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塑造中国“思想暗战”

2012-07-10 08:02
环球时报 2012-07-10
关键词:自由市场右派自由主义

英国广播公司7月9日报道,原题:西方如何塑造中国的思想暗战 

十八大召开前夕,一场思想之战正在中国上演。对局外人来说,这场思想交锋并不陌生———左右之争。其原因是,虽然中国无所不出口,但思想仍是舶来品。

“我叫张健”,一名年轻有为的中国政治学者说。“按西方的规矩我应该叫健张”,他耸耸肩,“两个称呼都可以。”张不但英语流利,对西方文化、历史和思想也口若悬河。他在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数年,后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教。张并不孤独,很多大陆知识分子都走过游学西方———回国的道路。

事实上,中国主要知识分子思想流派有个共同点,他们当中执牛耳的思想家通常在西方大学待过。因此,对西方人来说,即使搞不懂汉语或中国食物,中国的政策争论却有着和其极其相似的分界线。

张自认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右派”,支持自由市场和政治改革,“我愿意中国在基本体制上跟随英美”。这个阵营有时被称为中国的“新右派”,其最成功的方面体现在经济上,他们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自由化进程。“他们通常在芝加哥大学或牛津大学研习经济学”,欧洲外交关系协会执行主任伦纳德说,“这些人成熟在上世纪80年代,恰逢英国首相撒切尔和美国总统里根主政,他们因此笃信市场的力量。”

但过去几年,反对自由市场、右倾的知识分子团体已形成,这些人同样也在西方留过学。中国的“新左派”不完全排斥自由市场,但强调一个更强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中很多人回国后就赶上89学潮。其中,崔之元曾于麻省理工任教,现在是清华大学教授,他认为中国应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解放出来。新左派领军人物在目睹西方政治如何发挥作用后,就对它不再着迷了。思想接近“新左派”的贝淡宁认为,如今的中国留学生看待美国式资本主义和民主的视角,比“新左派”们在上世纪80年代时“更细致入微”。伊拉克遭侵略、金融危机强化了“新左派”在民众中的影响。

对西方民主不抱幻想正在中国知识分子圈引起更大范围的“传统复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在北大任教的潘维教授认为,中国不应采用西式民主。相反,融合了古代精英选拔制度的一党制更适合中国,“这是中国的制度,一种极其复杂的制度。”▲(作者穆库尔·德维查德,向阳译)

猜你喜欢
自由市场右派自由主义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反对自由主义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论述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理念
奥地利的社会住房发展研究
看青
至善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
大学生右派林希翎的下落
“信”之不行,“用”何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