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吃苦

2012-06-26 08:04不见不散
读者·原创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斯巴达矿泉水瓶水杯

文 _ 不见不散

前不久,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一张乡村小学生午睡的照片: 一群憨态可掬的小学生互相倚靠着,睡在拼起来的、简陋的桌椅板凳上。亮点在评论:不少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当年上学午睡的场景;有几位表示担心,觉得这样睡觉会从桌椅上掉下来;也有人非常不以为然,“我们小时候都这样,有什么大惊小怪,发帖的是外星人吗?”马上有人回复:“你小时候这样,难道还想代代都这样?”在所有的回帖中,这句话最有力度,一下击中了我。

在我小时候,我爷爷最喜欢的就是拿我和他当年的条件做对比:我既没挨过饿,也没干过重体力劳动,从未经受过生活的严酷考验,心理、生理承受能力太差,无法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更修炼不到“上得金銮殿,下得劳改队”这种至高的做人境界。因此,他看我相当不顺眼,动辄呵斥,没有吃过苦仿佛成了我的原罪。据我所知,历史上以吃苦为教育方式著称的是古希腊的斯巴达人。然而,如果按照那种严苛的培养方式,以我的小身板,根本没有可能活到成年。“爷爷,你真的舍得吗?我可是长子长孙啊!”当然,这句话只能烂在肚子里,跟他讲也没用,他又不知道斯巴达人乃何方神圣。

尽管我不喜欢别人这么说我,但说实话,在这方面我也跟爷爷相差无几,喜欢挑后来人的毛病。比如前段时间编辑部组织给农村小学生送水杯,我就暗自心想,为什么要送这个。同事们的答复是,很多小学生都用矿泉水瓶喝水,而那些瓶子多是一次性的,长期使用对身体不好。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我当年也是用一次性矿泉水瓶啊。”言下之意是干吗连喝水都要这么讲究。多吃些苦,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现在想来,我当时用矿泉水瓶,一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对健康有害,再者,上世纪90年代前期,吃饭不成问题,但家长也不会专门破费给你买个喝水的杯子 反正不久也会丢掉或者打碎。但既然现在有这种卫生意识,且具备经济条件,那么,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后辈过得健康一些?再往深层次挖掘,我的反应中还隐隐透着一种嫉妒:我当时没有用过,所以你也不能用。这种想法太阴暗了,不过暴晒出来也好,会帮助反思。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的苦吃,只不过内容、程度各自不同。很多时候,吃苦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被迫的无奈。上一代人没有完成的任务,不能成为让下一代人吃苦的借口。比如,如果我的孙子还在抱怨喝毒牛奶,吃地沟油,坐不上安全的校车,我不能怒斥他活得太小心、这样对成长不利,而是要感到惭愧,因为这些事情我们这一代没有做好。

猜你喜欢
斯巴达矿泉水瓶水杯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趣味插秧
用矿泉水瓶制造喷泉
矿泉水瓶制作小飞机
移水杯
移水杯
横眉与俯首
横眉与俯首
用矿泉水瓶改进内能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