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化冰 刘霞风 彭巍巍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 周口 466200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影响,众多家庭当中都只有一个小孩,儿童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而由于儿童没有完全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儿童患病时家属成为其主要照料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我院从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儿科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实施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中的儿科住院患者照料家属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3~52岁,平均 (28.1±4.2)岁;与患者关系:父亲20例,母亲18例,祖父母5例,外祖父母5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3~53岁,平均 (29.3±4.0)岁;与患者关系:父亲21例,母亲17例,祖父母6例,外祖父母5例,其他1例。两组家属在年龄、性别、与患者关系、文化程度等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家属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而制定的护理措施:(1)营造良好住院环境[1]。采用家庭化病房不知,并亲切介绍病房负责护士,让家属对护理和病房放心与熟悉;(2)关怀照护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均与家属沟通并征求其意见,护士长要做到在患者入院时送上问候卡并每天至少一次到患者床边进行慰问。 (3)健康教育[2]。向患者家属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介绍患者的常见多发病的家庭护理知识,让家属对患者治疗有更多的知识;(4)告知费用使用情况[4]。护士应及时告知家属所使用的费用情况,同时若患者家属家庭经济状态有困难,则应与负责医生合作,尽量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
1.3 疗效判定 参考李凤玲等的相关疗效判定标准[4],采用关怀照护行为质量评价表与患儿家属心理问题调查表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焦虑和紧张、恐惧与缺乏安全感、怀疑与不信任、其他心理表现4个维度中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前后心理问题评定结果对比[n(%)]
赵秋玲等曾对儿科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5]:(1)陌生感。来到陌生的环境导致不习惯;(2)急于求成的心理。以为医生能够药到病除,无法意识到疾病的治疗是需要一定的过程;(3)盲目求医的心理;(4)自责、怜爱的心理。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所带来的痛苦感到内疚,甚至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5)忧虑与烦恼。家属正常的工作生活被打乱,患者常常忙于招架,从而产生各种不良心理情绪;(6)悲观失望的心理。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家属由于治疗时间长、支出较高,导致家属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悲观心理。
有见及此,对儿科转院患者家属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也是治疗的重点之一。这对护士的要求较以往更高。护士要具有大方、宽容的态度,朴素高效的举止,让患者家属信任与尊敬。经过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发现患者家属的各种不良情绪都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对患者家属心理需要有足够了解,并对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提倡应用。
[1]屈凌.对儿科住院患儿亲属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102-103.
[2]向凤玲.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60-61.
[3]胡锦.儿科住院患儿家属需求评估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180.
[4]李凤玲.护理关怀照护行为缓解儿科患儿家属心理问题的效果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61-63.
[5]赵秋玲,于俊风,孙文健,冯玉英.儿科病人家属常见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