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落叶松幼龄期变异与优良家系初步选择1)

2012-07-02 00:03马军伟张含国贾庆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生树杂种长白

马军伟 张含国 刘 灵 张 振 贾庆彬

(黑龙江省新青林业局,新青,153036)(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

长白落叶松(Lari olgensis Henry)是老爷岭、完达山的乡土树种,其生长速度快,材质好,小北湖、白刀山种源是长白落叶松的优良种源,在宁安、尚志、龙江、加格达奇等地长势良好[1-4]。与种源相比,落叶松的杂种优势更明显,但不同地区的杂种家系有所不同。辽宁东部地区8年生数据表明:日本落叶松((L.kaempfer)×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欧洲落叶松(L.decidua Mill.)组合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组合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方面都大于华×日组合[5]。佳木斯地区选出日 5×长 78-3、日 5×兴9等5个杂种落叶松,树高平均值超出当地生产对照的31.66%[6]。牡丹江地区23个落叶松家系间2年生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兴5×兴9家系比生长最慢的小北湖种源快156.8%,兴5×兴9、日11×兴2家系生长也较快;各家系内苗高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 17.5% ~46.9%之间,平均为 26.3%[7]。为了研究牡丹江地区杂种落叶松幼龄期的生长表现,笔者于林口县青山林场进行了杂种落叶松区域化试验,以期得到适宜当地生长的杂种组合以及优良家系,为营造速生丰产林提供优良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2004年,在林口县青山林场落叶松杂种种子园和长白落叶松种子园采集了17个家系自由授粉种子。另外,收集了杂种落叶松混合种子(杂种混)、兴安落叶松(L.gmelini)乌伊岭种源(乌伊岭)、长白落叶松小北湖种源(小北湖)和长白落叶松白刀山种源(白刀山)共有21份参试材料(家系和对照)。

2005年5月,在青山林场对每个参试材料单独播种,2006年换床,2007年春季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营建试验林,株行距2 m×1.5 m,重复4次,小区3行60株或4行80株。

2008年至2011年秋季,当树木停止生长后,对成活的单株4年生~7年生的树高、胸径进行每木调查(由于4年生部分幼树树高未达到1.3 m,没有胸径数值,为保证材料间的可比性,4年生胸径值未参与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是采用方差分析、LSR检验、相关分析等。方差分析、LSR检验采用 SPSS19.0的General Linear Model中的Univariate软件。相关分析用Correlate中的Bivariate软件计算。用单株调查数据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利用小区平均数计算[8]。

遗传力h2及遗传增益ΔG的估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h为遗传力的平方根;F为方差分析对比值;i为选择强度;σA为选择性状的标准差;¯X为处理均值[9]。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高、胸径遗传变异分析

对杂种落叶松多年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表1)可知,4年生(H4)、5 年生(H5)、6 年生(H6)和7年生(H7)树高的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29.19%、35.03%、35.70% 和 28.27%,变异系数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5年生(D5)、6年生(D6)和7年生(D7)胸径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2.43%、52.77%和49.77%,也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造林初期,由于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且环境等不确定因素较大,对家系生长的干扰较大,准确性稍差。随着家系对环境的适应,遗传因素、遗传与环境互作影响逐渐增大,变异也逐渐体现真实性。

表1 各参试材料变异系数及其排序

由表1可知,同一年度处理间的变异幅度差异较大。7年生树高变异较大的家系为日3×兴9、日3×兴2和日5×兴12,变异系数分别为33.92%、33.86%和32.69%;6年生树高变异较大的家系还是日3×兴9、日3×兴2和日5×兴12,变异系数分别为43.36%、41.38%和 39.18%;5 年生树高变异较大的家系日3×兴9、日5×长78-3和日3×兴2,变异系数分别为 41.13%、41.19%和 40.5%,日 3×兴 9还是变异最大,日3×兴2排名第3,日5×兴12排名第5;4年生树高变异较大的家系日3×兴2、兴9×日76-2和日 5×长 78-3,变异系数分别为 34.59%、34.55%和32.33%。7年生胸径变异较大的家系为日5×兴12、日3×兴9和日3×石51,其变异系数分别为57.9%、57.27%和 57.18%;6 年生胸径变异较大的家系是日3×兴9、日5×长77-3和日3×兴2,变异系数分别为61.32%、58.89%和57.05%;5年生胸径变异较大的家系日12×兴9、日5×长78-3和日5×长77-3,变异系数分别为 51.58%、50.87%和49.13%。对4个年龄各处理树高进行综合排序,变异系数较大的前3个家系为日3×兴2、日3×兴9和日5×兴12,兴 9×日 76-2、日 5×长77-3 排在第 4、5位。对3个年龄各处理胸径进行综合排序,变异系数较大的前3个家系为日3×兴9、日3×兴2和日5×长77-3,兴 6×和 6、日 5×长 78-3 排在第 4、5 位。综合认为,日3×兴2、日3×兴9和日5×长77-3家系的树高、胸径变异较大,应重视家系内的个体选择。

7年生树高变异系数较小的家系为兴5×兴9、日1 1×兴2和兴1 0×日1 3,变异系数分别为21.00%、24.03%和24.49%;6 年生、5 年生和 4 年生异系数较小的家系为兴5×兴9、日11×兴2和兴10×日13;长73-4、日3×石51 和日5×兴9;兴12×兴2、兴6×和6和兴5×兴9。7年生胸径变异系数较小的家系为日11×兴2、兴5×兴9和日5×长78-3,变异系数分别为41.76%、42.31%和44.71%;6年生和5年生异系数较小的家系为日12×兴9、兴5×兴9和日11×兴2;日5×兴12、长73-18 和长73-4。对4个年龄各处理树高进行综合排序,变异系数较小的前3个家系为兴5×兴9、兴10×日13和日5×兴9,兴12×兴2、日11×兴2排在第4、5位。对3个年龄各处理胸径进行综合排序,变异系数较小的前3个家系为兴5×兴9、日11×兴2 和兴10×日13,日5×兴12排在第4位,日5×兴9、日12×兴9并列排在第5位。综上所述,兴5×兴9、兴10×日13、日11×兴2和日5×兴9家系的树高、胸径变异较小。

对各家系变异系数较大的前3个家系同变异系数较小的3个家系进行比较可以看出,7年生、6年生、5年生、4年生和树高综合平均值分别超过其对比值44.51%、30.13%、28.57%、30.36%和 32.70%。7年生、6年生、5年生和胸径综合平均值分别超过其对比值 33.83%、27.01%、53.89% 和 36.62%,树高、胸径家系间变异幅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

2.2 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对4年生至7年生树高、5年生至7年生胸径各处理各区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年度之间、胸径年度之间、树高与胸径之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7年生树高与4年生、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01、0.892 和 0.941;7年生胸径与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3、0.859(表 2),由此得出,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之间、胸径之间更紧密相关。

表2 树高、胸径年度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

对各年度树高、胸径生长排序并进行Spearmen秩次相关分析,树高、胸径之间各性状相关显著或极显著;7年生树高与4年生、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13、0.925 和0.956;7 年生胸径与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0.945。秩次分析也显示,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之间、胸径之间呈现更紧密相关的趋势。从对树高、胸径的两种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各处理年度间生长稳定。

对树高之间、胸径之间以及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变异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各处理各区组、各处理小区平均数、秩次排序3种分析方法都表明,性状间存在显著或不显著相关关系,但没有规律性。

2.3 生长性状优良家系选择

由于树高、胸径早期相关显著,再加上家系间变异较为丰富,因此,可以进行家系早期选择。对21个参试材料树高、胸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度家系间差异极显著(表3),遗传力0.804以上,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遗传力都呈随着年龄增大遗传力增高的趋势。

表3 不同年龄树高、胸径方差分析

7年生21个参试材料中以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表现突出。2个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兴5×兴9、兴12×兴2)平均树高为309.7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43.1%,超过乌伊岭种源18.2%;4个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家系(兴7×日77-2、兴6×和6、兴10×日 13 和兴 9×日 76-2)树高为287.8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33.0%,超过乌伊岭种源9.8%;6个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杂种家系(日 5×兴9、日5×兴12、日3×兴 2、日 11×兴 2、日12×兴9和日3×兴9)树高为285.5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31.9%,超过乌伊岭种源8.9%;3个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家系(日5×长77-3、日5×长78-3 和日 3×石51)树高为279.5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29.2%,超过乌伊岭种源6.6%;2 个长白落叶松家系(长 73-18、长 73-4)树高为240.0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10.9%。上述排列是同一组合的平均值,但组合内家系间也存在差别,兴12×兴2排在第10位,兴9×日76-2排在第14位,日5×兴12排在第18位,因此,在选择组合的同时更应重视家系间的选择(表4)。

表4 不同年龄参试材料树高、胸径生长状况

2个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兴5×兴9、兴12×兴2)平均胸径为2.02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60.0%,超过乌伊岭种源39.8%;4个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家系(兴7×日77-2、兴6×和6、兴10×日13 和兴9×日76-2)胸径为1.82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44.2%,超过乌伊岭种源26.0%;6个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杂种家系(日5×兴9、日5×兴12、日 3×兴2、日11×兴2、日12×兴9 和日3×兴9)胸径为1.90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50.9%,超过乌伊岭种源31.9%;3个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家系(日5×长77-3、日5×长78-3和日3×石51)胸径为1.78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40.8%,超过乌伊岭种源23.0%;2个长白落叶松家系(长 73-18、长73-4)胸径为1.43 cm,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13.6%。同一组合胸径家系间也存在差别,兴12×兴2排在第11位,兴9×日76-2排在第14位,日5×兴12排在第15位,因此,在选择组合的同时更应重视家系间的选择(表4)。

从6年生、7年生树高、胸径生长结果来看,兴5×兴9、日5×兴9、日5×长 78-3 和日 11×兴 2 这 4 个家系都排在前面,5年生树高排名也比较靠前(表4),其次是兴6×和 6、日 12×兴 9、兴 7×日 77-2、兴10×日13和日3×兴2,排在后面的是3个落叶松种源和2个长白落叶松家系。若选择4个家系,入选率为19%,选择强度约1.33,7年生树高的遗传增益为17.5%,胸径的遗传增益为24.3%。4个家系7年生的树高平均值为317.03 cm,大于所有处理平均值13.2%、乌伊岭21.0%、白刀山40.7%和小北湖52.8%。4个家系的胸径平均值为22.4%、乌伊岭51.9%、白刀山67.1%和小北湖81.1%。

3 结论与讨论

3.1 遗传变异

4年生、5年生、6年生和7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29.19%、35.03%、35.70%和 28.27%,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5年生、6年生和7年生胸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43%、52.77%和49.77%,也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兴5×兴9、兴10×日13、日11×兴2和日5×兴9家系的树高、胸径变异较小。日3×兴2、日3×兴9和日5×长77-3家系的树高、胸径变异较大,应重视家系内的个体选择。

各家系变异系数较大的前3个家系同变异系数较小的3个家系比较,7年生、6年生、5年生和4年生树高平均值分别超过其对比值4 4.5 1%、30.13%、28.57%和30.36%。7 年生、6 年生和5 年生胸径平均值分别超过其对比值33.83%、27.01%和53.89%,树高、胸径家系间变异幅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这与树高、胸径变异系数呈两头小中间高的趋势吻合。

3.2 相关分析

树高年度之间、胸径年度之间、树高与胸径之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7年生树高与4年生、5年生和6年生树高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892和0.941,7年生胸径与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3、0.859。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之间、胸径之间相关更紧密。

各年度树高、胸径Spearmen秩次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之间各性状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秩次分析也呈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之间、胸径之间相关更紧密的趋势。从对树高、胸径的两种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各处理年度间生长稳定,早期相关显著,再加上家系间变异较为丰富,因此,可以进行家系早期选择。对杂种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等相关分析也证明了对其5~8年生林木进行早期选择的可行性[10-14]。

3.3 优良家系选择

7年生21个参试材料中以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表现突出。2个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树高、胸径分别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43.1%、60.0%,超过乌伊岭种源18.2%、39.8%;4个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家系树高、胸径分别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33.0%、44.2%,超过乌伊岭种源9.8%、26.0%;6个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杂种家系树高、胸径分别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31.9%、50.9%,超过乌伊岭种源 8.9%、31.9%;不仅组合间存在生长优劣,而且组合内家系间生长的差别更大,虽然,兴×兴组合树高排在第1位、兴×日组合排在第2位,但兴12×兴2树高排在第10位,兴9×日76-2树高排在第14位,因此,在选择组合的同时更应重视家系间的选择。

兴5×兴9、日5×兴9、日5×长78-3 和日11×兴2这4个家系入选优良家系,入选率为19%,7年生树高、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64、0.946,遗传增益分别为17.5%、24.3%。4个家系的树高大于所有处理平均值13.2%、乌伊岭21.0%、白刀山40.7%和小北湖52.8%,胸径大于所有处理的平均值22.4%、乌伊岭51.9%、白刀山67.1%和小北湖81.1%。

[1]李景云,于秉君,褚延广,等.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4):114-117.

[2]张含国,周显昌,田松岩,等.长白落叶松生长和材质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6,21(5):5-8.

[3]毛玉琪,张景林,王福森,等.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J].防护林科技,1993(2):10-15,29.

[4]王创争,马文海,石德山,等.大兴安岭东坡26年生长白落叶松最优种源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8(5):27-30.

[5]王景章,丁振芳.落叶松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的探讨[G]//张颂云.主要针叶树种应用遗传改良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12-116.

[6]王闯,沈庆木,刘世伟,等.富锦地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初步研究[J].林业科技,2011,36(3):1-4.

[7]康迎昆,陆广义,李艳霞,等.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高生长变异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技,2007,32(3):3-6.

[8]宋志刚,谢蕾蕾,何旭洪.SPSS16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12-117,132-140.

[9]续九如,黄智慧.林木试验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32-34.

[10]张含国,张磊.邓继峰,等.杂种落叶松区域化试验与幼龄期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1):1-4.

[11]孙晓梅,张守攻,侯义梅,等.短轮伐期日本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变化[J].林业科学,2004,40(4):68-74.

[12]张含国,潘本立.中国兴安、长白落叶松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7,13(4):197-202.

[13]丁振芳,王景章,方海峰,等.日本落叶松家系早期选择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25(3):65-67.

[14]周庆营,曹运强,刘春利,等.华北落叶松种子园早期选择效果的分析与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7(增刊):91.

猜你喜欢
生树杂种长白
辽西李子树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长白老林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玉米—大刍草杂种F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杏新品种
——香蜜
长白松在辽西地区引种试验
石榴新品种
——中石榴2号
不同氮效率茄子基因型及其杂种F1的氮素吸收特性
晚熟鲜食黄桃新品种——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