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困局求解

2012-07-02 01:33严碧华
民生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小额贷款中西部村镇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村镇银行困局求解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依照新的金改细则,温州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2006 年12月22日,银监会出台的金融改革新政拉开了村镇银行的闸门,原以为各路资金会蜂涌而入,但“开门红”却发生在3个月之后。

近6年的时间里,几百家村镇银行落地生根,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不足,但与预期还存在较大差距。

监管部门曾计划在2011年末完成1294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而到今年9月,仅799家审批通过,既定目标完成量不到三分之二。

当然不仅仅是数量,从质量上来说,已经完成审批的村镇银行中真正运营的仅700家,且大多因为公众认知度低而吸储难,再加上利润相对微薄,步履维艰。

近来,有多家民营企业转让村镇银行的股权,虽然不代表村镇银行的发展主流,但从侧面凸显出村镇银行的窘境,与此前各路资金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同样为了缓解农村金融难,几年前,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在这些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之时,监管部门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小额贷款公司如果符合条件可以申请转为村镇银行,这给予民间资本莫大的信心和希望。

2009年6月,银监会就此专门向各地银监局正式下发《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根据《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村镇银行的主要条件包括新设后持续营业3年以上,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不良贷款率低于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净资产大于实收资本等。

跟当初成立村镇银行的条件一样,该规定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

《民生周刊》记者调查发现,针对前面的条件,很多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达到;而需要银行业机构作为主发起人,成为横亘在小额贷款公司面前的难题,难以逾越。

这让很多小额贷款公司股东非常沮丧,但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与大银行相比,村镇银行体量小,被淘汰甚至破产的可能性较大。从储户利益考量,监管部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限制。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不得不提,发展村镇银行的初衷是缓解农村金融不足,尤其要扶持中西部农村金融发展,但让人尴尬的是,无论是村镇银行,还是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其它新兴金融机构,在东南沿海省份获得了充分发展,而在最需要资金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却廖廖无已,或只开花不见挂果。

身处困境的村镇银行如何求解?带着问题,《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全国小额贷款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

在他们看来,尽管已运营了近6年,但村镇银行仍然是新鲜事物,有诸多机制需要完善。“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村镇银行将真正进入春天。”

民生周刊:是什么原因造成村镇银行发展缓慢?

杜晓山: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在各地网点健全,没有必要在同一区域竞争,参与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不够;其次是村镇银行的赢利水平低,吸引力不够;村镇银行必竟是新鲜事物,观望的多,不敢轻易趟水。

民生周刊:什么原因导致村镇银行吸储难?

杜晓山:最主要的原因是公众认知度低。村镇银行主发起人中很多是外地来的机构,在当地认知度低。此外,村镇银行不见得会沿用发起行的名头,更让老百姓感到陌生。百姓一方面是没听说过,另一方面对民营金融机构不放心,最终导致村镇银行吸储难。

郭田勇:当前村镇银行的主力军还是城商行,这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扩展地域。针对城商行和农商行,银监会有规定,通常只能在本市或本县范围运营,对于在外设立分行或支行审批非常严格,但它们有一种冲动,就是要做大做强。

民生周刊:针对因百姓认知度不高而造成吸储难这一问题,早在2007年,四川仪陇的惠民村镇银行就运用“农村金融业务联络员”的方法将业务推向农村腹地,效果显著。这种方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是否存在风险?

杜晓山:采取“农村金融业务联络员”方式可以有力解决吸储难问题,因为这些联络员在当地有丰富的人脉。这种方式同样也可供其它村镇银行参考,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推广和复制不是问题,关键是要解决风险问题。因为过去农信社也采取过类似方式,按照业务量给予提成和奖励,但如果搞不好,容易出现诈骗行为,风险较大。

民生周刊: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是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扶持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当前村镇银行发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在中西部与东南部的发展是否均衡?

彭真怀:村镇银行的出现,有力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不足,促进了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下移,但与预期还有较大距离。

郭田勇:村镇银行发展在东南和中西部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这是民间资本的属性,确实与村镇银行的定位存在矛盾。

杜晓山:中西部跟东南部发展存在不平衡,在农村,目前存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较快的是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这两者相对来说,村镇银行发展较为缓慢。

不管是哪类机构,东南沿海或中西部相对发达的地区都是他们愿意去的地方。即便去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大部分服务还是在停留在县城,或者服务大户,而真正有需要的农户得到的金融支持仍很有限。

民生周刊:现状如此,那么从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政策吗?

杜晓山:目前有一些政策倾斜,但力度还不够。比如放5万元以下贷款,还有其它方面达标的话,给予贷款余额奖励。类似激励,银监会一直在做,但目前从整体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民生周刊:与大银行相比,村镇银行体量非常小,被淘汰甚至破产均有可能,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障储户的利益?

杜晓山: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是国家认可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即便出问题,还有母银行在。此外,国家计划出台存款保险制度,这亦是对储户最大的保障,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民生周刊:针对小额贷款转为村镇银行,各方意见不一,您如何看待?

杜晓山:小额贷款公司变成村镇银行,可以吸储,进行低成本融资,这对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来说自然利好。

郭田勇:对于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来说,转为村镇银行是其发展目标。

民生周刊:如果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是否存在金融风险?

杜晓山:由公司变成了金融机构,自然风险大。一方面,这些民营老板以前没有从事金融行业,有一个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进入这个行当,动机到底纯不纯还是个问题。小额贷款公司转变为村镇银行后风险更大,需要监管和风险防控。我们应该创新,应该开放,但不能放松必要的监管。

民生周刊:前面提到,无论是村镇银行还是小额贷款公司,都面临诸多问题与瓶颈,那么,村镇银行发展前景到底如何?

杜晓山:发展前景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村镇银行发展瓶颈主要是吸储难、经营利润水平低、规模扩张受到一定限制。但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赔钱的必竟不多,前景我认为还是可以的。

郭田勇:现在看来,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未来村镇银行的发展可能会成加速趋势。首先是需求存在,我们有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其次,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了经验。我们应该在有条件、有能力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资本需求、不同的市场状况,广泛开辟多种机制,让这些资本进入到农村金融市场里去。

□ 编辑 郭 铁 □ 美编 徐 政

猜你喜欢
小额贷款中西部村镇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山东:首次表彰小额贷款先进 累计发放贷款471.16亿元
村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