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福坤
河南省虞城县中医院,河南虞城 476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此病由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强调COPD的康复治疗认为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被动治疗,只能使病情暂时缓解,通过进行有效的指导咳嗽排痰配合呼吸功能训练,使患者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治疗,从而起到更好的稳定病情恢复肺功能的作用。2007年2月-2009年3月,我们对102例COPD患者采用指导并协助有效咳嗽排痰配合缩唇腹式呼吸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观察其生活满意度和低氧血症改善情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02例患者,男 69例,女 33例,年龄 53~78岁,平均年龄(62.68±6.6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 36 例,小学 43 例,文盲 23例,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经询问病史、查体、胸部X线片和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脑血管及其他影响心肺功能的疾病。
1.2.1 干预组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配合缩唇腹式呼吸及人工阻力呼吸训练,①排痰的护理:指导痰多黏稠的患者多饮水,必要时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咳嗽时协助取坐位,头略向前倾,曲膝,使双足放平,双肩放松,前臂垫枕,指导患者先进性5~6次深呼吸,后于吸气末连续咳嗽数次,将痰液咳出,咳痰后进行放松性深呼吸,让病人充分休息。②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护士先进行操作示范和解说,帮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和上腹部,然后闭嘴用鼻深吸气,吸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气2~3 s,再将口唇缩起似吹口哨状,由口缓慢呼气,同时放于腹部的手按压腹部,尽量呼出最多的气体,这种深呼吸训练频率为8~10次/min,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 1∶3,每次练习 10~15 min,每天 3~4次[2]。 ③人工阻力呼吸训练:选好合适的气球,容量800~1000 mL。先由护士示范吹气球,即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尽力把肺内气体吹进气球内,直到吹不出气体为止。每次练习3~5 min,每天3~4次。人工阻力训练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增加氧耗量,因此应指导病人在疾病恢复期进行。
1.2.2 对照组 不进行呼吸训练,只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日夜间均未吸氧。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生活满意度改善情况。
干预后两组肺通气功能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情况比较,见表 1。 数据以(±s)表示,采用 t检验。
表1 干预2周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干预2周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s)
注:1mmHg=0.133kpa
组别 例数FEV1(%)FEV1/FVC(%)PaO2(mmHg)PaCO2(mmHg)SaO2(%)干预组对照组51 51 tP 55.28±10.37 48.79±12.26 2.357<0.05 55.22±11.57 48.52±13.26 2.220<0.05 86.56±8.51 76.87±7.13 6.03<0.05 44.31±5.41 48.70±6.73 3.53<0.01 93.05±3.78 89.25±4.11 4.72<0.01
生活满意度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表2 组患者生活满意度表比较[n(%)]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病人FEV1、FEV1/FVC、Pao2、Paco2、Sao2各项指标明显改变,呼吸困难减轻,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表明指导并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配合缩唇腹式呼吸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血氧含量,增强病人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COPD患者由于反复的呼吸道炎症,气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功能降低致咳嗽无力,痰液排出不畅阻塞呼吸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因此,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COPD患者由于生理死腔增大,肺泡通气量较正常人明显降低,病人通过缩唇腹式呼吸,减慢呼吸频率延缓呼气,可提高气管内压[3],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改善气体交换。缩唇腹式呼吸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还可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增强膈肌收缩能力,增大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幅度,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改善缺氧状态,改善COPD病人的通气功能,从而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缓病情进展。以上护理干预方法简单易学,行之有效,患者和家属都能接受,可作为COPD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护理手段。由于肌肉锻炼效果的可逆性,停止锻炼后肌肉功能会逐渐下降到锻炼前的水平[4],故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宣教,使其长期坚持锻炼,以取得较好的长期效果。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2]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49.
[3]李利明,刘健德,赵蕴伟,等.呼吸训练并中药外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5(6):129.
[4]冯怿霞,李志平.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