖泊中的产量都很高,尤其以长江中下游的产量最高,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春、夏季是捕捞刀鲚的高峰期,捕捞工具主要是流刺网和定置张网。但是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刀鲚资源遭到了难以逆转的破坏,已经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3-8]。目前,刀鲚在近海张网渔获中具有一定的产量,但无具体的统计资料。袁传宓等国内外学者对河流及湖泊中刀鲚的资源利用状况、生长发育和生态习性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报道,迄今尚无有关海洋中刀鲚的资源分布和群体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报道[1-9]。本文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拖网调查和浙江近岸张网、帆张网等监测的数据,分析了海洋中刀鲚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其资源分布与海域环境特征的相互关系等,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海洋中刀鲚的资源现状,旨在为保护和恢复刀鲚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

本研究所用刀鲚取自2008年5月-2009年2月“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课题信息调查船的拖网渔货物,取样时间分别为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冬季(2月),采样范围为东海区 26°00′~34.5°00′N,121°00~126.5°00′E。调查站位采用均匀网格状设置,每个经纬度 30′设 1 个采样站位点,每个季节设置108个站点。调查船为220 kW的拖网渔船,网具规格为400 cm×100目,拖速为2.5 kn,每个站点拖网1 h。记录每一网刀鲚的重量和尾数,并对样品进行体长、体重、胃饱满度等生物学测定。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用Seabird-37型CTD测定。除对上述4个航次的调查样品进行测定外,为了获取更为充分的实验材料,还对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浙江省帆张网、沿岸定置张网等作业方式获取的刀鲚随机取样,按月(休伏期除外)共收集374尾进行常规的生物学测定。

1.2 数据分析

用单位时间的渔获量(即渔获率)作为刀鲚数量分布的指标。

平均渔获率

其中:Ci为第i个出现站位的渔获率(kg/h);n为出现站位数;s为总站位数。本研究中用底层温度(底温)和底层盐度(底盐)来分析刀鲚的栖息环境。数据统计采用EXCELL软件分析,利用ARCVIEW软件绘制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刀鲚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2.1.1 资源渔获量及其分布

根据对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进行的4个航次的拖网资源调查结果,仅在秋季(11月)和冬季(2月)采集到刀鲚,而春季(5月)和夏季(8月)未采集到。其中,秋季采集到刀鲚1 241尾,出现的站位有16个,出现率为13.56%,渔获率范围是0.041~5.228 kg/h,平均渔获率为 0.211 kg/h,分布范围在 32°00′~35°00′N、122°00′~124°50′E 大沙渔场附近,其中 33°00′N、122°00 E 附近海域的密度最高;冬季采集到刀鲚4 526尾,出现的站位有39个,出现率为32.5%,渔获率范围是0.041~6.927 kg/h,平均渔获率为 0.490 kg/h,分布范围在 27°50′~35°00′N、121°00′~125°00′E 大沙渔场附近,其中 33°00′N、122.5°00 E附近海域的密度渔获率最高;冬季的平均渔获率比秋季的高(图1~3)。

图1 刀鲚的数量分布与底层水温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of Coilia nasus and bottom water temperature

图2 刀鲚的数量分布与底层盐度的关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of C.nasus and bottom sanity

2.1.2 数量分布与水温的关系

刀鲚出现站位的底层温度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黄海南部秋季的底层水温最高为20℃,最低为9℃,水温南高北低,沿岸水温相对近海的高;东海区没有采集到刀鲚,海区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6~23℃,相对较高;秋季出现刀鲚的水域的底层水温为10~18℃,集中出现在黄海中南部16~18℃等温线附近。

冬季黄海南部的底层水温范围为5~10℃,水温近岸较低为5℃,近海相对较高;东海北部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0~20℃,水温南高北低;冬季黄海南部采集到刀鲚的的水域温度为6~10℃,集中出现在7~9℃等温线附近;在浙江近海15~18℃等温线附近也有少量刀鲚出现。

2.1.3 数量分布与盐度的关系

刀鲚出现站位的底层盐度分布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秋季和冬季的底层盐度自沿岸至外海逐渐升高的趋势。黄海南部秋季的底层盐度沿岸最低为28,外海最高为33;东海北部沿岸最低为19,外海盐度最高为35;刀鲚出现站位的盐度值为30~33,集中出现在32等盐线附近。冬季近岸的盐度都很高为29左右,外海最高为35,刀鲚出现站位的盐度为31~34,集中出现在32等盐线附近。

2.1.4 数量分布与水深的关系

刀鲚出现站位的水深分布曲线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黄海南部水深范围20~80 m,近岸较浅,东海北部水深范围10~160 m,长江口附近较浅,外海水域较深。秋季采集到刀鲚的海域水深20~70 m,集中处在大沙渔场30~40 m等深线附近;冬季采集到刀鲚的海域水深20~80 m,集中出现在大沙渔场30~60 m等深线附近。

2.2 群体结构特征

2.2.1 刀鲚的体长和体重

根据本次拖网资源调查和浙江沿岸定置张网和帆张网作业所采集的刀鲚样品的生物学测定资料(6月、7月和12月未采集到刀鲚),生活在海洋中的刀鲚的体长范围是92~347 mm,平均体长240.77 mm,优势体长 190~220 mm 和 260~290 mm,体重范围是 3~168.8 g,平均体重 55.09 g,优势体重为 25~35 g 和65~85 g(图4)。产卵季节(3-10月)的个体较大(最小体长 195 mm,最小体重 22.2 g),产卵后的索饵群体(11-翌年2月)的个体有部分小个体(最小体长92 mm,最小体重3 g),从8-10月,刀鲚优势体长有逐月增大的趋势(图5)。

图4 刀鲚体长和体重组成Fig.4 Body length and weight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C.nasus

图5 刀鲚不同月份的体长分布Fig.5 Monthly changes of body length frequency of C.nasus

将海洋中采集到的刀鲚的体长和体重进行拟合,获得其体长和体重的函数关系,幂函数相关程度较高,其拟合方程为:

W=1.875×10-6L3.1076N=584,R2=0.945 96

2.2.2 摄食习性

通过对本次调查所采集的刀鲚胃含物的室内鉴定分析表明,刀鲚属肉食性鱼类,在近海生活时主要以浮游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不同发育阶段的刀鲚食性有差异,稚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等,体长增大以后摄食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等,成鱼基本上以小鱼和虾类为食。刀鲚在海洋中主要摄食细螯虾、中国毛虾、太平洋磷虾和龙头鱼幼鱼等,细螯虾、中国毛虾和仔鱼等是其特别喜爱的饵料生物。

图6 刀鲚的体长与体重曲线Fig.6 Regression curve for body length and weight of C.nasus

刀鲚摄食等级的月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在产卵之前(2-4月)摄食率较高为 97.26%,其中 2级最多为 56.16%,这个时期摄食强度较大以满足性腺的发育,为产卵繁殖提供能量。产卵后的索饵群体(8-11月及翌年的1月)空胃率较高为71.91%。

图7 刀鲚摄食等级的月变化Fig.7 Monthly changes of degree of stomach fullness of C.nasus

3 讨论

3.1 海洋中刀鲚渔业资源现状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海洋中刀鲚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春、夏季的沿岸张网渔获物中偶有捕获,这与刀鲚的生态习性是相符的,它们在春、夏季大部分洄游至淡水中繁殖生活。秋季和冬季刀鲚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大沙渔场附近,推测这些刀鲚主要在长江、江苏通海河流与大沙渔场之间洄游。调查中冬季的渔获量高于秋季,主要原因是刀鲚并非集中在某段时间洄游,而是陆续溯河产卵和降海索饵生长,上溯始于2月止于10月,而且洄游距离不同,有的个体可达江西省鄱阳湖等地[10],秋季仍有部分个体在河流中尚未返回海洋,冬季大部分返回海洋,聚集在近海的深水处越冬。作为洄游性鱼类,刀鲚对水温和盐度的适应范围较为宽泛,本研究中刀鲚大部分出现在32度等盐线附近,在30~60 m水深处分布较多。

刀鲚在海洋中生长发育,主要摄食虾类和端足类等,其摄食率在产卵前的2-4月较高(图7),8-10月刀鲚优势体长有逐月增大的趋势(图5)。海洋刀鲚主要由剩余群体和补充群体共同组成,从其体长和体重分布情况来看,全年体长体重分布都分别有两个峰,最小体长出现在11月。目前尚无有关海洋刀鲚的生长和年龄方面的报道,这有待于对刀鲚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3.2 资源保护及合理化利用建议

长江口是我国刀鲚的主要产区,根据上海市崇明县和镇江市历年的捕捞资料,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流网作业,无深水定置张网等渔具,资源量基本稳定,尚未受到严重的破坏,崇明县和镇江市的刀鲚年产量都维持在110 t以上,市场所售的价格也很低;1989-1999年资源量大幅下降,平均年产量跌至50 t以下,市场价格狂涨至百元以上,主要是使用鳗苗网和深水密眼张网等渔具捕杀了大量幼鱼所导致的;1999-2002年资源量有所回升,但是年际间波动较大,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但是整体上资源量还很差;2003年至今崇明县资源量都小于40 t,镇江市的年产量甚至仅有4 t左右,价格也飙升至1 200元/斤[11-12]。

根据钟俊生、蒋日进和葛珂珂等对长江口沿岸仔稚鱼类群落的研究[13-15],刀鲚仔稚鱼从5月开始出现在碎波带,在6-8月出现的个体数较多,是沿岸鱼类群落中的最优势种,平均密度为198.7尾/网次,其数量百分比在7月份甚至达到90%以上。尽管长江口刀鲚补充群体的数量非常大,但是刀鲚资源的恢复依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是对产卵群体的捕捞过度。2002年4月,我国农业部长江资源管理委员会制订了《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在上海、江苏、安徽限额发放捕捞许可证,对刀鲚资源进行严格的保护管理,但由于长江口鳗苗网等渔具的过度捕捞和水质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刀鲚资源的恢复。海洋是刀鲚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与近年来长江刀鲚动辄2 000多元/斤的市场价相比海产刀鲚往往价廉低值,因此,我们应尽量少的捕捞近海的刀鲚,以避免损害其补充群体资源,对刀鲚进行科学捕捞研究和实施有效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致谢:本研究工作得到了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资源室的所有同志的大力协助,完成海上调查、生物学测定、数据收集等工作,在此特表谢忱!

[1]袁传宓,林金榜,秦安舲,等.关于我国鲚属鱼类的分类的历史和现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2):1-12.

[2]刘引兰,吴志强,胡茂林.我国刀鲚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8,27(4):205-209.

[3]长江刀鲚资源调查协作组.长江刀鲚资源及其利用[J].淡水渔业,1976(8):24-26.

[4]袁传宓.长江中下游刀鲚资源和种群组成变动状况及其原因[J].动物学杂志,1988(3):12-15.

[5]黄晋彪,张雪生.长江口刀鲚资源试析[J].水产科技情报,1989(6):173-175.

[6]赵春来,陈文静,张艳萍,等.刀鲚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现状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07(2):21-23.

[7]袁传宓,林金榜,刘仁华,等.刀鲚的年龄和生长[J].水生生物学集刊,1978,6(3):285-296.

[8]万 全,赖年悦,李 飞,等.安徽无为长江段刀鲚生殖洄游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09,2(4):60-65.

[9]管卫兵,陈辉辉,丁华腾,等.长江口刀鲚洄游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研究[J].海洋渔业,2010,32(1):73-81.

[10]张敏莹,徐东坡,刘 凯.长江下游刀鲚生物学及最大持续产量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6):694-698.

[11]施德龙,龚洪新.关于保护长江口刀鲚资源的建议[J].海洋渔业,2003,25(2):96-97.

[12]朱孝峰,高成洪,姚彩媛,等.长江刀鱼资源的危机和保护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9,27(3):41-44.

[13]蒋日进,钟俊生,张冬良,等.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J].动物学研究,2008,29(3):297-304.

[14]钟俊生,郁蔚文,刘必林,等.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季节性变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5,14(4):375-382.

[15]葛珂珂,钟俊生,吴美琴,等.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刀鲚仔稚鱼的数量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6):923-930.

猜你喜欢
渔获长江口体长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沉睡的船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近三百年来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环境变化及与低氧关系的初步分析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长江口横沙北侧岸坡冲刷特征与趋势分析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利用几何相似性快速测量鱼重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