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双璧的陶冷月父子

2012-07-07 11:52朱浩云
检察风云 2012年20期
关键词:画坛中国画

文·图/朱浩云

一门双璧的陶冷月父子

文·图/朱浩云

陶冷月(1895-1985),江苏吴县周庄人。初名善镛、字永韶,后名镛,号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陶焘侄孙,擅画山水花卉、虫鱼鸟兽、工笔泼墨。对中西合璧的画风研究极深,并独创现 “新国画”,是海上画坛著名画家之一。

陶为浤,1940年生人。字韦宏,号牛斋。当代著名画家,“冷月画派”的传人。自幼经父亲陶冷月传授画艺,并先后师从刘海粟、张大壮学习山水、花鸟画,又与陈巨来、钱君匋学习篆刻。

陶冷月 月夜寒江(1981)

陶冷月 雪景山水 成扇

陶冷月 西府海棠(1918)

陶冷月 江南春色(1922)

陶冷月 僧繇没骨图

在中国美术史上,不乏有父子二人都擅长绘画的。在诸多的父子档画家中,有宋代的米芾和米友仁;元代的赵子昂和赵雍;明代的文征明和文彭;清代董邦达和董浩等。他们都在中国美术史上声名显赫,成就卓著,有的甚至开宗立派,当属风流人物。而在近现代画家中,父子善画、子承父业的也不在少数,比如齐白石和齐良末;傅抱石和傅小石;郭味渠和郭怡孮;李苦禅和李燕;潘天寿和潘公凯;李可染和李小可等。而在海派画坛中,陶冷月和陶为浤父子,无疑是海派画家中的佼佼者。笔者借此,为读者娓娓道来。

书香之家 学贯中西

陶冷月出身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祖父陶然(号芑孙)是清代咸丰辛酉科拔贡生,光绪年间著名的辞章家。父亲陶惟垂(号云叔)是晚清的秀才。陶冷月自幼在伯祖陶治孙和罗树敏先生指导下,系统地学习清“四王”山水画。而陶治孙是“小四王”之一的王椒畦的学生,《清代画史》称其“工山水,笔意峭拔,皴擦疏简,苍茫浑厚”,吴大澂、陆恢也曾出其门下。后又旁及王冕、王蒙、米芾、沈石田、文征明、徐渭、陈淳等山水画和花鸟画技法。

在苏州元和县,陶冷月小学读书时,开始接触并学习西方绘画知识里的投影、透视,并对光线运用进行捕捉。稍长后,又随美国特郎教授研习油画、水彩画。以后,他先后在长沙雅礼大学、国立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国立四川大学等学校任教。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 。

这便知晓,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已细观月行中天,诵历代明月诗,从而悟出了“春月如笑、夏月特爽、秋月高亢、冬月高寒”的画月三味。他曾游遍大江南北,踏雪望月,观松赏梅。在探索创造新国画时,注意吸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再通过写生,师法自然,在传统笔法上加进了西画的透视、明暗处理等技法,开创了中西结合的新画法。

新中国画的开创者

20世纪20年代他笔下的“雪与月、夜与色”均有其独特的面目。故他的同事每每称他为“冷月”教授时,他也就陶然易名,以“冷月”为号。1924年,陶冷月在无锡“池上草堂”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著名画家吴观岱看后曾题字曰:“冷月陶子于国画固家学渊源,更研求西画,亦登堂奥。近且融新旧,通中外,自成一家,创新中国画,私心钦佩。”评价之高,由此可见。1927年苏州新中国画社出版《冷月画集》,标志着其新中国画的形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格局,享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并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了20余次个人画展,有的作品还参加了日本东京书画会、美国费城博览会、万国美术赛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陶冷月本应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发展,可惜1957年被错划右派,长期抑郁,并过了近三十年的“隐居式”生活,平反以后已近暮年,且瘫痪在床、双目失明。1984年,为庆祝其九十寿辰,上海、苏州分别为其举办画展 。1985年12月病逝上海。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双松明月图》《月夜千叶梅花》等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

陶冷月 登峰观云

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鹤田武良称陶冷月先生是中西结合第一个成功者。他开创的新中国画,在现代中国画坛占有重要的地位。陶冷月的新中国画特点,是以传统为基准,以欧法补充之,主要写生,讲求形神兼备,大略布景取景以至题词盖印悉用国画成式,有远近平凸之别,光影空气之变则采用西法。擅画梅花、松树、芦雁、秋江,配以雪景、月亮,尤多月景意境清凉静寂。为了真实地表现云月的韵味,他用积墨积色之法,渐层着色,因而其画远看融浑,近看笔笔有致。为了有别于日光下的山水画,画月色朦胧中的景物时,参照张僧繇、杨升的“没骨法”,吸取水彩画中干画法等技巧,逐层着色,采用勾、皴、斫、擦等笔法,形成了他的艺术特色。

闯荡画坛 精益求精

他为了表现雪的质感,冒着严寒对雪景实景观察写生,以画出雪的清朗、厚实、疏松的神韵和凛冽之感,也爱画梅。他吸取前人杨补之和王元章等人的画法,参以徐崇嗣的没骨花技法加以发展,并用自己擅长的月影、雪景相衬托,使人有置身花海月影中的美感。他的绘画慢而不快,一幅作品的完成,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无论是一山一水间,还是一草一树间,他都是认真对待,笔笔精到,即使大幅作品也无法找出潦草马虎的地方。他的书法学欧阳询、李北海、米芾、苏轼,书品秀逸。每当一幅画完成,必先另纸试写数幅,字体、大小、位置都要再三推敲,然后才落款画上。一直到古稀之年,仍然如此一丝不苟。至于用纸、题款、印章、装裱也是精心考虑、十分讲究,拿用印来讲,他的姓名印、斋馆印、诗句闲章多至五百多方,皆由当代名家镌刻。如吴昌硕、王福庵、童大年、陈巨来、钱瘦铁、吴仲炯、钱君匋等先生都为他刻过许多印章。从陶冷月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以工代画、以细养画、以精为画的典范。

陶冷月在早年就以卖画为生,民国时期他的作品在市场上销路较好,1927年蔡元培先生曾亲自为陶冷月订了作画润格。20世纪30年代初陶冷月寓居沪上、卖画课徒,誉满申江。据老一辈画家回忆,当年冷月画师的画不仅销路好,而且作画的润格相当高,尤其是山水风景一类的新中国画,动辄数百上千。当时,绘画价格以黄金来论的画家凤毛麟角。尽管画的润格很高,但求画者仍络绎不绝。

陶冷月 冷香清月(1942)

陶冷月 以介眉寿(1944)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胜利后他的《猫蝶图》曾在苏州以三十两黄金成交,轰动画坛。新中国成立以后,陶的作品一度沉寂多时,20世纪90年代开始陶冷月作品频频在海外拍卖市场上亮相,并受到了海外投资者、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步入21世纪后,陶冷月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迭创佳绩。2004年《平湖夜月》(1932年作)在苏富比受到众多买家追捧,最后以人民币222.38万元拍出,高出估价11倍;2005年《月塞芦雁》被保利上海拍至176万元人民币;2006年《山水》成扇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获得价31.36万元人民币,充分显示了陶冷月的雄厚实力和作品的艺术价值。陶冷月的书法比较少见,偶有亮相,很受市场青睐,2003年他的《临毛主席词》手卷在苏富比拍卖,获得价10.81万元人民币。

承前启后的陶为浤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书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这门艺术的学习一般师承性很强,它主要是通过临摹,这是一条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特别是在我国没有美术院校教育之前,学画临摹前人的作品是唯一途径。而古人学画一般师傅带徒弟,如果父亲是有名的画家,儿子又想继承父业,儿子也会跟着父亲学习绘画。作为陶冷月的公子,陶为浤自幼跟随父亲学画,当父亲发现了他的绘画潜力,便带着他拜访了吴湖帆、贺天健、刘海粟、钱瘦铁等画坛名人,这使陶为浤在启蒙时期就感受到了大家风范,也为他以后的从艺之路提供了多种借鉴。

除了跟父亲学画,陶为浤也转移多师,学习画艺。1959年他师从张大壮学习花鸟画,1961年师从刘海粟学习书画,并有机会临习艺海堂所藏的古代名迹,画艺益进。1964年又师从陈巨来、钱君匋学习篆刻。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在海内外举办画展并获奖。1998年两幅作品被上海历史博物馆印制成银箔画发行;同年,两幅作品被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印制成金箔画发行;五幅作品被上海银行印制成生肖明信片。1999年所绘《双兔拜月图》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中被评为“国际荣誉奖”。为此,国内外好评如潮, 国外报纸称他为“中国工笔山水画大师”、“海派绝才艺术家”。

陶为浤 荷塘月色

陶为浤 影横蓟北

可以说,陶为浤是一位功力极深的画家。早年便已临摹大量古代名迹,擅画山水、花鸟、书法,尤精梅花、金鱼、松树、芦雁、秋江,配以雪景、月亮、柳树。步入中年后,陶为浤以继承、弘扬冷月画派为己任,在表现清灵、皎洁、缥缈、柔美之处用力,终于画出了富于时代特色的 《八月涛声》《平湖皓明月》《明月松间照》等一批佳作,这些作品通过积墨、积色,层层添加,尽显云层、光影的无限变化,因而广受好评。刘海粟先生生前曾以“闳约深美”四字评之。也有评论家评价他:遵循着“妙造自然”的法则,在父亲的艺术构架上加以拓展变化,既不失“冷月画派”的菁华,又增添了许多清静淡雅之气。他的作品宁静、安详、平和,富有诗的意境,细细品味,往往会让观者浮想联翩。

60岁后,陶为浤多次受邀在海内外举办画展,广受好评,几乎每次画展,很多作品都会被企业家、收藏家看上买走,即使在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大背景下,他的作品销路依旧十分强势。为此,国内不少拍卖行也纷纷找上门,2004年他的《明月松间照》尺幅只有两平方尺,结果在中贸圣佳拍卖上遭遇藏家的你争我夺,以1.98万元人民币成交;此后的一件《太湖月夜》又以2.64万元人民币拍出。近两年,陶为浤的创作并没有受市场的影响,而是更注重布局构图,作品简洁明朗,协调一致,驭繁入简,浑然一体。特别是在营造清夜冷月的氛围时,力求冷月不冷。由于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雅俗共赏,故很受海内外藏家的青睐,邀请他办画展的画商遍布海内外。

有专家认为,陶冷月开创的“新中国画”足已使其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从目前海内外市场上看,陶冷月和陶为浤父子的作品价格还没有到位,相信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陶冷月和陶为浤父子的作品必将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在的价值。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画坛中国画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中国画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中国画的终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远方》中国画
浅析赵孟▌绘画对画坛的影响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