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彻
前段时间,武汉市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在珞珈山社区体检的武汉大学医院主任医师廖皓磊惊异发现,居住在珞珈山社区的一位102岁老人斯凤早,拥有一颗30岁的年轻心脏。
下象棋能想到三四步远,常人不是对手
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我曾随廖皓磊医生来老人家见证了老人“年轻的心”。
斯凤早老人祖籍安徽太湖县,1910年12月16日出生。1986年,他和老伴跟随在武大任教的小儿子斯汉均来汉生活。1995年,老伴过世后,斯老一直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小儿子斯汉均今年62岁,但看上去也只有四十多岁的样子。
当天进门后廖皓磊拿出听诊器,为老人听了心率,每分钟63次。“很健康,等活动后再测一次”。斯老身体稍显逊色的是听力,“老爷子,去下棋吧。”廖皓磊抬高了音量。“好、好,我去拿帽子。”老人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然后径直去卧室取出帽子,套在头上。若天气适宜,斯老每天10时左右都会出门,到六七百米外武大老干活动中心,找人下棋或看人打牌。
斯老家住4楼,他推开门,稳健地走下楼。儿子斯汉均说,父亲从不让人扶,一直都是自己走。斯老的步速不急不缓,每步在半米左右,两臂小幅摆动,遇到沟洼的地方,自动绕行。
到棋牌室后,一时找不到对手。廖皓磊就陪老人下了一盘象棋,15分钟左右,廖皓磊认输。“老爷子能想到三四步棋,攻势很凶,双车一马一炮都被收了”。
此时再测,老人心率增加为86,仍很正常。
为人淡泊,认真起来也很倔强
斯汉均笑着说,“父亲为人淡泊,不爱和人争执,但认真起来很倔强。”97岁那年,老人还“离家出走”一次,他想回安徽老家看看,但一家人担心老人年事已高,就没答应。
谁知,有一天早上出门后,一直到晚上,也没见老人正常回家。正当家人四处找熟人询问,老人的电话已从安徽打来了。原来老人坐长途汽车回到了安徽,说是住一段时间就回来。走的时候是初夏,回来时已是冬季,没过几天江城就下雪了,在家乡过了大约半年。
每周至少吃一只鸡,每天两顿鸡汤
斯汉均说,父亲来武汉前在家乡务农,还做过小生意,幼时读过几年私塾,现在每天下午看报或写钢笔字。
斯老每天的生活极有规律,一天饮食分为五餐,少吃多餐。一般清早6时起床,自己烧开水,用两个鸡蛋冲蛋花。老人喜欢吃面食,午餐、晚餐往往是面条、面疙瘩,加上易于消化的蔬菜,从不便秘。晚上七八时入睡。
老人也爱吃肉,不过是和蔬菜分开吃。每天上午10时、下午3时,老人要喝一碗肉汤,一般是鸡汤,很少吃猪肉。斯汉均说,父亲每周至少吃一只鸡。这两年老人正常进食,没有戴假牙,邻里均称奇。廖皓磊请老人张开嘴仔细查看,只见在脱落的牙床位置长出了类似牙齿的白色物质。
廖皓磊说,即使是在百岁老人中,斯老的健康状况也很罕见,如果不出意外,再健康生活5年不成问题。
跳了100年的心脏还这么好并非偶然
廖皓磊是武汉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高血压、老年病的研究。他介绍,一颗跳了100年的心脏还这么好,不是偶然的。
首先,老人的心态平和,淡泊乐观。从下棋前后来看,心率从63到86,说明面对输赢时老人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比较淡定。据说,杨利伟经过高空测试,心率也只升到80,这是训练的结果,而老人是性格使然。
其次,营养到位。细节决定健康,老人采取冲蛋花吃鸡蛋,避免了煎、炸等方式,保证优质蛋白不被破坏地吸收。吃面食比吃大米更易吸收,肉类以鸡肉为主,而不是猪、牛、羊肉。鸡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油脂少,中老年人脂肪过多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增加,而斯老的饮食方式减少了这类问题,从而保护心脏。
再者,老人少吃多餐、营养均稳,从不便秘,胃肠功能保护良好。廖皓磊说,曾遇到大学生4天不排便,这显然是伤害身体的不良习惯。
最后,长期坚持锻炼,老人90岁前每天爬珞珈山锻炼。之后虽未爬山,但每天坚持上下4楼,相当于一次小登山,再加上步行六七百米,也是适宜老人的锻炼方式。下棋练字锻炼大脑,脑力体力锻炼相结合,保证老人了身心健康。
(摘自《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