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民间唢呐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记载:汉朝开国大臣绛侯周勃(沛县人)年轻居沛,以织簿曲为生,常为吹鼓手。唢呐在沛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与沛县武术一样,都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2010年11月中旬,在镇江举办的江苏省第九届“五星工程奖”决赛文艺演出中,由沛县文化工作者自编、自排、自演的武舞《四季武魂》、唢呐合奏《苏北风情》两个节目,在 100多支参赛队伍、74 个参赛节目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双双荣获金奖。继承和发展沛县唢呐艺术,是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根据上级文化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要求,如何使沛县民间唢呐艺术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就目前沛县民间唢呐活动现状作了调查。制定沛县民间唢呐艺术继承发展措施如下:
一、配合“高祖庙会”,抓好一年一度的“高祖庙会”唢呐比赛
2000年之前,沛县民间唢呐比赛都放在元宵节前后,2000年以后,沛县的唢呐比赛安排在5月18日前后的“高祖庙会”暨“刘邦文化节”。“高祖庙会”上的唢呐比赛,不仅丰富了庙会文化生活,同时,比赛也促进了民间唢呐艺人之间的艺术交流。唢呐艺人们为参加唢呐比赛。都要作充分准备,从演奏曲目、乐队伴奏、表演服饰等各方面都要经过一番“包装”,每次庙会过后,沛县唢呐艺人的演奏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连续5年的唢呐大赛,使这一民间艺术活动走上正轨,形成惯例。因此,抓好“高祖庙会”唢呐比赛,是提高民间唢呐艺术的重要措施。沛县文体局分管民间艺术工作的同志,继续与“高祖庙会”办公室保持联系,保持庙会唢呐比赛年年列项,民间唢呐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发展。
二、以文化馆为主,抓好青少年唢呐培训
沛县的民间唢呐培训,也和沛县武术一样,正逐步向产业化发展。民间唢呐班是农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唢呐艺人的就业生活渠道,目前沛县民间唢呐正从过去个人拜师学艺向集体办班学习上发展。讫今为止,沛县已有唢呐培训班(校)6个,学员400多人。它们分别是县文联举办的“文艺学校唢呐班”、文化馆唢呐培训班、栖山镇曹河南艺校唢呐班、沛城铁西唢呐培训班、郝寨刘强班、大屯云鸽唢呐艺校。沛县的唢呐培训班为一代唢呐乐手的培养作出了贡献,沛县小唢呐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演出,这和唢呐培训班的举办密不可分。在肯定办班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培训班不断提高发展,需要文化主管部门所做的工作是:
1、帮助唢呐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以保证唢呐班培育出更多的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
2、帮助唢呐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对于中小学生唢呐学员,要求唢呐演奏乐理水平和文化课齐头并进。民间唢呐艺人的优点是:具有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气息上的功夫,不足之处往往是不识谱,文化水平低。在培养新学员上,要克服艺人的缺点,在提高学员演奏水平的同时,要求学员必须学习好文化课,学好文化课,打好乐理基础。
三、责承沛县汉文化研究会,加强对沛县吹打乐民间艺术的挖掘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一曲《大风歌》在沛县传唱了两千多年。由此可见传统音乐在沛县由来已久,沛县汉文化研究会已成立10年,收集了300多篇论文,出了三本论文集,至今还没有涉及沛县民间吹打乐的研究文集。下一步准备约有关方面的研究者,对沛县的民间唢呐与汉代的吹打乐的脉系、沛县吹打乐与汉代婚丧礼仪及《汉高祖武功大成曲》等作系列研究,写出有一定份量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四、责承各乡镇文化站,开展乡镇民间唢呐班的艺术研究活动
据统计,沛县有民间唢呐班100多个,从艺人员近千人,大的乡镇如:沛城镇、张寨镇有唢呐班十几个。镇文化站与这些唢呐班朝夕相处,他们对管理好民间唢呐班、提高民间唢呐班的艺术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县文体局把乡镇民间艺人的管理工作,作为目标责任列入文化站长的目标考核,一月一次小会,一年一次大会,通报情况,评先创优,奖罚分明,不断引导民间唢呐艺人走上“德艺双馨”的道路。
五、民间艺术在基层,巩固乡镇民间艺术协会,加强主管部门与民间艺人的联系
县民间艺人联合会由来以久,“文革”十年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按要求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民间艺人协会组织。由于乡镇合并及其它原因,目前部分乡镇的协会活动不够正常。文体局应在县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下,协助县文学艺术联合会,利用冬春农村文化活动的旺季,对全县15个镇的民间组织进行恢复调整,充实新鲜血液,把协会真正办成“民间艺人之家”。加强乡镇党委政府与民间艺人的联系,让协会成为民间艺术继承发展的平台与基地。
以上是关于继承保护发展民间唢呐艺术的基本思路,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修订完善,确保民间唢呐艺术的花朵,在社会主义祖国的百花园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简介:封前程(1973.9-),男,江苏沛县人,大专,助理馆员, 江苏省沛县沛城镇文体站,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