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火柴”那些事儿

2012-07-10 03:28邓凌原
民生周刊 2012年39期
关键词:永华实业火柴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泊头火柴”那些事儿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泊头火柴厂在临街处所立的牌坊和即将被拍卖的厂房依稀还能看出工厂曾经的辉煌。如今,火柴厂里杂草丛生,甚至有人在里面养起了羊。火柴厂在上世纪生产的“经典版”泊头火柴,如今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

如同火柴头轻轻擦过,近日,一则有关“泊头火柴”的信息被瞬间点燃。9月18日上午,备受关注的破产泊头火柴厂设备及存货等网络拍卖会成功举行,沧州一竞拍者在170万起拍价格上加价76万最终成交。

尽管当地政府表示将设立专门的火柴博物馆,将泊头火柴厂的工艺尽量保存下来,但随着泊头火柴厂这批最后资产的处置完毕,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破产,百年品牌“泊头火柴”从此成为历史。

一如乐凯胶卷的停产,就在“泊头火柴”即将“熄火”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这个打上时代烙印的名字却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无限追忆。

缘起于“实业救国”

晚清的中国,内忧外患,局势动荡。“洋务运动”之后,一群爱国知识分子掀起了“实业救国”的高潮。随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武汉为中心兴办实业和状元张謇被公认为“东南事业领袖”,“泊头火柴”应运而生。

据《交河县志料》记载:“清末季门户开放,东西各国争以剩余商品运华销售。而我国外溢之金钱遂每岁约十二万万元。于是朝野之士始知实业不可不许也,乃一返其夙昔之见解,竭力提倡谋杜漏厂。比年以来,依次兴建,上下注目。将观成效,殊不禁令人生无穷之希望。笃志实业。”

封锁国门近三个世纪的清朝政府,在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存亡之际,上演了一场“最后的疯狂”,但终究没有挽救其末世难挽的命运。

“泊头火柴厂”的前身是泊镇永华火柴有限公司,最早由河北沧县兴济商人钱立亭等发起,本着就近原则,最初选址定在沧县兴济镇。

兴济镇有中国武术之乡的称号,距离商埠天津很近。由于当时天津已建有两个火柴厂,而按照有关法规,天津南北300里内不允许建火柴厂。于是天津的两家火柴厂便向北洋军政府直隶津南道衙抗议,兴济火柴厂被责令南迁,损失惨重。

选址的变更预示着“实业救国”的艰辛和坎坷,但钱立亭等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几番商议后,火柴厂最后选址定在泊镇。泊镇始建于陈代,金大定七年设新桥镇,明代改称为泊头镇。相比于兴济镇,泊镇的地理位置可谓是“黄金三角”:此地北距天津300里外,可摆脱天津厂家的制衡;南距济南300里,可不受山东厂商产品的威胁;此地创办现代工业尚属首家,有大批闲散市民和农民,可提供廉价劳动力;最关键的是,泊镇地处运河要津,舟车络绎,行旅往来,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的“水陆码头”。近代以来,这里的铁路、公路贯通四方,商船如梭,人烟云集,商号不下千余家,是发展工商业的理想之地。

建厂地点确定后,发起人钱立亭、李雅轩等来到泊镇亲自勘察,最后选址在泊镇西部,他们从泊镇人李惠堂手中以300块现洋购地12亩,作为火柴厂厂房所在地。

冯国璋入股

万事开头难。由于南迁损失惨重,所以在泊镇购买完建所需土地后,筹集的资金已经全部用光。无奈之下,钱立亭只好各方招股,却苦于无人投资,建厂进退维谷。

一筹莫展之际,李雅轩请来了曾经和自己一起经营过盐业的河间商人白聘三。此人是光绪年间秀才,资产丰厚,与官府权贵广有结交,且精通资本运营之道,颇有韬略。面对曾经的搭档,李雅轩慷慨陈词,一针见血地指出生产“洋火”本小利大,上可报效国家,下可解百姓之燃煤急需,是“实业救国”的最佳选择。

白聘三性情爽快,当即筹资7800元现洋入伙建厂,火柴厂于1912年5月22日正式破土动工。

期间,白聘三曾多次外出招股。由于当时火柴生产所需的一些化工材料属危险品,而且大部分由日本、英国、美国进口,按照当时的规定采购这些材料须持官方护照,白聘三又亲自赴北京疏通关系,在北洋军政府当局办理了护照。在交河县政府正式签发营业执照后,1913年8月31日公司正式开工。

泊头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号称八万现洋,实有资金仅四万现洋。经股东大会推选,决定由白聘三出任泊镇永华火柴公司董事长,兼任公司经理。

公司最初经营不错。1916年,由于以本地土硝代替氯酸钾,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产品大量积压,又有地方恶势力乘机刁难和压制厂方,公司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无奈之下,白聘三只好找到曾在冯国璋府上做过管家并与自己有莫逆之交的赵春溪商量,想通过赵春溪请时任民国副总统的冯国璋入股。

当时冯国璋家资颇厚,田连阡陌,庄田一千余顷,在京、津、沪、宁有银号。钱庄不下几十个,在天津、保定、唐山等厂矿都有大量投资。

如果细算亲戚关系,冯国璋是白聘三的表侄。听说家乡人办工厂“实业救国”,冯国璋当即答应入股四万元现洋;又听说地方恶势力压制工厂发展,心中很气愤,便派了一个连的兵力押送四万元现洋及护送赵春溪回泊镇。副总统的加入所引起的巨大广告效益让公司一时间名声大振,连当地政府都主动提出帮助解决困难。

从此,泊头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并由白聘三继续担任董事长,赵春溪担任公司经理。

战乱时的艰难维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同年10月2日,泊镇被日寇矾各兵团占领。

生意红火的泊头火柴厂在野心勃勃的日本人看来无异于一块巨大的肥肉,日伪交河当局派日本人石场以驻厂员身份,监督生产经营。随着国土的沦陷,火柴厂的命运再度出现波折。

石场带着妻子(朝鲜人)大摇大摆地来到公司,同时还带来了翻译和仆人,建造了新住房、浴池,享受着中国人苦心经营的“实业救国”的成果。公司经营难以为继。

直到1944年日本驻厂员石场退出公司,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才渡过了这一段惨淡的岁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国民党委派徐春霖接收泊镇,8月18日徐春霖召集警务队、自卫队以及各界人士,在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院内举行就职典礼。

内战时期,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被大水淹没,厂区一片汪洋,平地水深1.5米,公司的成品、半成品和材料全部泡在水中,厂房倒塌300余间。直到1946年泊镇解放后,公司才于12月1日正式复工生产。1950年5月,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归属国有。并更名为河北省省营泊镇火柴厂。后来由于石家庄裕民火柴厂并入泊镇火柴厂,1958年泊镇火柴厂改名为泊头火柴厂。

□ 编辑 张子琦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永华实业火柴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Friends Better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Club Recruitment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实业为何盯上了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