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迎新,刘金莲
皮肤情况记录表在心外科监护室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丁迎新,刘金莲
长期以来,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护理质量考核、评价的关键内容。尽管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管理者,已经采取各种措施,开发并应用各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工具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和进展[1],但是压疮的发生率仍然较高。目前,国内外不同科室压疮的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别,神经科室病人压疮的发生率可达30%~60%,脊髓损伤病人甚至可达80%左右,其他科室压疮发生率为0.4%~28.0%[2,3]。重症监护室以及手术病人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人群,其压疮的发生率较高[4]。我院心外监护室主要接收心脏手术之后的病人,属于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皮肤情况记录表在心外科监护室压疮预防和护理中的作用。
1.1 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心外科监护室住院的心脏手术后病人348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手术之前有压疮或皮肤压红情况者。将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皮肤情况记录表分为两组。采用皮肤情况记录表之前的12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皮肤情况记录表之后的219例病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90例,女39例;年龄61.07岁±13.70岁,手术时间6.02h±1.15h;手术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8例,瓣膜置换术24例,其他心脏手术17例。实验组:男144例,女75例;年龄59.02岁±17.23岁,手术时间5.87h±1.12h;手术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6例,瓣膜置换术46例,其他心脏手术27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手术之后返回监护室进行常规护理,不使用皮肤情况记录表对皮肤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组病人返回监护室之后,护士需要评估病人皮肤情况,然后在皮肤情况记录表上进行记录。皮肤情况记录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是否进行体外循环、血管活性药应用情况、首次翻身时间、首次翻身时的皮肤情况(完好、压红)以及采取的减压措施等。通过查阅病历及护士对病人的评估收集资料。其中对皮肤情况的评估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主管护士进行。因为Ⅱ期及以上压疮病人皮肤改变为水疱或破溃,仅通过减轻压力的方法很难使压疮很快消失或愈合,为研究方便,本研究中将Ⅱ期及以上压疮定义为不可逆压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1 应用皮肤情况记录表前后发生压疮情况 采用皮肤情况记录表之前,对照组病人中共发生不可逆压疮5例,其中1例为难免压疮;实验组病人有1例病人发生不可逆压疮,为难免压疮。
2.2 实验组病人返回监护室时的皮肤情况 实验组病人的皮肤情况记录表格记录有效195份。在195例返回监护室的病人中,15例病人因病情危重未立即给予翻身之外,其余180例病人均立即给予翻身,由主管护士评估其皮肤情况。护士对病人进行第1次翻身时均未见Ⅱ期及以上的不可逆压疮发生,其Ⅰ期压疮发生情况:立即翻身病人40例发生Ⅰ期压疮,消失时间1.0h~15.0h(中位时间4.0h);未立即翻身病人3例发生Ⅰ期压疮,消失时间5.5h~8.0h(中位时间6.8h)。
2.3 病人发生Ⅰ期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应用皮肤记录表之后,返回监护室后立即翻身的180例病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将病人是否发生Ⅰ期压疮分别与病人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是否进行体外循环、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心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病人心脏术后发生Ⅰ期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r值)
3.1 皮肤情况记录表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心外科监护室病人不可逆压疮的发生率 研究显示,手术病人压疮发生率与病人的年龄、手术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体位有关,大于60岁的病人、全身麻醉病人、手术时间大于6h病人压疮发生率较高[5]。由于心脏手术病人多数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多数在3h~8h)[6],并且病人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因此心外监护室病人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本研究中,使用皮肤情况记录表之前病人不可逆压疮的发生率为3.1%,而使用皮肤情况记录表之后,除了难免压疮之外,未再发生不可逆压疮。提示,皮肤情况记录表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进行病人皮肤护理,减少压疮的发生。使用皮肤情况记录表之后,当病人手术后回到监护室后,护士除了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评估之外,还需及时进行皮肤情况评估,在皮肤情况记录表上详细填写病人皮肤情况。由于皮肤记录表是护士护理记录的一部分。因此当护士忘记评估病人皮肤时,此记录表可以提醒护士对病人皮肤进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于皮肤情况不好或者已经有Ⅰ期压疮的病人,护士还应该填写采取的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压疮情况进行跟踪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Ⅰ期压疮的进一步发展。
3.2 提高了护士对病人进行皮肤护理的意识 护士是进行皮肤护理的主体,护士的重视程度以及护理技术是影响病人皮肤护理情况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自应用皮肤情况记录表之后,病人返回监护室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评估之后,护士能够评估皮肤并进行有效记录的比例逐月增加,已经逐渐达到100%。提示护士进行皮肤护理的意识已经逐渐提高,能够在第一时间想到对病人皮肤进行评估。本研究中护士对180例术后返回监护室的病人立即皮肤评估和记录,其压疮发生率为22.22%,均为Ⅰ期压疮。经过局部减压等护理措施,病人Ⅰ期压疮均逐渐消失,且消失时间短于未立即翻身病人。因此护士皮肤护理意识的加强有助于及时、早期发现皮肤压疮问题,及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防止压疮的进一步发展,降低Ⅱ期及以上压疮的发生率。
3.3 心脏术后病人返回心外科监护室时Ⅰ期压疮的发生与其手术时间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脏手术病人压疮发生率与病人的手术时间有关,与年龄、性别、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以及返回监护室时的血压、心率无关。孙晶晶等[5]研究显示,手术病人压疮发生率与手术时间有关,与本研究一致。研究显示,当皮肤组织持续承压9.33kPa以上且大于2h就可能发生压疮[7]。对于手术病人,手术时间>2.5h是压疮的危险指数,并发现手术时间>4h,每延长30min会使压疮增加33%[8]。因此心外科监护室的护士应该对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给予更多关注,了解病人手术时卧位情况,仔细评估受压处的皮肤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本研究应用科室设计的皮肤情况记录表指导护士对监护室心脏术后病人进行皮肤护理,提高了护士对病人的皮肤护理意识,能够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皮肤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压疮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了Ⅱ期及以上压疮的发生率,病人Ⅰ期压疮发生率与其手术时间有关,提示护士在对病人进行皮肤护理时,对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该进行认真、详细地评估,进一步做好监护室病人的皮肤护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
[1]曹闻亚.国内外压疮预测量表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105-107.
[2]Matsui Y,Furue M,Sanada H,et al.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R with an observational study:An absolute evaluation tool for monitoring pressure ulcer wound healing[J].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2011,24(4):309-315.
[3]Page KN,Barker AL,Kamar J.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acute hospital patients[J].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2011,19:31-37.
[4]Weststrate J.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the watedow pressure sore risk scale in the ICU[J].Intensive Care Med,1998,24:815-820.
[5]孙晶晶,张珣,张艳.手术中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8):1819-1820.
[6]孙莉,范素红.心脏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7A):1721-1722.
[7]张庆玲,刘玉馥,谢刚敏.压疮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5A):1319-1321.
[8]张本园.老年病人压疮发生的预防护理及治疗[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7):102-105.
Application of skin condition record table in prevention of pressure sor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n Cardiac surgical department
Ding Yingxin,Liu Jinlian(Third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心外科监护室;皮肤情况记录表;压疮
1009-6493(2012)11C-3145-02
R472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3.044
丁迎新,主管护师,本科,单位: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金莲单位: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收稿日期:2012-08-07;修回日期:2012-10-18)(本文编辑 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