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仕楼,邝美玲,黄爱政,陈仕军
(广东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29000)
江门大顶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蔬菜,是江门市传统的蔬菜名品,以其个大、肉厚、皮色翠绿、口感脆嫩而远近驰名,并具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1,2],长期以来畅销本省、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是江门市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品种。江科1号大顶苦瓜是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新选育的品种,具有早熟、丰产、品质优、适应性强的特点,发展前景广阔。本试验主要是研究3种不同栽培措施对江科1号大顶苦瓜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江科1号大顶苦瓜高产栽培的措施。
参试苦瓜品种为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江科1号大顶苦瓜。
试验地设在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内,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前作为水稻。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株距50 cm,留单蔓,搭“人”字架;处理2:株距 60 cm,留双蔓,搭“人字”架;处理3:株距50 cm,留双蔓,搭平棚。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 m2,畦包沟宽1.8 m,每畦栽2行,单株栽植,地膜覆盖,常规田间管理[3,4]。各处理均于2012年2月29日播种育苗,3月19日定植。从播种到采收结束,定期对苦瓜生育期及主要形态特征特性进行观测记录,并且在收获盛期随机抽取10个瓜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并对各小区进行测产[5]。
由表1可知,处理3的始花期比另外2种处理的始花期晚1 d,而3种处理的播种期、定植期、采收始期、采收终期以及采收期基本一致。
由表2可知,处理3的瓜长、瓜横径最长,分别为 14.7 cm、9.85 cm,单瓜质量最大,为 405.4 g,但与其他2个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处理1的瓜肉最厚,达到1.15 cm,与处理2差异显著,但与处理3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的瓜色、瓜形一致,都是深绿色以及短圆锥形。
由表3可知,处理1的小区平均产量最高,达到75.9 kg,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是处理2,小区平均产量62.9 kg;最后是处理3,小区平均产量59.8 kg;其中处理1的667 m2产量达2 531.3 kg,分别比处理2、处理3增产433.6 kg、536.9 kg,增幅达 20.67%、26.92%。
综上所述,株距50 cm、留单蔓、搭“人”字架处理的生育期与其他2个处理的生育期基本一致,但在瓜肉厚、产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其他2个处理,且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率达20%以上,是最适合江科1号大顶苦瓜的高产栽培措施。
表1 各处理生育期比较
表2 各处理主要植物学性状比较
表3 各处理产量比较
[1]赵焕明,李斌,刘静静,等.良种良法[N].江门日报,2012-06-01.
[2]王争光,俞颂东.苦瓜的有效成分和药用价值[J].浙江中医药杂志,2003(10):448-450.
[3]陈真元,吕业成,蔡绵聪,等.南海大顶苦瓜栽培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07(2):75-76.
[4]杨可名.苦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9,24(1):74-76.
[5]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