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价值

2012-06-21 08:16:48王小进白卓杰张本善吴联生
中外医疗 2012年33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线片胫骨

王小进 白卓杰 张本善 吴联生

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南京 210048

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进步,高能量创伤逐年升高,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也呈不断增高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在分型上存在一定复杂性,轴位CT和X线平片在骨折创伤后较难对骨折及其移位、凹陷客观全面、立体准确的显示,不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选择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提高检查准确率,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研究选择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30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多平面重组诊断,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共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3~67岁,平均(37.3±4.5)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19例,高处坠落伤8例,其它3例。均因创伤实施X线平片检查操作,并采取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多平面重组进行检查。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先采取X线平片的方式进行检查,后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的患者实施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的检查操作,螺距为0.6,0.75 mm×16 mm准直,重建原始数据为1 mm间隔,1 mm层厚。图像在行重建操作后向独立工作站传递,采用多平面重组及表面覆盖显示和容积重现观察,选择最能对骨折改变进行显示的最佳位置进行摄片保存,同时对规定体位如俯卧位、侧位、右前斜位、正位、左前斜位、右后斜位、右后斜位行摄片保存。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30例患者中,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确诊骨折的患者24例,6例漏诊,确诊率为80%,漏诊率为20%;其中漏诊骨折分别为髁间隆凸内外侧骨折2例,胫骨髁间隆凸撕脱骨折2例,外髁骨折2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并联合多平面重组检查30例患者均显示为骨折,确诊率为100%,与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胫骨平台骨折并伴有胫骨骨干骨折和干骺端骨折11例,内侧平台凹陷骨折4例,单纯外髁劈裂骨折2例,单纯中央凹陷骨折3例,倒Y形骨折或单纯双髁骨折5例,劈裂加凹陷骨折5例。在对碎骨块移位距离和胫骨平台塌陷程度用16排螺旋CT行准确测量后,依据骨折类型,对科学的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并行植骨、复位内固定治疗,促进骨折康复。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检测胫骨平台骨折确诊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较复杂的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处理时存在一定棘手性。因胫骨近端骨质在体内呈相对疏松的状态,易诱发塌陷式骨折发生,且在平整修复时存在一定难度。依据不同的受力差异,可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种类型,即胫骨上段骨折并平台骨折、内侧平台凹陷骨折、凹陷骨折加外髁劈裂、双踝骨折、单纯外髁劈裂骨白、中央单纯凹陷骨折[2]。在对关节损伤与骨损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较长时间以来均采用X线片方法进行检查,并推广应用较为广泛,但X线片对骨折改变不能完整的、直观的、立体显示,对骨折准确情况不能明确分析,且对软组织损伤进行改变效果并不理想,极易出现漏诊情况,进而对准确评价损伤造成了影响,使医师在对诊治方案制定时有一定的偏差出现。采用常规CT进行扫描检查,因对骨折的多发粉碎性类型、轻微骨折类型、水平走型骨折类型在显示时有一定的缺陷存在,且图像有较差的立体感,不具备多方位成像的功能,故局限性较为明显[3]。在CT发展发展进程中,16层螺旋CT的研究与应用为代表性的进步,可对大范围的体积扫描超高速完成,图像后处理能力较强大,分辨率较高,超薄层扫描可获得理想的等体素图像。故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平面重组具有明显的优势。

就三维重建在骨关节螺旋CT应用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其包括容积重现技术、表面覆盖重建技术,并与多平面重建结合进行观察。该研究中,表面覆盖可对清晰的、立体的、完整的3D图像进行提供,对膝关节解剖中复杂的结构可较为逼真的显示,且可采用任意角度实施旋转动作,对膝关节骨折碎片用最理想的角度对移位距离、方向进行观察,同时还可了解关节面的塌陷程度、碎裂情况,明确挤压软组织、骨折碎块转移等情况,在对患者病发轻微骨折时,效果多不明显,且明显受设置域值的影响,易出现漏诊或假象[4-5]。骨折诊断中应用容积重现整体效果与表现覆盖相似,在观察轻微骨折时效果较理想,在调整域值的基础上可对关节腔积液行较好显示,可较好的观察周围软组织的变化。多平面重建可更全面的提供关节面的信息,对骨折碎片旋转、来源情况清晰显示,将胫骨平台塌陷幅度、骨折线在骨折内部的走行、骨折裂隙的宽度均可多方位的显示,且可准确测量骨折塌陷程度,移位距离。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联合多平面重组,可使X线征检查的漏诊率明显降低。该研究中,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确诊骨折的患者24例,6例漏诊,确诊率为80%,漏诊率为20%;其中漏诊骨折分别为髁间隆凸内外侧骨折2例,胫骨髁间隆凸撕脱骨折2例,外髁骨折2例。另外,16层螺旋CT重建并联合多平面重组还可准确的显示了碎骨块移位的距离和胫骨平台塌陷程度,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利用16层螺旋CT三组重建并联合多平面重组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析临床已较常用,为骨科医生对最理想的手术入路进行选择,植骨、准确复位和内固定创造了条件。同时,对手术指征进行严格掌握,了解骨折情况及邻近组织特点,对手术方式进行合理选择,是提高医疗成功率的关键。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的应用价值为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可显著提高对软组织和关节腔的观察效果。排除了体位不正、重叠伪影的干扰,分辨率、清晰度、对比度均较高,对骨折的细节显示能力提高,并可行准确测量,同时为骨折的准确分型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三维立体图像,对医师客观、准确、全面的了解骨折情况提供了保障,可对最佳的治疗方案进行制定,包括手术路径的选择。另外还可对手术效果正确评价,随访对照更具正确性、直观性和可比性,同时16层螺旋CT扫描有较快的速度,利于对不易变动体位或急诊危重者行准确的、快速的检查操作。

综上,胫骨平台骨折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诊断,可为术前分类、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供参考的客观依据,利于解剖关系的理解,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合理性,更好的提高诊治水平。

[1]林伟,沈国惠,何一杨,等.螺旋CT三位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10(1):46-48.

[2]张海波,张世清,王义生,等.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4):1055-1057.

[3]Rydberg J,Buckwalter KA,Caldemeyer KS,et al.Multisection CT:scanning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Radiographics,2000,20(6):1787.

[4]田萍,姚丽娣,金中高,等.16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47-48.

[5]徐香玖,郭青,黄刚,等.多层面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膝关节创伤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2):1087-1088.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线片胫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人人健康(2022年4期)2022-11-25 11:12:58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软件(2020年3期)2020-04-20 00:56:34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