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艳
摄影/孙向荣
我23岁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33岁才开始“务正业”——拍电影和教书。到今年已经64岁了,才仅仅导演了9部故事电影。1974年,“文革”还没结束,我就调回了“五七艺校”,开始了教师生涯。那些年虽然我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讲课,但是我的主要精力、我的心,主要还是在创作上,在自己电影导演的业务上面。因为我知道,一个电影教师只靠书本、课堂上学来的东西是教不好课的。只有通过亲自的拍片实践才能获得真本事、真经验,才能教好学生。
1974年到1975年,我争取到了机会去北京电影制片厂做影片《杜鹃山》的场记和《海霞》的副导演。前辈谢铁骊、陈怀皑、钱江成了我专业实践课程的师傅与老师。在两部影片制作的全过程中,我明白了谢铁骊导演所说的“导演的主要任务是突出与渲染”的真谛;在“文革”后期的政治风浪中,我目睹了他“服从组织、据理力争”(见其口述回忆录《两步跨平生》)的光彩与难能可贵的道德品格;经验丰富的怀皑导演的言传,摄影大师钱江的身教,都使我获益匪浅。
可是,就是经过了这些学习,当1977年我和郑洞天第一次独立执导黑白儿童影片《火娃》时,还是失败了。停机粗剪后,发现情节不够,全片长度还不到70分钟,需要大幅度地补拍。记得北影艺委会审看样片时,谢铁骊导演曾说过:“看来,用胶片写剧本是不行的。”这句话让我们牢记一生。经过导演了概念与猎奇的影片《向导》、真切但简单的影片《我们的田野》,到1984年的《湘女萧萧》,以及1989年的《本命年》、1992年的《香魂女》,我的导演艺术创作实践才开始逐步走向成熟。有人说拍电影和教电影是两回事,前者需要热情,后者需要理智。我以为它们其实是一回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现在的影视圈包括理论界、评论界,对教育太不重视。我想好好地研究一下教学的现状,研究电影教育怎么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一是靠法制、制度,科学的制度是根本,另一个就是教育。
2003年,田壮壮导演回到电影学院,出任导演系主任,对我是一大鼓舞。实践证明,20岁到50岁是艺术家创作的黄金时间,而50岁到70岁,甚至更老,才是艺术教师的最佳时光。我自己几十年游走于拍片与教书之间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条规律。当然,我还会坚持去拍那种有文化与审美价值的艺术片,也就是谢晋导演常说的那种“留得下去的电影”。
一位大师说过,学习电影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拍电影,要自己去实践;一个是看电影,要看很多。这两个方法如果能够同时进行,你就能学到这门手艺。其实根本的就是在看和实践中逐渐掌握到一种专业的眼光、专业的制作技能,就是学会从电影的眼光去看,从专业编导的角度去看。
2004年我带了一届本科班,我仔细地考虑了一下四年的教学计划,核心就是怎样使他们具有一种专业眼光。一年级上学期我给学生开了三门专业课,其中一门是“影片赏析”。这是很多学校非常容易就开的一门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影片赏析就是教会学生用专业的眼光去看电影,而不是从其它角度比如说美学角度、人文角度、历史角度、思想角度去理解电影。
《本命年》剧照
我选了几部片子,看完就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他们刚刚从高中毕业,观后感主要是从内容、风格方面去写的。在《青春祭》的观后感中,学生提到诗意的风格、“文革”对人格的毁灭等等,这是他们过去看电影的方式。《德拉姆》要求当场写,题目就是从《德拉姆》看纪录片的特点,这是希望他们看到纪录片和虚构影片的区别在哪里,看到样式。《青春祭》和《德拉姆》这两部片子,都是云南的,《青春祭》也用了很多写实手法,但一个是虚构的一个是非虚构的,它的原则在哪里,而什么是好的纪录片什么是好的故事片,两部片子一对比就知道。这么比较其实就是训练一种专业的眼光。第三部是《罗马十一时》,谢晋50年代看《罗马十一时》时写过好几万字的学习札记,“文革”后期发表过。他分析了那十几个女孩子的群像,剧作上怎么做、怎么出的彩、怎么样展示性格、人物关系怎么运用、细节怎么运用……是从编导角度、从人物塑造角度进行的分析。将这个例子给学生,是希望教会他们怎么从编导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
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分析国际学生影展中《酒的故事》,也让他们按这个方法去分析人物。《战舰波将金号》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经典,视听语言以及镜头组接非常好,所以第四部就选择了这一部。主要是想让学生看到镜头组接的诞生和蒙太奇的效果,视听语言是电影的基本的和专业的东西。第五部选了我自己的片子《香魂女》,主要讲的是视觉创作、演员和环境。最后一部是《公民凯恩》,要求学生从学过的方法中选一两种来分析。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写了五篇评论而且越来越专业,到最后《公民凯恩》时普遍写得都不错。
第二门就是影视制作基础,请了一个在美国学电影还教过一年书的老师。在美国,所有的学生一进校首先就是学会摄影机的各种基本功能。第三门是编导实践课,主要是靠舞台的方式,上小品,学生编导演一块学。总结起来,影视制作课是教学生在技术上怎样去拍电影,编导实践课是教学生怎么样用专业的方法去编导电影,这三门基础课上了一学期,确实看到了一个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