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健
在中国,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安装了福耀玻璃生产的玻璃。
1987年之前,福耀玻璃在原有小厂——高山异性玻璃厂的基础上慢慢扭亏为盈。1987年,曹德旺敏锐地嗅到了汽车玻璃市场的巨大商机,于是联合多位股东,不惜出资100多万美元买下了一台可以自动成型的玻璃钢化炉。正是这台机器,使福耀玻璃占据了美国10%的市场份额,并成为中国汽车玻璃制造业的翘楚。
在市场一步步扩大后,原有的汽车玻璃市场渐渐趋于饱和。而福耀玻璃一开始就走高端路线,研发生产出的高档浮法玻璃始终供不应求。于是,国内的很多玻璃生产厂家也开始转产,希望分得一杯羹。
生产高档浮法玻璃所需的材料中,有一种PVB胶片,它的国际价格是7美元每平方米,当时市场上还有一种建筑用的PVB胶片,这两种胶片在外观上没什么区别,只在厚度上有0.38毫米的差别,价格却相差一半。很多企业为了低价抢占市场,纷纷在生产汽车前挡风玻璃时使用这种廉价的建筑用PVB胶片。因为巨大的价格差,福耀玻璃的市场份额渐渐被其他的玻璃制造商分割。
眼看销售业绩慢慢滑落,福耀玻璃的股东们坐不住了,开始规劝曹德旺也使用另一种PVB胶片,有些人甚至以退股来威胁,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曹德旺的坚持。
一年后,当福耀的汽车玻璃市场被瓜分到仅剩原来的一半时,市场上传来了一個消息——那些使用其他厂家玻璃的客户纷纷出现了挡风玻璃老化变形的情况,而使用福耀玻璃的客户却没有这种情况。于是,那些之前使用劣质玻璃的客户纷纷改用福耀生产的汽车玻璃,并且当起了福耀玻璃的义务推荐员。
此后,福耀玻璃又开始了迅速扩张,那些没有市场的企业纷纷倒下,唯有福耀依然屹立。
(荷塘月色摘自《山东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