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猪是我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具有5000多年的饲养史(大汶口文化佐证)。以肉质好(尤其是肌内脂肪含量高)、繁殖力高、抗逆性强等特性而著称,是我国地方猪种的宝贵基因库。1982年被收录《中国猪品种志》,1989年被农业部授予“金猪杯”奖,2004年取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9年“莱芜黑猪”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莱芜猪经过几十年的保种选育与利用开发,成功实现了在保种中进行利用,在利用中进行生产,在研究中进行提高,在开发中进行保存的良性循环机制,发挥了
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莱芜猪现已成为全国许多地区单位生产与育种的首选种质素材,已成为开发高档特色品牌猪肉的优秀种质资源,已成为生产优质商品猪肉优良的基础母本。
1.开展猪种普查,制定保种方案。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业务部门和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十分重视莱芜猪的保护,山东省先后于1958、1965和1978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猪种普查,1950—1980年30年间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猪种调查。数次制定修订了发展规划和保种选育方案。明确了莱芜猪保种以纯化和提高为主,不得混杂,不得引入外血。应采用本品种继代选育方法,保纯优良基因技术路线。实行表型选择与家系内选择相结合的选种方法,进行世代选育。
2.建立保护场,组建保种群。为更加有效保护莱芜猪种群,1973年和1976年在省、地区、县各级政府主导下,先后建立了国营泰安地区莱芜猪育种繁育场和莱芜县苗山种猪场。1978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组建保种群体,建立起了含6个公猪血统、36个母族系的基础群体80头,并进行莱芜猪本品种群体继代保种选育。2000年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国家、省、市支持,投资300万,建立了存养莱芜基础母猪200头的高标准原种场,形成了完善的保种繁育生产体系。目前,两处莱芜猪原种场存养保种核心群400头,发展二级繁育群1100头,社会散养群达7000多头。
3.进行保种选育,保纯优良基因。保纯优良基因,提高生产水平,是莱芜猪保种选育的基本原则。莱芜猪保种选育以生物群体遗传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家系等量留种,延长世代间隔,以增加有效群体含量,减少基因流失,控制近交系数增量为目的。1.5~2.5年一个世代进行本品种继代选育。同时,我们还探讨进行了莱芜猪高繁、肉质、抗逆性状等方面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初步筛选出了对产仔、肉质、抗逆性等性状影响较大的遗传标记和主效基因,指导了莱芜猪本品种选育的基因型选择。自1984年至今,已完成了九个世代的本品种选育。通过选育,使莱芜猪的不良性状得到改善,经济性状得到提高,遗传性能更加稳定,有效的保纯了优良基因。
4.开展性能研究,挖掘特性种质,为保种做技术支撑。优良种质特性是保存工作的目的。在莱芜猪保种选育的同时,先后多批次进行了肉质种质特性、莱芜猪及杂交猪营养标准需要、莱芜猪高繁特性、莱芜猪生长发育特性、莱芜猪杂交利用特性等性能研究。挖掘出了繁殖性能、肉质性能、杂交优势性能和抗逆性能等优良种质特性,为莱芜猪的保种提供了理论支持,为莱芜猪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5.开展经济杂交,在生产利用中实现动态保种。商品生产利用是保存工作的最有效措施。为满足市场需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莱芜猪(以莱芜猪为母本,外来猪种为父本),开展经济杂交,生产商品瘦肉猪。筛选出了有良好繁殖性能的杂交母本大莱母猪和数个二元、三元、四元杂优商品瘦肉猪组合。在生产中应用推广,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30年来累计推广莱芜猪及大莱杂交优良母本30万头,增产仔猪200万头;出栏二元、三元、四元杂优商品瘦肉型猪1000多万头,增产效益20亿元。发挥了莱芜猪基础母本的作用,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有效促进了莱芜猪的保护工作。
6.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莱芜猪价值,提升保存意义。莱芜猪饲养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为深入挖掘莱芜猪科技文化资源,2010年,通过对莱芜猪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挖掘,建成了《莱芜猪科技文化馆》。莱芜猪科技文化馆系统地展示了莱芜猪独特的品牌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对提升莱芜猪文化内涵和促进品种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育种创新,培育新种质,提高利用水平。莱芜猪在保种和杂交生产利用的同时,为了拓展种质资源,从1994年开始,以莱芜猪和大约克夏猪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建系、定向培育等手段,经过10年的持续选育,培育出了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种——鲁莱黑猪。鲁莱黑猪具有高繁和肉质优的特性,母猪平均经产产仔数14.8头,育肥猪胴体瘦肉率53.2%,肌内脂肪含量7.26%。2000年通过省级鉴定,2005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2006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畜禽主导推广品种。
为提高商品瘦肉猪生产水平,2000年开始以莱芜猪、鲁莱黑猪合成系(Ⅰ系、Ⅱ系)为基础,国外大型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为父本,培育优质肉猪配套系。至2006年先后培育出了两个瘦肉型猪配套系——鲁农I号猪配套系和欧得莱猪配套系。“欧得莱猪配套系的培育”2005年通过省级鉴定;鲁农Ⅰ号猪配套系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种质的培育成功,促进了商品生产,提高了莱芜猪的利用水平。
8.开发特色品牌产业,拓宽利用渠道,提升经济价值。2006年,为发挥莱芜猪种质特性肉质优势,在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地方猪种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莱芜市实际,制定莱芜猪产业化开发方案,组织成立研发机构,建立莱芜猪繁育生产体系和特色品牌优质肉猪生态养殖基地。注册“莱芜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莱黑”牌猪肉产品商标,打造特色猪肉品牌。经过3年的运营,莱芜猪特色猪肉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基础。
2008年,为加快莱芜猪产业化开发速度,创新运营机制,将莱芜猪、鲁莱黑猪的繁育、生产,莱芜猪、鲁莱黑猪的动物及产品名称、商标(“莱黑牌”)的使用权和繁育、饲养、加工控制技术转让给山东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六润食品有限公司计划在全市建立起完善的莱芜黑猪、鲁莱黑猪研究、生产、繁育、食品加工、营销、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化开发体系,做大做强莱芜猪肉特色品牌产业。
莱芜猪保种育种科研几十年,既有困惑,也有坎坷,更有成功后的喜悦。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场组群保种选育—新品种培育—产业化开发里程碑式的三个重要阶段。总结这三十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1、2、3、4。即:1个中心:就是始终坚持以保种选育为中心。2个特色:就是围绕莱芜猪肉质、繁殖这两个优良性状做文章,研究利用。3个创新:一是保种方式创新。坚持动态保种。在保种选育的同时,开展经济利用杂交生产,以生产利用促保种工作;二是育种创新。在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以莱芜猪独特优良性状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品种(系);三是开发利用创新。与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做大莱芜猪特色品牌产业。4个结合:一是与政府结合,争取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二是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结合,夯实莱芜猪基础性研究;三是与企业结合,引进企业,促进事业;四是与科研业务项目结合,通过争取国家、省、市各类项目的实施,保障莱芜猪保种与利用工作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