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义 张克 黄强
中国近代史,可说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这一时期发生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使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遭受严重破坏,数千万人丧生。而从清末到抗战时期,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移民大潮——“闯关东”,则拯救了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淮北、内蒙中部广大北方地区千百万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人民生命。几十年间,东北人口迅速增长,千万顷良田得到开垦,丰富的物产资源得以开发,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闯关东大潮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关东”,指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清王朝以东北为“龙兴之地”,屡颁严令禁汉人出关,但屡禁不止,流民“担担提篮,或东出榆关(山海关),或北渡渤海”,不顾身家性命,多方冒险“闯关”。“闯关东”即由此而来。
“闯关东”的流民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这一迁徙过程几乎是与明清两王朝相始终的。尽管清代初期(顺治年间)便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严禁进入柳条边外(今辽北地区)居住、垦僻田地、采伐森林矿产、掘采人参东珠,但除朝廷组织的人口迁徙、流放罪人之外,仍然不断有零星进入北满地区者,今天在吉林、黑龙江不乏有早期“闯关东”人的后代。例如东北抗日联军五军三师师长、民族英雄张镇华,其先祖张启先就是康熙年间因河南连年遭受水旱灾害,从开封地区通许县逃荒到东北,最后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落户的。在清朝200多年间,始终有逃荒或其他原因求生的关内人冒死偷越柳条边,但数量始终有限,不能改变这一广大地区人口少,丰富的土地、森林、矿产资源不能开发,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面。而成千上万人闯关东大潮引发的时间,是清末光绪后期废除“封禁”,官府首次招募山东饥民到东北宁古塔地区垦荒实边之后。
古代的东北,一向人烟稀少。12世纪中期与16世纪中期的金、清两个女真人王朝入主中原,大批东北女真人“从龙入关”,移居关内,东北地区两度人口大减。而清王朝200多年间,为保护祖宗发祥之地,对辽北柳条边外的东满、北满广大地区实行“封禁”政策,限制平民进入,致使这一广大地区人口始终不能增加,广阔无边的黑土地不能开垦,丰富的矿藏得不到开发,生产力始终处于低水平,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冲破清王朝的“封禁”,开启东北的开发,加快生产力发展,成为19世纪末中国有识之士的历史使命。自嘉庆年间,就有官吏请求破除“封禁”,准许关内灾民进入东北北满地区。在这一历史使命呼唤下,吴大澂来到了东北的宁古塔地区。他亲眼看到边境地区荒无人烟,有边无防,肥美土地得不到开垦,几次奏请朝廷从关内移民,并亲自主持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官方的大规模移民——“招民实边”,5000山东饥民落户今天的穆棱、东宁、密山等边境地区开垦土地。
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江苏吴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同治六年(1867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出任陕甘学政,光绪四年(1878年)任河北道。光绪六年(1880年)授三品卿衔,随同吉林将军铭安来宁古塔办理边防事务。当时的宁古塔归属吉林将军,设宁古塔副都统,管辖今吉林省延边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七台河3市各县广大地区。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划归俄国之后,沙俄不遵守边界划分规定,趁腐败的清王朝在宁古塔边境地区有边无防,不断蚕食我国边境土地,事态日益严重。清政府遂派吴大澂到宁古塔进行调查,与俄方交涉、处理。吴大澂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官员,勤于国事。到宁古塔后,他亲率官员士兵跋山涉水,露宿风餐,认真勘察边界,对俄人蚕食我国领土的情况了然于胸。他鉴于有边无防、国土难免受蚕食、边民生活不得安宁等情况,建议吉林将军组建守边军队,并亲自创建靖边军。自此,宁古塔边境做到了有边有防,得以防范沙俄侵边,也保障了边民的安宁。光绪十一年(1885年),已升任督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吴大澂,两次奉旨到宁古塔地区处理边界事务。他与俄国滨海省省长巴拉诺夫多次会晤交涉,寸土必争,首先收回被俄方侵占的珲春黑顶子,立铜柱为证,并使俄方同意我国船只自由出入图们江出海口,解决了自1860年以来北满地区无出海口问题。同年六月,他又就东宁三岔口、绥芬河边界的倭字界碑和那字界碑被俄方推移,侵占我方领土之事,与俄方交涉。俄方在事实面前,慑于吴大澂寸土必争的气势,只得同意将界碑移回原位。吴大澂收回了国家领土,维护了国家主权,不仅受到宁古塔官员们的钦佩,俄方官员对他也很敬重。
吴大澂这一次来牡丹江宁古塔地区的时间,据2004年夏天在宁安市沙兰镇二吕后山上发现他的刻字巨石推断,应是一年之久。他对宁古塔大片黑土地长期荒芜,不得开垦;对边境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十分痛惜,深感自己应造福一方。于是,他冒着干犯清王朝200多年来“边外皇祖龙兴之地不得开垦”的祖制之风险,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开边禁招民实边,从关内移民到宁古塔开荒种地。清王朝对关外的“封禁”是康熙皇帝钦定的,历代遵行,不可更改,谁有疑议便会招致不可饶恕之罪。没有舍身成仁、为国为民请命的大无畏精神,是断不会有此举的,吴大澂可谓是有清以来200年间第一人。由于他一再上书,情词恳切,陈说利害,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准许了他的奏请,命他招移民到宁古塔耕种土地。11月,吴大澂派宁古塔候选知县潘民表为招垦委员,在三岔口设招垦局。接着派员去山东招收移民,一次招来近千户山东贫民四五千人。接着又在穆棱县上城子(今兴源镇)设穆棱河招垦区,再招山东移民垦边。为使移民安家落户、开垦种地,他亲自带领官兵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勘察设立村屯的地点,并下令拨银两资助每户移民盖房、购置耕牛耕具,使移民顺利垦荒,安居乐业。他回到宁古塔城,帮助官府乡绅开办学堂教育子弟,开办牛痘局等药房为百姓治病,同时开辟了宁古塔到东宁、蜂蜜山(今密山)、穆棱、三姓的官道,在宁古塔去三姓、东宁的官道上设驿站、开邮路……
吴大澂在宁古塔地区前后不足3年,时间虽短却真正做到了造福一方,深受宁古塔人民的爱戴。三岔口垦民感念他“一寸山河一寸心”的爱国精神,感念他使数千垦民摆脱在山东饥寒交迫悲惨命运的功德,在南庙岭为其立生祠,经常拜谒,使子孙不忘吴公恩德。穆棱上城子(今兴源镇)移民为感念他“靖边安民”、“募民开垦”,使子孙绵延的恩德,联名为其立碑留念。宁古塔副都统容山(字俊峰)钦佩吴大澂,在宁古塔新城牡丹江边建立一座褒江楼(即望江楼),使吴大澂回到宁古塔有办公、休息之处。宁古塔人把望江楼和后面院落称之为“钦差行台院”。望江楼几经修复,历时120年风雨如今依然伫立江畔。10年前,宁安市政府又在西墙壁上镌字,铭记吴大澂爱国爱民的不朽功绩。
吴大澂对沙俄侵略者据理以争,寸土必争,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在腐败的清末统治集团中是一位佼佼者;他为“实边”保卫宁古塔地区边防而冒着生命危险破除“封禁”,招募关内饥民“移民垦荒”,帮助移民安居;在宁古塔兴办学堂、药房、筑路、通邮,为靖边军和移民储粮修建粮仓(穆棱兴源镇粮台山下的粮仓至今完好无损)造福地方,造福于民,堪称封建王朝的一代名臣。但他自然不会想到,他向今天的黑龙江东南地区(清代宁古塔地区)移民垦荒,竟然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潮——此后不久,山东、河北、山西、河南、苏北等地的贫苦农民纷纷“闯关东、求活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人口增长到3000多万,千万顷黑土地得到开垦,东北成为中国一大粮仓。同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手工业、轻工业,百业初兴,东北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的大开发。短短二三十年间,不仅是与关内各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辽宁,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社会与经济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大有迎头赶上之势。
闯关东大移民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闯关东的汉族人及其子孙与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与日寇血战。他们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11个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苦战14年,在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环境下,牵制四五十万日寇精锐关东军不能入关作战,极大地减轻了关内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的军事压力,为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东北人口增长很大,兵源充足,闯关东者们的百万子孙与满、蒙、回、朝鲜等各族人民迅速组成强大的东北民主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浴血奋战。东北军民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夺取了“三大战役”中的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胜利,南下长江横扫南中国,为摧毁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三、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期间,东北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大后方,东北人民全力支援中朝军队反击号称“世界最强大”的美国侵略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历史表明,东北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是夺取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闯关东大移民都有资格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吴大澂打破清王朝对东北的“封禁”,开启了中国近代移民大潮与大东北地区的开发,他不仅是今天亿万闯关东移民后代的大恩人,更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永远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