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丽华
2月14日,山西省食安办公布:2012年山西将对食品安全隐患举报人实施奖励制度。根据所举报的食品安全隐患等级的不同,举报人可获得200元~10万元的奖励。
《山西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对农产品使用违禁药物、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销售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收购加工地沟油和非法制售“瘦肉精”等9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都在奖励范围之内。公众可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各级质监、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商务、公安及卫生等有关部门举报。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危害严重可能构成犯罪的,可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办法》同时明确,受理、查处举报的有关部门应严格为举报人保密,举报不实者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据悉,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出台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困扰着老百姓的生活,在问题食品面前,百姓没辙,政府“监难”,也由此损害了公信力。老百姓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固然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义不容辞应打好食品安全的“硬仗”,但从客观因素来讲,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监管就能确保到位的,保障食品安全涉及法律法规的健全,标准的完善,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等等。其次,从食品生产领域来看,据调查,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有4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2.6万家,占市场比例仅5.8%,有35万多家企业都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如此之多且分散经营以及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企业仅靠有限力量去监管,根本无法给人们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保证。另外,还不乏非法食品生产商,不断地倾入食品生产领域,这部分不法者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隐蔽性,极易“逃之夭夭”,职能部门不可能完全及时地发现和查处所有不法行为。
而群众作为问题食品的直接受害者,对于打击食品违法具有高度积极性,也最具便利条件。在现实生活当中,总会有人知晓那些非法生产、加工问题食品的情况,相关部门如果能从制度层面为其提供反映问题的平台,那么就可源源不断地得到各种有效的信息,进而可以采取一种相对主动、快捷的行动方式打击食品违法。因此,食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托社会和群众的力量,用全社会的“眼睛”和“声音”来监督食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唯有此,才有可能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是鼓励全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政府对举报人权利的尊重,以及接受民众举报的诚意。对于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弥补目前监管资源的严重不足,提高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能力,努力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氛围,构筑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防线大有裨益。
在一个共生共荣的社会,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社会道德和义务的承担。政府既然以奖励制度的方式表明了整治食品安全的决心,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面对丑恶,理应勇敢地站出来,主动积极地配合食品监管,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的行列,告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给危害我们健康的良知缺失者以有力的还击,为我们共同的健康安全贡献力量。
当然,除发动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建立全方位覆盖的群众监督网络以外,食品安全的维护更需要的是相关监管部门的全力监管,在获取群众信息的同时,实现监管的有效性。奖励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具体的落实和实施、对监管的重视同样尤为重要,如果只有形式主义,忽略“运用主义”,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真切地希望,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能着实落到实处,让我们人人都能吃上安全的、卫生的、放心的食品。食品安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