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滨河新区水系景观工程研究

2012-06-26 05:32闫大鹏李德营王宝玉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20期
关键词:堤防洪水黄河

□闫大鹏 □李德营 □张 琳 □王宝玉(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引言

伊川县滨河新区水系景观工程包括伊河两岸堤防工程、滨河生态文化景观工程、拦河蓄水工程。为了能够充分体现伊川厚重文化底蕴,实现城市、园林、文化、水系的科学融合,针对滨河新区水系景观工程中的设计洪水计算和生态文化景观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设计洪水

伊河洪水是黄河三门峡-花园口区间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水主要由夏季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一般为6-10月,大洪水和特大洪水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伊河洪水具有洪峰高、洪量大、历时短、陡涨陡落等特性。

伊川滨河新区河段以下约11 km有伊河龙门镇水文站,其设计洪水分析的代表站采用龙门镇水文站。由于该河段上游已建有大型水库陆浑水库,设计洪水的计算需要考虑陆浑水库的影响,而陆浑水库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防洪运用方式需要根据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整体要求确定。因此,根据黄河下游防洪工程规划的要求,不仅要计算伊河龙门镇站及陆龙区间的设计洪水,还需计算与黄河下游防洪有关的黄河花园口、三花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伊洛河上的陆故黑区间(指陆浑、故县、黑石关区间)等站及区间的设计洪水。

陆浑水库位于伊河中游嵩县境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492 km2,占伊河流域面积的57.9%,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供水和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配套工程之一。本次水文分析计算涉及的主要水文站有黄河干流的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及伊河的龙门镇、陆浑等站。

2.1 龙门镇天然设计洪水

伊河龙门镇站上游修建有大型陆浑水库工程,水库1960年汛期开始围堰挡水,因此,1960年以后的龙门镇站的洪水资料受陆浑水库调蓄的影响。为保证资料基础的一致性,需对受水库调蓄影响的洪水资料进行还原处理。对洪峰流量采用还原洪水过程的方法进行还原,即将陆浑站还原后的天然洪水过程与实测洪水过程分别演进至龙门镇断面,两者的差值加上龙门镇站实测洪水过程,即为龙门镇站还原后的天然洪水过程;洪量还原采用计算水库逐日调蓄量,还原龙门镇逐日平均流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2.2 花园口、三花间等站及区间设计洪水

黄河干流花园口、三花间等站及区间的设计洪水以往曾进行过多次分析计算,本次主要是考虑到资料的延长,对设计洪水进行复核分析。在进行黄河下游防洪规划时,曾于2001年将资料延长至1997年,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计算,该次分析计算时对伊洛河夹滩和沁南地区滞洪的影响分析较以往有一些变化,其分析计算思路为:首先计算各站及区间无大型水库影响、伊洛河夹滩地区堤防不决溢情况下的设计洪水(即理想情况下设计洪水),拟定各站及区间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按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确定的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水库的运用方式联合进行调洪运用后,得出工程运用后的龙门镇站的设计洪水。

2.3 设计洪水过程线

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仿典型的方法进行计算。典型洪水选择三花间实测较大,同时也是伊河和洛河较大的1954年8月、1958年7月和1982年8月洪水。以流域内的控制站为节点,将黄河中下游洪水过程分成14个分区,其中伊洛河洪水过程分为陆浑水库以上、故县水库以上、陆故黑区间等分区,对伊洛河夹滩及沁南自然滞洪区决溢影响进行还原,通过过程线的区域平衡计算,得出黄河中下游干支流各站及区间各典型洪水过程。采用峰、量同频率控制方法,用设计洪水峰、量的倍比,同倍比放大各分区的实测洪水过程,即可得出各分区不同典型设计洪水过程。设计洪水组成为花园口、三花间、黑石关、陆故黑区间、陆龙区间同频率,陆浑、故县以上区间、三花间其它部分以及三门峡以上部分相应。

2.4 工程作用后龙门镇设计洪水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包括河防工程、水库工程和分滞洪区。其中河防工程包括堤防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水库工程包括干流上的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支流上的陆浑水库、故县水库;分滞洪区包括东平湖滞洪区和北金堤滞洪区。

水库工程是整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骨干工程,其中对伊河龙门镇站设计洪水有着直接影响的是陆浑水库。各水库采用小浪底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拟定的水库联合防洪运用方式,对各典型设计洪水过程进行联合调洪计算后,得出龙门镇站经水库作用后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1。

表1 工程作用后龙门镇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3.生态文化景观设计

伊川地处河洛地区的中心地带,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伊川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保护、弘扬和展现需要与伊河两岸的滨水景观有机结合,以历史文化精髓作为滨河景观的灵魂主导,以滨河景观作为历史文化精髓展现的生态载体,营造“山水相映、林草丰茂、溪流云飘、鸟飞鱼翔”的美丽自然景观,大力提高滨河新区的观赏性与城市品味,着力为市民提供一个观光、游憩、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推动伊川县旅游业的发展。景观设计遵循创新思维、生态融合、传承历史、产业协同、以人为本、分期实施的原则。

3.1 景观设计与水利工程的结合

景观设计要与堤防的造型及整体布置统一考虑,使之既互相配合又互相映衬。景观工程要与堤防的附属建构筑物如:桥、闸、码头等统一设计,使整个堤防最终展现于人面前的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景观带。景观的细节及整体设计都要全面维护水利工程正常功能的发挥。

3.2 景观设计与生态旅游功能的结合

本设计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设计理念、设计风格上保持统一。

堤防景观从休闲、健身、娱乐、赏景等方面都要满足当地居民居住用地的要求,成为居住区完善自身居住功能的最好保证。对于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地段要很好的利用及保护,使堤防景观成为该地域特性文化的载体。堤防景观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景观及旅游规划,使堤防景观成为整个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堤防景观要考虑不同地块的自然特性,如湿地地区、干地区及干湿结合区等各类型,充分考虑其各自的特性以便与之完美结合。堤防景观要与城市的水陆交通体系完美配合,充分考虑水上交通与陆上交通各自的特点,使景观的细节设计与各交通体系巧妙融合。

3.3 总体结构设计

设计以连续性、亲水性为主导,以“网络功能”塑造为切入点,将沿伊河的亲水活动面和堤顶活动面作为景观设计的主要展开面,以两岸坡地绿廊为基面,以伊河大桥、规划三桥、规划四桥等城市主要人流来向为主要节点,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充分体现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形成“一轴两带六区多点”的规划结构,通过构造各种性质的功能网络和绿化、道路等联系网络,形成沿河具有整体性的网络系统。

一轴:以历史文化为轴线。两带:沿伊河左右两岸组织景区、景点,并以道路串联,形成景观带。六区:结合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将全线分为生态岛居景观区、休闲游憩景观区、历史人文景观区、文化体验景观区、运动健身景观区、自然风光景观区六大景观区域。多点:伊河大桥、先忧碑、伊相广场等重点地区设置主题广场,同时根据各个景观分区的性质分化出各类空间作为景观节点,犹如沿景观轴线分散布置的明珠,构成完整的景观网络。

4.结语

本次研究从整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角度对伊河滨河新区段的设计洪水进行了计算,其成果更加科学合理和切合实际。

在生态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中,不仅限于简单的绿化美化,而是基于结合自然、结合生态维护的科学理念,强化文化主题,发掘历史踪迹,唤起历史记忆,协调串联与周边历史文化遗迹的关系,借助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探索如何挖掘利用景观组成要素本身的其它潜在价值以形成对传统水利工程的助益而非减损,这是本次研究的重要内涵。

[1]张金良,索二峰.黄河中游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方式及相关技术[J].人民黄河,2005(7).

[2]吕书原.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与艺术创作探讨[J].江苏水利,2001(10).

[3]刘义兴.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的构成关系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8).

猜你喜欢
堤防洪水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又见洪水(外二首)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堤防长度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达标堤防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