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侯耀晨 图/刘烁
“世界石材云浮买,云浮石材世界卖”。改革开放以来,在云浮市委、政府的及时引导和强力支持下,云浮涌现出一大批在各个石材品种和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如今的云浮市石材商会,通过其200多家核心会员群体,以及外围的近四千家关联企业与十多万从业人员,经营着遍布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石材生意。云浮之所以令人心驰神往,不仅在于这个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开创了驰名中外的石材王国,更在于其悠久的禅宗文化、神秘的南江文化和瑰丽的石艺文化。
在全球经济深陷泥潭的今天,到云浮看看,当属一次希望之旅,更是一次心灵释放。
“世界石材云浮买,云浮石材世界卖”。
云浮,这个总面积不足8000平方公里的粤西山区,却通过3800多家石材企业和10多万从业人员,经营着遍布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石材生意。在全球经济形势深度恶化的2011年,该市生产总值依然实现500亿元,人均GDP2.1万元,增长1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53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和10.1%。
云浮之所以令人心驰神往,不仅在于这个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开创了驰名中外的石材王国,更在于其悠久的禅宗文化、神秘的南江文化和瑰丽的石艺文化。
车过云浮市新兴县的夏卢村,我们一行人看到保存完好的“惠能别母石”,安卧于穿越了青山绿水的阳光下。这块3米见方、一分为二的千年灵石被当地人视为惠能留给天下苍生的信物。
据传,当年才24岁的惠能大师去新兴县卖柴,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而触发宿慧,决心前往黄梅寺跟弘忍大师学佛。此时,舅父给惠能出了一道难题:如果把外祖母家门前的一块大石拜到裂开,才准他离母出家。
没想到,惠能虔心礼佛,一道天雷破空而来,大石被雷击中,一分为二,后人就把这块石头称之为“别母石”。云浮人认为,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精诚所止,金石为开”,即源于此。
历史沧桑变幻,常有奇妙的风云际会处。
一千多年前,中国第一部佛经《坛经》作者六祖惠能因一块石头而得偿所愿。他可能不曾料到,今天的云浮人同样把圆满人生建立在一块石头上,并营造出一个逐渐引领行业秩序的“世界石材产业集散基地”。
说到石材产业之于云浮的贡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截止2011年底有关云浮的几个统计数据稍加换算即可一目了然。
2011年底,云浮市人口约有286万,仅石材企业就有接近4000家,国内外从业人员10多万人。以此为据加以概算,可以得出平均每739人中,就有一个石材企业老板,每20多个人中,就有一个云浮人从事石材采购、加工或者销售业务。
“云浮人都喜欢出去干点活,社会稳定了,整个治安好了。云浮石材产业首先解决了当地人的温饱问题,带动了第二、三产业发展。”云浮市石材商会会长李木南认为,云浮石材强化了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体的依存关系,如果不计算活跃在国内外的石材人,仅云浮当地就解决了十多万人就业。他举例说:“近4000家石材厂,每个老板接待客户时吃一顿,一年就是4000顿,每人一台车,就是4000台。每个工人月均工资2000元,一个月少说也有2个亿,十多万家庭就会因此得到养护……”
石材产业给当地人带来的利益,从一些有关云浮人的逸事中亦可见一斑。据说,碧桂园别墅开盘后,习惯于现金交易的云浮人用麻袋装钱去买房,一时被传为奇观。
在云浮观光,同样可以感受到石材对当地消费时尚与商业生活的影响。由于往来国际客商众多,精明的云浮人把酒店、餐饮、酒吧等服务设施当作展示其石材产品和创新工艺的绝佳场所。
我们看到外观平常的滨河酒吧一条街,其内部装修却极尽豪华,而且云浮人与客户谈生意或者平时的聚会中,都喜欢开几瓶洋酒而不是白酒来助兴。在云浮迎宾馆,我特意记录了其当日客房的门市价:总统套房:38000元,花园洋房:16880元……这个标准,甚至可以与北京饭店一较高下了。
“人是很怪,他心里不舒服时,买什么都嫌贵。”云浮人相信,当成千上万的外商住在云浮的各种花园别墅和高档酒店里,亲身感受云浮石材营造的天然和高贵氛围,“一家人住得舒服舒服、吃得开开心心,玩得高高兴兴,就不再会觉得我们的石材贵了!”。
“看到52公里长的云浮石材产业基地,我的感受只有两个字:震撼!”被云浮经济传奇和禅宗文化所吸引的徐中远已是数次来到云浮。他还告诉我一件亲眼目睹的盛事,在一个公益晚会上,云浮大大小小的企业主,一夜之间就为失学儿童募捐了600多万资金。
诸如上述,初次来云浮的人,为其炫丽的城市景观和蓬勃的商业气派震撼之余,往往产生一个疑问:这个已不盛产石材的小地方,相对来说也缺乏水陆交通等区位优势的小地方,为什么就能把一个普通的石材产业做到国际领先地位呢?
其实,云浮与石材结缘的历史已久。距史料记载,明朝万历至清咸丰年间,云浮当地出产的“东安花石”就闻名一时,被广泛使用于宫廷及达官贵人的建筑设施中。1949年全国解放以前,这里主要生产生活用品和家居建筑产品,如生产石樁、石磨、石门脚、石碑等。此期间,由于都是手工生产,产品尚实用,工艺也比较质朴。
随后的三十年中,简单的加工机械被引入云浮的石材生产中,主要生产石米、石粉、云石片、笔筒、花瓶、台灯、烟灰缸等。这是云浮石材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其产品虽然有所拓展,石料来源却比较单一,附加值较低。
自1981年-1998年以前,全面的机械化成为云浮石材产业的标志。云浮石材一鸣惊人,产品由单一的“云石”拓展为以国内资源为主的花岗岩板材,以及生产各式各样的异型材和工艺品,并建成了堪称世界之最的百里石材走廊。这个时期,产品虽然比较齐全,附加值也在不断提高,石材业也成为了云浮的支柱产业,但是销售渠道欠畅通,知名度不高。
云浮石材逐步“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是在1999年之后。此期间,云浮石材人加大了石材产品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含量,其石材产品达到十三大系列、二十三大门类、近千个品种。
正是这十多年时间,成为云浮石材的“提升壮大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及时引导下,云浮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速了石材业的发展,实现了“集世界之石为我生产,为全世界所用”,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石材创意产业,让悠久的石艺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通过融入文化的理念,实现石材产品附加值的最大化,再获“中国人造石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雕之乡”等荣誉称号。
说到云浮石材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传奇,就不能不提到云浮石材人的群体特点。或许由于禅宗文化的长期影响,云浮石材企业家同样心系市场、放眼世界,敢于在全球范围内开拓业务,但是相较于其他地区,云浮人自有一份天然的淡定和智慧、率真与超脱。
他们大气,但不“霸气”。云浮的石材企业主,不仅有敢于闯荡世界的勇气,更崇尚一种未雨筹缪的战略意识。在云浮百里石材产业基地倘佯,我们会看到大大小小的石材店铺和工厂面向国道两边一字排开。其间规模有大小,但无一不以一种国际气派亮出自己的字号和独家代理的石材品牌——即便在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单纯追求企业的规模扩张,而是以“不做第一,只做唯一”精神,成长为某个品牌和产业链的主导者。久而久之,由于在各自领域有了强势地位,自然就成了行业老大。
他们直面竞争,更崇尚协作。云浮的石材企业,各有自己的主导品牌、核心优势和战略目标,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发展、遍地开花的火爆局面。在这种企业林立、遍地老大的行业竞争中,是否会催生一种垄断和封闭意识呢?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一些实力强大的石材企业主致力于为当地石材行业营造更富有竞争力的协同发展平台,并整合上下游资源和相关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希望形成集群发展优势。
比如2007年才成立的云浮市亘隆投资有限公司,如今已投资5亿元建成亚州功能最为齐全的云浮国际石材城博览中心。该中心位于云浮市区河口街324国道与河杨快速干线交汇处,属于云浮市2010年重点工程之一。其规划总用地8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通过功能齐全的主场馆、特展馆和综合性的商业配套,云浮国际石材城博览中心可为国内所有品种的大理石,花岗岩的板材,工艺品及异型产品进行综合展示和现场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
又比如云浮石材商会副会长古喜泉,他投资兴建的“东润石材城“,占地面积有450亩,拥有可容纳近百家石材企业的标准厂房,以及酒店、银行等综合性配套服务设施。
他们来自草根,但不“土气”。云浮的石材企业主,多数是最近十多年才做大的本土企业家,但正如商会会长李木南所介绍的,“长期从事全球生意的商场阅历,放大了他们的格局“。虽然原先可能都是囊中羞涩的穷光蛋,但如今这个实力雄厚的草根企业家群体却把面向国际同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自己的日常功课。
比如新高雅石材厂的覃军,他喜欢用当今流行的企业教练技术打造团队执行力,并着迷于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又比如云浮石材商会会长李木南,他不仅在商会发展战略上着眼于会员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上下游资源以及企业本身的生产加工的总体需求,提出商会工作的“四个整合”,而且基于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力推中国(云浮)石材电子交易中心,希望将传统销售渠道和网络营销平台有机整合,为云浮材企业通过互联网推荐品牌、促进石材交易和业务发展提供了综合性平台服务。
云浮石材人如此专注于本业,当地政府官员亦如此坦率和自然地致力于各人的本职。
比如说云浮市委宣传部陈均河副部长,对当地的禅宗文化、石文化和南江文化信手拈来,了如指掌。更有趣的是,当我们一天清晨来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尧坤办公室时,发现东华寺主持端祥云早已在座。
事后才知道,端祥云在修行之余,创造了大量精美的观世音菩萨像,当日正与李常委讨论如何将这些菩萨画像与云浮市正在打造的禅宗文化项目结合起来。随后在当晚的交流中更了解到,李常委对佛教历史和文化也有独到的研究,听他谈论云浮当地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风云际会,别有一番妙处。
置身风光秀美、民风淳朴的云浮市,常常有一些看似意外的发现,仔细寻思又在情理之中。
比如说云浮街道上行人稀少,所到之处给人一种闲适和从容,但一看到那工厂林立的产业集中地带,你就能想到人都到哪里去了。
这里同样是逸情悦性的一方乐土。云浮的市委、市府办公所在地,竟看不到围墙。“到南山森林公园散步运动、到广场跳舞唱歌”也是市民每天习惯的休闲活动。据了解,云浮市常住人口并不多,却发展了各类业余群众社团116个,每年开展“广场欢乐夜”、每周一演(映)、广场舞会等各类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节庆文化活动达数百场。广场文化活动更达到“百场演出、千个节目、万名演员、数十万观众”的规模。市城区人民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云安县桔乡农民合唱团在首届全国农民合唱大会上获“岐江杯”大奖。
在这样的城市里行走,心里忍不住发出感叹:愿来城市管理也可以这样啊!
一个城市能够在他的众多辖区中保持开放的管理状态,不用担心贫富分化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无需时刻崩紧“社会管理”的神经,实属难得一见。于云浮来说,或许正如云浮市石材商会会长李木南所说的,“人人有机会创业,人人安居乐业,自然社会治安就变好了。”
如果我们分析云浮市2011年度各个产业的增长规模,可能会感到枯燥。比如说,“第一产业增加值122.1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18.52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151.38亿元,增长6.3%……”
但是这些数据总体上反映出云浮市各个产业之间相对协调的良性互动。其实,我们此行虽则重点参观了云浮的石材产业,但云浮市的其他产业同样有自己的发展特色。比如说,云浮的农业发展中,就出现了以“与客户、农户、学院、职工共建共享”为特征的全国最大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
除了特色经济发展中开创的云浮经验,云浮还有多少值得自豪的名号。
比如说:“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循环经济和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市”、“中国禅都”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名号和称誉,展示了云浮市各个辖区在某个经济文化产业中积累的独特优势。
离开云浮时,我们再次经过云浮市的城雕“凤凰来仪”,这是一座整体精雕细刻而成的凤凰鸟形象。
云浮人热爱给自己带来吉祥和富裕的凤凰鸟。它注视着云浮的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更守护着云浮人胸怀世界、抱团精进的和谐发展之梦。
或许正由于云浮人富有远见而智慧的心灵,这座城市的梦想才会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