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萌 赵聪敏 王 剑 王丽雁 李文藻
(1.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儿科 中国 重庆 400037;2.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教务科 中国 重庆 400037)
新生儿专业是儿科学中建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专业,新生儿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以及知识运用脱节是儿科教学的突出问题,由于临床医疗质量监督的特殊要求、临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以及新生儿科学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对新生儿学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理论程度,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更谈不上技能的培养及知识的拓展运用。在其他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中,同样的状况并不少见,这也使得很多医学生走出校门即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在实施临床医学生新生儿学教学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临床医学生对于新生儿疾病的了解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缺乏调动学生主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学习的手段;
(2)《儿科学》课程设置中缺少对于新生儿相关技能培训的安排,没有直观的教材和生动的专题对于新生儿疾病相关技能的运用做详细阐述;
(3)缺乏针对临床五年制医学生学习新生儿学的社会人文科学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搜索、总结、调研的意识不足。
STS 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开发,劳动素质得到提高,未来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即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该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球各大高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广。自上个世纪末引进国内后,在医学教育学领域的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STS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科学教育要着眼于现实的世界。这就要求医学教育要学以致用,要涉及当地与医学相关的事物或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提高科学探究的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渗透STS教育思想,实质就是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培养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新生儿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医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医学与技术的相互支持。在讲述新生儿学基本概念和病理的课程的同时,应适当介绍与之密切相关的技术。二是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体现新生儿科学发展促进人类健康,推动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的需求又为新生儿科学发展提供动力。所以,现代新生儿学作为临床学科,虽然专业性很强,但是我们也应该尝试渗透STS教育理念,将医学知识和社会生产及生活现象相互联系;重视技术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发散式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和教学现状,我们在临床医学《儿科学》课程新生儿学的教学中,建立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新生儿学STS教育专题,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主动学习的习惯,继而规范临床见习课程中新生儿相关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鼓励临床医学生开展社会人文科学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新生儿临床疾病的现状调查,并可能对临床医学中其他课程的STS教育的实施也具有借鉴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讲授法和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新生儿疾病知识的同时,一并渗透STS教育观念,使学生了解STS教育的内涵,并开始自主思考相关问题,并在课后利用发布在网络平台上的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心得以论坛发帖或讨论的形式,反馈到教师处。
表1
(1)制作实施临床医学生新生儿学教学渗透STS教育各个专题:
搜集资料,制作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窒息、黄疸专题、新生儿复苏、氧疗后ROP专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回肠造瘘术专题、新生儿早期信号专题、新生儿口腔功能异常专题、新生儿先天性甲低、唐氏综合症专题、新生儿唇腭裂、外耳道闭锁、多指专题、新生儿静脉内应用造影剂过量专题、新生儿输液液体外渗导致的腔隙综合征专题、静脉营养液引起的新生儿组织坏死专题。
教学准备是一个非常严谨和复杂的过程,对于题材的挑选,不仅要根据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今社会现状乃至国情,并且还要考虑到本教研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基础,因此,我们选择的专题必须是临床常见、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生儿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我们有足够的临床病例及治疗经验,配合教学的实施。(表1)
(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程完成对专题的总结及发布:
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整合,完成相关专题的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的制作,将专题在网络课程中发布。多媒体制作是一项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将本身技术性很强的临床新生儿学融入多媒体中,对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资料整合编辑,选材以及教学设计很重要,后期制作也需要有相当的医学美学基础。我科已有网络课程系统,可供数百名学员同时在线完成自主学习、课后答疑及考试,课程网站中的论坛作为开放的交流区,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组织学生利用教室和宿舍的计算机终端自主学习相关专题:
仅仅通过授课和被动的阅读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能力无法得到实际的增强。这和教师的引导及督导作用不够息息相关。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无法抵制网络中无效信息的诱惑,于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和小说阅读中。对于真正需要认真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往往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应付了事。
因此,我们很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这个高效的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并监督导其学习效果。网络课程中在线时间的控制,自学笔记本、知识点习题以及在线自测等一系列教学手段,都为教学督导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且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而在网络课程中,即使通讯软件的使用,则更好地将我们的网上教学从一代、二代的被动和延迟交互模式,逐渐过渡到同步教学的模式。
(4)利用儿科技能培训室,以PBL教学法在标准化新生儿模型上进行技能培训:
目前,临床医疗质量监督要求严格,临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再加上新生儿学的特殊性,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不得不依赖模型和教具,儿科技能培训室便应运而生。许多在真实人体上实施的临床操作都可在高仿真的模型上进行,例如心肺复苏、误吸急救、气管插管、胃肠减压、导尿、清创、缝合、穿刺、输液、腰穿、骨穿、胸穿、腹穿、脐部护理等操作都已一一实现。我院已经建立的儿科技能培训室 (临床技能培训室),包括标准化新生儿、新生儿护理模型、新生儿复苏模型、新生儿静脉穿刺模型、抢救台等。其适用于学生技能操作训练和考试,解决了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较少的问题,成为理想的教学辅助工具。对于临床较少能实践的新生儿疾病的查体、护理、静脉注射、心肺复苏等一些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可以在技能实验室供学生反复训练,促进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在技能培训中,教师在讲解操作步骤和示范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在该过程中,我们将PBL教学法贯穿始终,以模型模拟的疾病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整个操作中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整体的概念,对于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也有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把技能培训当作单纯地在模型上重复机械的动作。
新生儿教学渗透STS教育在现有基础上,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相关设想如下:
(1)开展探究性学习讨论:
组织开展以见习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活动,以新生儿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和研究进展等为出发点,结合社会现状和生活环境,展开思考和讨论,对于讨论得出的不同观点,鼓励大家进行进一步地查阅和论证。为下一步的疾病调查做好铺垫。
(2)组织进行新生儿疾病现状流行病学调查:
全部专题学习结束后,组织所有学生利用教研室临床资料,对目前新生儿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最好是院内病例,出院病例的病历也可供查阅。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分组的形式,对调查的某个新生儿疾病现状进行书面报告。由教研室教员进行讨论和评比,并在讨论课上对优秀调查报告进行总结,对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
新生儿教学渗透STS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的尝试,在加强师生互动,保持专业课内外相关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畅通之外,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应对网络教学,并自主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在课程之外,增强检索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利用标准化新生儿模型,以PBL为切入点,加强技能培养的实战感,使得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技能,完成对知识的再现;最后,学生还有机会独立自主完成一次新生儿疾病调查,对所有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全面、系统的回顾。因此,新生儿学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渗透的模式,对当前综合型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推广价值。
[1]戴国雄.遗传与优生教学渗透STS教育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61-62.
[2]李秀芬.多媒体技术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J].新医学学刊,2008,5(10):1890-1891.
[3]冉素娟,李谧,等.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实验室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