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要的“抄袭门”

2012-07-07 11:42颜武
检察风云 2012年13期
关键词:博士论文贝格学术

文/颜武

国外政要的“抄袭门”

文/颜武

Politician,s Plagiarism

论文抄袭(剽窃),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都被认为是不道德、不名誉的羞耻之事。抄袭者如身在学界就将“一蹶不振”,不仅学术头衔被褫,学术成果也会被否;如身在政界,那就不仅会掀起轩然大波,招致举国严厉的抨击,“出路”往往也“唯此华山一条路”——辞职下台。

这是因为,抄袭者,人格已“破产”。

当然,事有例外,中国特色的应对论文抄袭的指责(指控)往往是,或强行狡辩,或诿过于人,或大喊冤枉,甚或倒打一耙。至于处理,也常常是,或以拖待忘不了了之,或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甚至是“冷眼也不瞧你一眼”,名教授(院士)我自为之,好官也我自为之。

这里,且选取去年和今年的三起“抄袭门”,聊以“存真”。

“抄袭门之一——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辞职

2011年7月,德国前国防部长卡尔-特奥多尔·楚·古滕贝格移居美国,报道说,“他将在那里写书,和家人一起开始新生活”,并说“古滕贝格和家人很久以前就想去国外生活,目的地是伦敦或者美国的某个地方,如今他的计划终于付诸实施”。

说得很“潇洒”。其实是有苦衷。因为3月1日,他因博士论文抄袭丑闻曝光被迫辞去了国防部长。

古滕贝格自己也深知诚信遭受了重创。在辞职声明中,他坦承:“这不仅是因为我论文中的错误,尽管我深知从学术角度上这已足以让我辞职,更是因为对我能否履行职责的质疑。”

2011年11月29日,《暂时的失败》在德国柏林出版。此书是古滕贝格的访谈记录。(图/CFP)

在德国,拥有贵族封号或学术头衔是非常荣耀的,尤其是当贵族封号早已尘封历史,学术头衔就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面子名片”。英俊的古滕贝格恰恰拥有这样两张“面子名片”:出身贵族血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和列支敦士登王子阿洛伊斯二世的后裔,妻子斯蒂芬妮是德国宰相俾斯麦的曾孙女;拥有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法学博士文凭。而且,古滕贝格年轻有为,40岁不到,便已担任过经济部长,不少民众认为他是未来德国总理职位的有力竞争者。

据说,古滕贝格的这篇名为《美国和欧洲的宪法发展之路》的论文,是其花费7年时间才完成的。2006年5月,他向拜罗伊特大学提交了这篇论文,得到校方的高度评价。2009年,论文结集成书正式出版。

正当他于政坛踌躇满志且顺风顺水之际,晴天霹雳突破响起。

2011年2月,不来梅大学法学教授安德里亚斯·莱加诺受约为这本书写一篇书评。按照习惯,莱加诺写书评前喜欢将文章输入谷歌搜索引擎,寻找相关材料。不经意间,瑞士《星期天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文章进入了他的视线。通过比对,莱加诺惊奇地发现,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与这篇文章如出一辙。进一步搜索,莱加诺找到了更多的“剪刀加糨糊”段落,许多大段抄袭的文字都没有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这一“惊人发现”非同小可,连锁反应“陡然而起”。

德国《镜报》又发现,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直接引用了德国议会研究部门的相关材料,却不注明原作者。2004年5月,议会研究员乌里西·塔姆勒向古滕贝格议员办公室提交了一份10页的研究报告,题为《美国宪法理念与最高法院政教分离判例的关系问题》。德国议会研究部有60多名研究员,根据规定,古滕贝格只有在从事议员工作时,才能使用议会研究机构的材料和学术成果。但在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中,他几乎将这10页纸的研究报告全文照抄,并且只写了一个注解“德国议会研究部”,只字不提原作者乌里西·塔姆勒。

进一步,还有人专门开通了一个揭秘古滕贝格论文造假的网站,且发现475页的论文中有多达300页涉嫌抄袭。

莱加诺认为,这是“系统的”、“严重的抄袭”。一些媒体还将涉嫌被抄段落公布了出来。

4月2日,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中,施米特·帕尔终于在匈牙利国会会议上说:“为了国家利益,总统必须能给匈牙利国家带来团结。我不幸成为一个分裂的象征,我感觉有责任辞去总统职务。”(图/IC)

对一个政要来说,被指论文抄袭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

古滕贝格自然不甘“束手待毙”,他否认抄袭,辩称在自己475页的论文中有1200多个注脚,但话却很不“硬气”,又说“我愿意接受核查,看是否有些注脚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对,再版时修改”。当然,他不忘一再声称自己写作时是“实事求是和不背良心的”。然而,莱加诺等专家回应称,他们至少核查过3遍。被抄袭的作者之一、政治学家芩普芬尼希也表示,必须取消古滕贝格的博士学位。

2月24日,拜罗伊特大学宣布,收回古滕贝格法学博士文凭。这样,“最后一根稻草”效应显现,挨到3月1日,古滕贝格黯然辞职。德国的这颗政治新星终于栽倒在“面子名片”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揭秘古滕抄袭”的网站还对古滕贝格的其他文章展开调查,发现他在2004年为汉斯·施德基金会写的一篇29页的分析文章中,也有大段文字抄自其他媒体和学术文章,却不注明来源。

对古滕贝格个人诚信的质疑甚至蔓延到他的个人简历和职业经历上。

德国媒体曝光称,古滕贝格在简历中写自己曾有记者经历,事实上他只在德国《世界报》做过几周的实习生。此外,古滕贝格称自己曾担任“古滕贝格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但这基本属于影子公司,包括古滕贝格在内仅有屈指可数的3名员工,“业务”主要是联络其他公司和银行帮助古滕贝格家族理财。

古滕贝格自己也深知诚信遭受了重创。在辞职声明中,他坦承:“这不仅是因为我论文中的错误,尽管我深知从学术角度上这已足以让我辞职,更是因为对我能否履行职责的质疑。”

“抄袭门”之二——匈牙利总统施米特·帕尔辞职

2012年4月2日,匈牙利总统施米特·帕尔宣布辞职。

这是迄今为止,世上因论文抄袭而丢掉的最大一顶“乌纱帽”。同时,由于施米特只在总统宝座上坐了一年半的时间,他也成了匈牙利近15年来第一个没有任满一届中途被迫下台的总统。

实在是得不偿失,更主要的是,这样的丑名声足以“载入史册”。

今年年初,匈牙利一家门户网站发现,施米特的论文涉嫌大量抄袭保加利亚体育专家尼古拉·格奥尔基耶夫198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在其215页的论文中,“直接翻译抄袭”的内容竟然达到180页。之后,又有媒体跟进披露,论文剩下的部分还有17页内容“逐字翻译”自德国体育社会学家克劳斯·海纳曼1991年用英文写的一篇文章,论文中也没有脚注和尾注。

对这样重大的揭露,身为总统的施米特当然“坐不住”,他知道,一旦“坐实”,便是丑闻。因此,一开始,施米特坚称自己是清白的,表示论文已经被很多专家重新检查过,没有任何问题。随后,又辩解说他认识格奥尔基耶夫,和他一起工作过,他们写论文时使用的是同样的材料。然而次日,格奥尔基耶夫的女儿就驳斥了这一说法,她称父亲从未与施米特合作撰写过论文。

抄袭与否,当然不是施米特说了算。

匈牙利泽梅尔魏斯大学随后成立的5人调查委员会,以一个月为期,调查了施米特1992年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学位。3月28日,委员会公布1157页的调查报告判定:论文有180页与格奥尔基耶夫的论著部分相合,“虽然完全相同的段落非常分散”,并补充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资料。论文34-50页,与德国学者克劳斯著作的312-319页完全雷同。论文10幅图表,有9幅取自保加利亚专家的论著,还有一幅与原图只有细微差别。报告同时也指出了施米特获得博士学位过程的缺陷:“从报名到论文答辩之间只有一个月时间,答辩既无书面课题大纲,也没有博士学位考试记录和博士论文答辩的评委会议记录。”也许为了照顾总统的颜面,调查委员会未在报告中使用“剽窃”字眼。

虽然未用“剽窃”字眼,但抄袭事实已是铁板钉钉。两天后,该校行政部门以33比4的投票结果,决定撤销施米特的博士学位——论文不符合专业和道德标准。丑闻还“连累”了校长图拉塞,他也因此引咎辞职。

这样,反对党也就拿到了反对的有力证据,虽然执政党站在施米特一边。几个反对党都强烈要求施米特辞职,一些人甚至静坐抗议,一个学生团体居然一度占领泽梅尔魏斯大学校长办公室,要求施米特主动辞职。

起初,施米特还是硬拗,面对舆论批评和反对派“伪造文件罪”的指责,坚称“20年前没有错,用我当时掌握的所有知识写下了这篇论文”,还说除180页“基本材料”外,其他30-35页文字是他自己的“创作”。对大学的决定,他称自己“无端蒙羞”,因为自己是“尽其所能撰写博士论文的,其答辩也是正当的,可说是‘男子汉的劳动成果’”。所以他抱怨说,学校是在没有询问他的情况下取消了他的博士学位,而当时自己正代表匈牙利利益谈判核安全的问题。施米特一再表白,他“问心无愧”,其博士论文是诚实之作,甚至说“我这人比较倔,70岁也可以证明,我有能力写作符合今天标准的博士论文”。

在随后对电台的一次谈话中,他还指责对他的这种攻击败坏了总统机关的声誉,并称自己是国家选出来的第一公民,代表国家团结、民主运转和宪法,并再次声称博士论文没问题,以20年前的论文为由要求他辞职是不公正的,有损国家名誉,自己没有理由辞职。

链接:本世纪以来各国政要学历学术造假不完全案例

然而,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硬拗只是自取其辱。一浪高过一浪的要求其辞职的呼声淹没了他狡辩的声音。4月2日,在匈牙利国会会议上,施米特·帕尔终于说:“为了国家利益,总统必须能给匈牙利国家带来团结。我不幸成为一个分裂的象征,我感觉有责任辞去总统职务。”

“抄袭门”之三——罗马尼亚教育部长伊万·曼格辞职

5月15日,罗马尼亚总理蓬塔宣布,教育、研究、青年和体育部长伊万·曼格已经辞职,并任命社会对话特派部长利维乌·波普临时代职。

对蓬塔来说,这不是一个开心的决定或者说是艰难的决定。他的政府7日晚间才刚刚宣誓就职。没想到,就在新政府履职第三天,曼格就被揭出论文抄袭了外国专家的学术文章。这一指控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消息称,台湾东海大学一名教授和日本信息技术专家下山武史在给罗马尼亚媒体的信件中指认,伊万·曼格的两篇论文分别剽窃自两人的论文片段,虽然标题不同,但有关运算法则、日期和文句都一致。同时,以色列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埃利·比哈姆也指认说:“收到的不少电子邮件引起我注意,发现伊万·曼格先生……抄袭了我的(论文)原稿,还有其他人的论文。这确实是剽窃行为。”比哈姆说,曼格的论文甚至原封不动地“剽窃”了他在论文打字过程中的文法错误。

就在新政府履职第三天,教育、研究、青年和体育部长伊万·曼格就被揭出论文抄袭了外国专家的学术文章。这一指控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图/IC)

这一突如其来的指控,可把蓬塔总理给搞晕了。

原本,组建政府时,蓬塔打算让科丽娜·杜米特雷斯库出任教育部长,然而,媒体发现杜米特雷斯库的个人履历存在问题,继而又曝出她涉嫌剽窃。蓬塔不得不“临阵换将”,在政府宣誓就职前一天改让伊万·曼格出任教育部长。“人算不如天算”,临阵换上来的“将”,居然也是个“学术抄袭者”。

教育部长抄袭,罗马尼亚学术界自然更加愤怒。这等于让整个教育和学术界蒙羞。

前教育部长现总统顾问达尼埃尔·富内留说,罗马尼亚研究和教育界实施改革两年来,刚刚取得一点成果,“我悲伤地发现,这些指控不幸属实。”富内留2009年至2012年任教育部长期间致力打击国内学术剽窃和考试舞弊,改革措施获得国际学术界称赞。“这(丑闻)对同样作为研究人士的我来说非常痛苦,”富内留说,“我想这将严重打击罗马尼亚的海外形象,罗马尼亚有不少高水平科学家,他们不喜欢这个部长。”

自然,这样的指控给伊万·曼格巨大的压力。然而,身处舆论旋涡的伊万·曼格还是要极力“挣扎”。他声称,这是已经沦为反对党的民主自由党借机炒作,存在政治动机,所受的指控来源于“曾经掌管这个部门的一些人,他们惧怕失去控制权”,并称论文引用外国专家原稿内容只是为了“验证这些运算法则,显示它们的价值”,“无关抄袭”。

然而,即便自辩“无关抄袭”,也终究抵挡不住一波又一波的舆论压力,再加上,5月14日,蓬塔致函罗科学院院长约内尔·哈伊杜克,请求科学院成立一个专家评估委员会,对有关曼格抄袭中国台湾、日本和以色列专家的论文质疑进行核实。

伊万·曼格应该知道结果。于是,一天后,他宣布辞职。

三扇“门”推开,发现确如“前面的话”中所说的,主角的结局相同,都是辞职下台,而且,这三扇“门”的“故事架构”基本相同,虽然“细节”略有差异,有的狡辩多点,有的口气软些。然而,也正因为情节无甚跌宕起伏,且结局“雷同”,就更让人欣慰,即这些“案例”一再印证,国际社会是有基本的价值认同的。

假设结局五花八门,比如,有的沉默几天后又“敢于”高调行事,有的责令辞职后又悄然复出,有的依然官运亨通,有的甚至在稳住阵脚后反戈一击,那么,对学术来说,对政坛来说,对民众来说,反而都是悲哀的“结局”。

因此,看看西方政要因论文抄袭而下台的这几个“案例”——其他更多的“案例”也都如此,或可让我们一舒胸中郁闷,抑或可给我们以启发。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博士论文贝格学术
速滑大师顿贝格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偷画的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博士论文写卤鸡肉不悖科学
一份保单的温暖
第三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名单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