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祥 邹明俊 杨 能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据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显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量为286所,占本科院校总数的25.29%;独立学院数量为311所,占本科院校总数的27.50%。同时,还有1228所高职 (专科)院校在积极申请或筹建本科。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扩张以及国外高校的“侵入”,本科院校必然在生源、财政、师资等方面进行直接而激烈的竞争。
图1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情况图
从图1可看出2008年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而录取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按照此种发展趋势不排除两条曲线相交的可能性。随着我国适龄入学人口不断下降,以及出国考生逐年增加等原因,今后高考人数下降将是必然趋势。同时本科高校“膨胀性发展”,即使录取比例进一步提高,也很难保持目前的办学规模。显然本科院校已从规模求生存进入到以质量求发展阶段,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显得尤为紧迫的是本科院校对培养模式的认识问题。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显示,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说明高等教育具有更多私人产品的属性。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证明,管理学中一些经典的理论框架与分析手段也同样适用于本科院校这样的组织。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Michael 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认为组织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组织在构造好价值链的同时必须不懈培育在价值链关键环节上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学者James Martin认为,价值链是指组织运转从开始到结束的多组连续活动,这些活动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对组织的价值链进行再造,使之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为顾客服务,从而为组织培育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价值链再造以价值增值为中心,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将组织、客户、合作伙伴纳入价值链管理,共同为顾客价值最大化努力。
根据价值链理论,当前的高等教育价值链模型如图2:
图2 高等教育价值链模型
从现代化理论角度来看,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国家,其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人为”色彩,即政府的直接介入和推动。事实上,我国的高校扩招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既不是来自市场的拉动,也不是来自教育领域的推动,而是来自外部环境特别是政府刺激经济、社会安定、人才培养等复杂的考量。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加剧—— (又一次)金融危机——高校 (又一次)扩招——就业压力 (更加)加剧……陷入恶性循环。在外部环境的垂直的上下“压挤”之下,横向的价值链不堪重负,必定“扭曲”。
价值链的基本增值活动,即“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招生、培养、就业。上游环节(招生、培养)经营管理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与培养学生的技能或能力紧密相关。下游环节 (就业)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成败取决于学生能否就业,是否具有持续的可雇用性,能否实现其价值。那么,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能否有效的“链接”呢?
1.招生与培养的“脱臼”
从招生与培养的关系来看,扩招确实缓解了升学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或就业压力。桥面宽了,桥的数量多了,但我们是否应该设想一下:桥的对面有没有路?有路了能不能走?事实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实验设备陈旧;师资整体素质下降、质量下滑;师资配备不成比例;生源质量下降;应用学科、应用研究的比例过高,一些重要的基础研究、基础学科的投入逐年减少,设备老化、学科建设举步维艰;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以研究生教育为例 (见表1),我国在校研究生的师生比远高于国外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高校的师生比,而人文社科、理科、工科、艺术类的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师生比分别为1∶26.40、1∶22.68、1∶24.55、1∶26.53、1∶11.68,继续扩招后,研究生教育 “规模化招生”与“个性化培养”之间的矛盾必定加剧,研究生培养质量将进一步下降。
表1 部分高校研究生师生比
2.培养与就业的“脱臼”
据笔者研究我国当前需要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当前培养人才更多是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这样必然导致结构性失业。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18%,只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4。进一步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即1.4亿人。即从2005年到2020年,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201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已达到历史性的顶峰。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至201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均值为549.75万,加上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显然,劳动力应供不应求,而事实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011年年底),调查失业率为10%以上 (专家研究结果)。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专家卡诺伊曾说:“对于中国来说,中国需要更多的是应用型大学,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据英国《经济学家》文章指出,在对600名亚洲经营的跨国公司总裁的一次调查中,缺少合格的员工成为他们在中国和东南亚最大问题。经合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尽管中国每年培养出数万名工程学毕业生,但是中国目前仍面临优秀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自2000年以来,获得科学和工程学位的毕业生比例一直在不断下降。
3.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
首先,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四者中,因学校处于从属地位,且大部分资金来自前三者,学校在博弈主体中处于劣势。同时,前三者因利益目标不一致或协调不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无所适从。由此导致横向价值链的“扭曲”。其次,从微观的角度看,在学生学习决策团体 (主体为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三者中,学校因“靠天 (政策)吃饭”,产出难以量化或行为化等原因,缺乏改革动力与前进的积极性。一方面,学生“求职若渴”,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他们为什么没有走在一起呢?学校这个特殊的“重要媒人”在整个价值链出现了严重性的缺位或越位。由此可见,价值链的各个“点”之间的链接出现结构性的“脱臼”。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当前高等教育价值链已被“扭曲”和出现结构性的“脱臼”,需在价值链再造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再造以实现各个“链”之间的“无缝链接”和实现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高等教育的价值交换体系中,学校绩效及其目标只有在能使其他利益攸关方获得收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Porter认为,协调众多的利益攸关方 (学生、家长、政府、劳动力使用者、劳动力中介组织、捐助者等)的收益关系在本质上必须以实现顾客 (学生)满意为核心。为实现顾客满意,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学校必须突出与强化对关键业务流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新,构建以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动态化、网络化的组织,将市场机会和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
借鉴徐理、王方价值链“四阶段论”即价值链可分为价值定义、价值形成、价值沟通、价值实现,可构建如图4的基于顾客价值的高等教育价值链。在价值定义阶段,通过环境扫描识别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与质量 (如胜任力模型或KSAOs模型),学校依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政府规划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模,从根本上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在价值形成阶段,将价值定义细化为可操作的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培养方案整合相关资源与绩效薪酬方案,为价值形成构建制度化的保障。在价值沟通阶段,就业指导部门和培养单位应为学生制定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方案和职业能力实践方案,同时通过劳动力中介组织如人才市场等实现人与岗位、人与企业的匹配。在价值实现阶段,劳动力或学生通过价值创造不但体现了个人价值,而且帮助劳动力使用者实现了组织目标和社会利益攸关者的目标。由此,形成了学校主导,以顾客 (学生)为中心,以价值链为核心,整合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动态系统。
图4
[1]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开始下降 [EB/OL].http://33ss1.blogbus.com/logs/58300165.html,2010-05-12.
[2]高校招生计划逐年攀升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EB/OL].http://www.huaue.com/gkao/201141285913.htm,2011-04-12.
[3]皮建华,徐明祥.基于可雇佣性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J].职业与教育,2012,(5).
[4]大学生就业难背后:高端产业缺位制约高端就业 [EB/OL].http://www.dehua365.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110808.
[5]影响我国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成长的九大问题[EB/OL].http://www.stdaily.com/gb/2008lh/2008-03/10/content_784247.htm.
[6]徐理,王方.房地产产业价值链管理探析 [J].价值工程,2005,(1).
[7]潘晨光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潘晨光主编.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葛玉辉主编.人力资源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刘志民主编.教育经济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1]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