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赵进一
“信息女王”传奇
文/本刊记者 赵进一
信息是个宝。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你能不能慧眼识宝,有没有本事驾驭它,让它为你所用。
信息是个宝。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看你能不能慧眼识宝,有没有本事驾驭它,让它为你所用。
外来妹沈婕就有这个本事。
就凭着一条支离破碎的信息,她掘到了第一桶金,并由此起家,经过短短三四年的奋斗,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村丫头一跃成为拥有数百万资金的“富婆”。此后,又经过十多年的经营,成为一个拥有外贸、物流、餐饮等多家跨行业公司的女企业家。善于捕捉、运用信息的沈婕可真称得上是“信息女王”。
经营企业,她犹有神助,做一家赢一家,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企业主纷纷上门找到她,请求合作。
如今,沈婕把目光瞄准了太阳能行业——一年前,又是信息把她带到了地处松江区的上海雨露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次考察,她发现这家公司不但产品质量高,而且售后服务好,有发展潜力,所以毅然加盟。经过她的运作,这家企业如虎添翼,效益大幅度提高。
“信息女王”的声名远播,找她合作的人络绎不绝……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现在的沈婕,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她喝过的苦水三天三夜都倒不完。
沈婕自幼生活在安徽农村,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全家饱受歧视,家境困苦。父亲不堪凌辱,常年在外打苦工,很少回家。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沈婕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刚满23岁就匆匆嫁了人。到25岁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人苦苦支撑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从农村进城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她看在眼里,“痒”在心里,很想出去闯一闯,但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还不足两岁,而且都是男孩,活泼好动,稍不留神,说不准就会惹出什么事来,她是一刻也离不开。两个小巴辣子把她的手脚牢牢地捆住了,连地也没法下。她觉得不能再这样熬下去了,暗下决心,不管冒多大的险,一定要出去闯一闯……她只觉得胸腔里有一团烈焰在升腾,有一股活力要喷发,不把它们尽情地释放出来,她会被活活憋死的。
1990年,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她不顾父母兄弟和亲友的阻拦,怀揣仅有的70元钱,毅然带着两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登上了去上海的列车。
没有文凭,没有门路,加上人生地不熟,到哪去找工作养活孩子?沈婕忧心如焚。后来,几经周折,她终于找到了一份剥“橡皮鱼”的苦差事。
由于“橡皮鱼”一捕捞上岸就被送进冷库,所以剥皮时,双手差不多是泡在冰水里进行的,这是什么样的滋味?不亲历其境是很难体会的……这种活不但辛苦,而且报酬低得可怜,累死累活干一天(十多个小时),还挣不到10元钱。问题是,就这样的苦差事也不是天天有得干的,有时货接不上,就得停工。两个孩子嗷嗷待哺,沈婕哪里歇得起?于是她见缝插针,又兼了另外一份工——灌香肠。这种活是在冷水龙头下操作的。沈婕的手本来就容易生冻疮,天天在冰水里泡着、冲着,长满冻疮的手肿得像馒头一样,但为了养活孩子,她还是咬咬牙坚持着。可怜一双大姑娘的手,被折腾得不像样子。现在,一晃20多年过去了,沈婕已经当了老板,但手上的累累疤痕还是清晰可见。
那时候,沈婕肉体上痛苦,心里更苦。两个孩子本可以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孩子一起无忧无虑地玩耍,但沈婕哪有钱让孩子们上幼儿园啊!她每天要在外面干十多个小时,孩子没处安顿,她就硬硬心肠,早上出门时,含着眼泪在桌子上放点吃的喝的,一把锁将两个孩子关在家里。有一天夜里,天下着瓢泼大雨,她回到家中时,发现小儿子正在发高烧,呼吸急促;大儿子哭得声嘶力竭,喉咙也哑了,她发疯似的抱起孩子,冒着大雨踉踉跄跄地朝地段医院奔去……
苦心志,劳筋骨。沈婕出头的日子不远了。
就这样苦熬了两年多,眼看大儿子上学在即,沈婕觉得累死累活不过勉强糊个口,但孩子读书的费用怎么办?将来娶媳妇怎么办?她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收入高些的工作。
她开始留意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一次,她在村头墙上的广告栏里看到一家中外合资的铅笔厂招工的启事,便大着胆子前去应聘。想不到面试官一眼相中了她。原来,沈婕虽然一直干着体力活,文化也不高,但她口齿伶俐,反应灵敏,形象方面除了双手较粗糙外,身材苗条,面容姣好,她是那种看了就让人舒服的女人。她被招录进厂以后,专门负责客户接待工作。由于她手脚勤快,待人和气真诚,形象又好,很有亲和力,上上下下以及客户都很喜欢她。
自从进厂工作以后,沈婕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收入增加了,而且因厂里有托儿所,她上班的时候两个孩子都有了着落,她可以放开手脚忙自己的事了。
信息女王沈婕又把目光瞄准了环保的太阳能事业
沈婕在客户的轻视中再次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并戏剧性地使其成为她自己第一个客户。
沈婕家的上几代人都是徽商,父母早年也做过生意。也许是遗传因子在起作用,在接待客户的过程中,埋藏在她心灵深处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复苏了。
一次,有六位客户来找厂领导协商事情。在等候厂领导到来时,这几位客户聊开了天。沈婕在为他们端茶倒水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地听他们说,现在的一些开发商钱越来越多,钱多了就想买车,有车就有“腔调”,生意容易做大,所以现在做“二手车”,特别是从日本进口的车非常便宜,转个手,就能赚好几万……从他们的谈话中,沈婕断定这些人通过做“二手车”已赚了不少钱。
“做二手车”,沈婕心头豁地一亮,闪过一念……她随即向六位客户要了名片。
这些客户当然想不到,他们一次随意的聊天将彻底改变面前这位女子的命运,成就了她的一番事业。
就在拿到名片的第三天,沈婕作出了一个让全厂上下吃惊的决定:她辞职了。此时,她进厂工作仅两年。领导的再三挽留还是没能留住她。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她干得好好的,为什么坚持要走呢?
从外表看,沈婕不过一纤纤弱女,与平常女子毫无二致。其实,她是一个心气颇高且行事果决的女子。这种性格从三年前她不顾一切,一个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独闯上海滩一事就已现端倪。
沈婕在铅笔厂的职位是很多女工求之不得的,她自己也明白,比起“剥橡皮鱼”来,那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但她并不满足,因为在铅笔厂工作的两年中,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找到了自信,看到了自己的潜在能力。那几位客户所说的一番话已印刻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她要亲自实践一下,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尽管除了那几张名片(辞职前后那段时间她没有同名片的主人联系过)以外,她没有任何资源,但她坚信,就凭这点信息及自己的能力,她必定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来,因为那几位客户无意间透露出来的信息,使她找到了“进攻”的目标……
那几位客户究竟透露了什么样的重要信息,竟使沈婕为之辞职呢?说来也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七个字:买卖“二手车”赚钱。至于“二手车”从哪来,卖给谁,沈婕是一无所知。但她觉得这七个字已经为她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沈婕辞职以后,在家休息了两天,就开始了她的行动。
她走进村里的传呼电话间,按照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分别给仅有一面之交的六位客户打电话。她在自报家门以后,向他们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以及目前的境况,请求他们带她一起做“二手车”生意。其中五位非常冷淡,没等她把话说完,就把电话撂下了。只有一位还算比较有耐心,听她把话说完后,却直截了当地回绝了她:“这生意可不是你这样的人做的,你既没有上家、下家,又没有雄厚的资金。即使有了资金,也没处买车;即使有了车也卖不掉!”说完也把电话挂了……
冷淡与蔑视并没有使沈婕退缩。虽然没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沈婕受到极大的启发,她从这位客户的话中再次捕捉到新的信息:做“二手车”生意需要“上家、下家”,还要雄厚的资金。
也许有人会说,这算什么信息呀?谁不知道做生意要上家、下家和资金啊?但对于沈婕这样没什么经历的农村丫头来说,不是那位客户的“提醒”,她的头脑里是从来没有这样的“专业”词汇的。
接下来,沈婕就开始苦苦地寻觅起“上家、下家”来。她盘算了一下,第一步,先要找到“下家”——买车人;第二步,再找“上家”,即卖车人(供车人)。只要把这两家拉在一起,双方成交了,她至少能拿到一些辛苦费吧。这样一来,无需本钱,她就能赚到钱了……
“下家” 去哪里找?沈婕仔细回想了一下六位客户在厂里聊天时的情景,猛然想起他们曾说过,现在最需要车子的是造房子的开发商……想到这里,她立马想到居住地村委会,向村长打听附近哪里有开发商,她想去工地为民工烧茶煮饭。村长告诉她后,她就按图索骥找到那位开发商,说自己有门路搞到价位较低的从日本进口的小轿车,你要不要?凑巧的是那位开发商正打算买车,但他对面前这位女子是否真有这样的门路表示怀疑。沈婕看穿了他的心思,说:“你如果不信,我可以让供车方把车开过来,你看了以后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话了。”那位开发商勉强点了点头。
沈婕心头一阵狂喜。一回到村里就给那位曾断言她不可能做“二手车”生意的客户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已找到购车的下家,请他把车开过来,让开发商看看。那人将信将疑,沈婕说,你就把车开过来嘛,大不了浪费点汽油,你如不舍得,汽油费算我的好了……说得那人不好意思起来,只得把车开了过来。没想到,这笔生意竟当场拍板成交,双方各给了沈婕8000元报酬。轻轻松松赚到1.6万元,把沈婕乐得差点跳了起来。她没想到,那个不把她放在眼里的人竟成了她的“第一个客户”。
1.6万元,这就是沈婕掘到的“第一桶金”,这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万元户”了。
当首战告捷的沈婕尚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直接做而不是“中介”,如果能搞到“二手车”,再转卖给人家,得到的就是“差价”了,那比“中介费”可要翻好几个跟斗啦!
她马上回想起那次交易中,买方曾问,你的车是哪来的呀?卖方用很轻的声音含糊其辞地回答“汕尾”……
沈婕在捕捉信息方面确实高人一头。他们说话时,她一直尖着耳朵专注地听着。当听到“汕尾”两字时,她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更不知道“汕尾”在什么地方。她当然不敢多问,只能生吞活剥地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发音。她本能地意识到,这是很重要的信息,日后定能派上用场,现在,经过别人的提醒,她立刻想到,应该到“汕尾”去闯一闯了。通过向别人讨教,她方才知道汕尾在广东,是新近开发的经济特区之一。
沈婕是一个想到就要做的人,况且她现在手里有了一大笔现金作资本。尽管到了汕尾以后找谁,买车有什么手续要办等等,她心里一点没底,她却全然不顾,她相信“船到桥头自会直”,到了那儿,总归有办法的……
沈婕到达汕尾以后,经多方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买二手车的所在地。当门卫问她找谁时,她机灵地回答道,我有个远房亲戚在你们这里负责买卖二手车,但因有段时间没联系了,而他现在用的是笔名,只要让我见到他就可以了,他认识我的……但门卫就是不让她进,沈婕也不强求,客客气气地与两位门卫道了别。
过了一袋烟的工夫,沈婕拿了两条好烟再次来到大门口,给门卫各递上一条,请求他们放行。这次,两位门卫不但准许她入内,而且主动告诉她负责人的名字。面对两位前倨而后恭的“黑猫警长”,沈婕不由得兀自好笑。
事情进展顺利。沈婕要求订购一辆价格4万多元的丰田车,那位负责人很爽气地把车子批给她,言明只要款到,他这里立马发货。
沈婕急匆匆地赶回上海筹钱。在上海她举目无亲,到哪去筹这笔款子呢?思来想去,觉得只有向房东老太开口试试看,她儿子在开钣金厂,这几万元钱不大会有问题。果然,她一开口,老太马上答应了她的要求,连借条也不让打就把钱借给了她。老太说,“这么多年了,我了解你的人品,钱你笃定放心用,啥辰光还都不要紧……”老太的话把沈婕感动得泪水直淌。
钱去车到。沈婕又找了个开发商把车卖了。这笔交易沈婕净赚4万元。她转手就把钱还给了房东老太,并给了她8000元“利息”。前后不到十天,老太就赚了8000元,把老太乐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沈婕有信用。
与供车方几经往来,对方也感受到沈婕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所以她要购车,已无需往返奔波,只要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后来,生意多了,沈婕干脆在大宾馆租了长包房,凡向她订车并付了定金的,就可以住进她租的宾馆包房,包吃包住,直至车到手为止……
信息灵,魄力大,又讲信用,一个女人,竟有如此大手笔,实属罕见。众多客户无不钦服,沈婕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日臻雄厚。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门心思做生意的沈婕想不到,她的成功已经引起豺狼的窥视。
一天上午,沈婕早早地起床,照料两个孩子上学以后,因连日的劳累,她又上了床,打算补个回笼觉。正当她迷迷糊糊睡过去之时,忽然觉得肩膀上被人狠狠地拍了一下,她睁开眼睛一看,床头站着三男一女,正恶狠狠地瞪着她。
沈婕朝他们打量了一下,见他们都经过精心化妆。她明白自己遭遇劫匪了。果然,她见那个女的手中竟然捧着她放在大衣柜里的小皮箱。显然,在她醒过来之前,这伙人已经翻箱倒柜过了。这个小皮箱是她在意大利旅游时买来的,里面盛放着一块价值13万元、镶有好几颗钻石的劳力士手表和数万元现金以及多张银行卡。劫匪把她叫醒的目的就是要她供出银行卡的密码。被沈婕拒绝后,这伙歹徒恼羞成怒,一把将她从床上拖起来,顺手从衣柜里拿了一件西服披在还穿着睡衣睡裤的她身上,并用刀抵着她的腰部,其中一个留着大胡子的说:“乖乖地跟我们走,否则后果自负!”然后一男在前开路,大胡子与那个女人在左右两边夹着她朝门外走去,到了门外,沈婕见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已停在门口。沈婕未及叫喊,已被劫匪塞进了车子里。
途中,劫匪不断地威胁她说出银行卡密码,但被沈婕一口拒绝。劫匪就轮流往死里毒打她。当车子开到远郊的一处偏僻地时,沈婕已被劫匪折磨得奄奄一息。此时,天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劫匪见再无油水可捞,竟把穿着睡衣裤、尚处于昏迷状态中的沈婕推出车外,绝尘而去……
冷雨,浇醒了昏迷中的沈婕。雨,渐渐地停歇了。沈婕回想起刚才遭劫的情景,很想大声呼救,但浑身疲软的她发不出一丝声音。她看见远远地有一辆自行车朝她驶来,但见到她又退了回去,沈婕心里明白,可能那人以为她死了,怕惹事上身,于是她拼尽全力,把手微微抬了抬,表示自己还活着,那人见了,才骑着车朝她驶来。她终于获救了……
经过此劫,在社会大学这所草根高等学府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沈婕一下子成熟了许多,这使她在日后漫长的经营之路中多了些理性思考,在不断扩展的事业中,脚步更趋稳健……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