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2012-07-09 19:10刘炳丽
时代金融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导向模型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导向不同

内部审计由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粗浅到深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走过了财务导向内部审计、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管理导向内部审计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四个阶段。导向的不同使内部审计人员由单方面监控的角色转变成为管理的角色,内部审计更加注重其价值增值功能,更加注重与企业目标的契合。

(二)审计的重点不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以往的传统审计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出发点,重点进行单个项目的审计。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在熟悉被审单位内控的情况下,主要分析企业当前及其未来所面临的经营和战略风险,对一些重大的风险领域进行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领域和审计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告知企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使企业主动地规避这些风险。

(三)分析的重点不同

在以往的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主要偏向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漏洞,从而形成对可疑的财务报表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状态。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对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和法律体系等各方面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精确判断出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风险,找出规避这些风险的手段和方法,是一种事前审计状态。

(四)风险的认识不同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风险是在审查被审单位中面临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这两种风险是在审查被审单位的报表中才可能面临的。对于现代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采取的是主动防御风险的措施,先要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比如经营风险和战略风险,在这些高风险领域中筛选需要审计的项目,同时把企业面临的这些风险如实上报企业,充当企业管理的参谋。

二、如何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一)确定审计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有了明确的职责,在运用这种新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的目标由差错防弊向公司治理的模式转变。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分析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其次判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选择高风险领域进行审计,同时上报企业管理部门,找出规避风险的措施,使企业在不受这些风险因素的困扰下按既定的目标平稳、有序发展。

(二)选择风险模型

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于审计工作来说是一个框架,在研究中的审计风险模型有五种模式,现做简单的介绍:控制风险导向模型,经营风险导向模型,舞弊风险导向模型,企业治理系统风险导向模型,重大错报风险导向模型。

以上五种风险模式均被称为风险导向审计,都是以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起的审计模式,是比较传统的模型。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是从经营风险导向模型入手,以企业经营风险为导向,确定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和审计重点,是新型审计模式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要先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通过各种角度了解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影响因素,比如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监管环境,同时还要预测到未来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利用这些影响因素对企业的目标和战略进行调控,以达到使企业在规避这些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

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来实行内部审计,要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以往内部审计不同,它的抽样范围扩展到较高的风险领域,只有确定了企业所面临的较高的风险领域,才能运用统计抽样或判断抽样的方法进行实质性测试。但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还是使得审计风险难以减少,风险的控制和不确定因素要由审计人员正确的专业判断加以解决,同时找出规避这些可能殃及企业发展的风险的方法,切实地为企业的利益服务。

(四)实施后续审计

如果说在科学确定审计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审计风险模型开展工作,科学运用抽样方法进行了内部审计之后,那么实施后续审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极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相当于是再次监督,不仅可以让被审计单位在双重监督中规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致命风险因素的影响,从而重视这些风险,也可以让内部审计人员积累工作经验。

三、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保证措施

目前国内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很年轻,处于发展阶段,怎样保证这项制度快速、合理、有效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四项措施。

(一)更新传统的审计观念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国内处于发展阶段,内部审计人员还没有完全具备防范风险的意识,更主要的是,这种模式还没有被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所接受,并且企业没有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也不强,即便是具备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也无法很好地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环境中来开展审计业务,只有企业管理当局和内部审计人员都重视这种新型的审计模式,才能使审计人员在高风险的审计环境中开展审计工作,对企业面临风险进行精确地分析,提出全面控制风险的建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潜在价值。所以管理者首先要改变和更新传统的审计观念,带头加强对风险意识的教育和风险管理技能的训练。

(二)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目前,虽然有些大中型企业在运用最新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实质上还是在套用重大错报风险模型来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后,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这种高风险领域审计项目的实质性测试,从而幻想规避检查风险,是在完全利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审计的。所以企业要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领域,不仅仅对企业高风险领域的审计项目进行合理的抽样审计,还要对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找出合理的途径不使这些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因此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长远看,内部审计职业化、业务社会化是发展趋势,所以现阶段企业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同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也是审计人员必备素质的一个方面。

(四)完善内部审计法规

建议有关法律和审计部门能共同致力于这方面成果的出台,我国的法律制度环境才能得到明显改善,才能真正与风险导向审计相适应,为之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这样就会使内部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应承担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荣辱感。同时,国家在出台关于内部审计特别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后,要消除与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冲突,以及不和谐的条款,统一不同部门关于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在完善、和谐的法规体系中,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平稳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马正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探讨[J].对外经贸财会,2005(12).

[2]乔飞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3).

[3]徐元玲.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研究[J].财会研究,2008(07).

作者简介:刘炳丽(1965-),河南上蔡县,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审计

(责任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导向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犬只导向炮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
探索审计整改方式 依法从严治企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