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临床分析

2012-06-20 07:44程麒麟
中外医疗 2012年4期
关键词:栓子短暂性脑缺血

程麒麟

(随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随州 4413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发作时间持续较短通常为数分钟至1h,大多患者症状在24h后完全消失。因其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患者忽视。实际上短暂性脑缺血症状虽轻,但若不进行及时诊断治疗,很可能成为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本文通过分析与我院就诊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6.8岁。其中,19例有高血压病史,13例有冠心病病史,12例有颈椎病史。

1.2 临床表现

36例患者,有眩晕症状者20例,肢体无力者17例,视觉异常13例,言语不利患者16例,感觉异常患者16例,呕吐者10例,复视5例,另有少数患者有意识模糊、耳鸣、晕厥症状。

1.3 检查方法

首先检查患者全血及血小板数、血脂、血糖及糖耐量、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沉,行心电图(ECG)、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行心脏超声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MRA)[1]。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通过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36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4例,为66.7%;为椎基底动脉脑缺血发作12例,为33.3%。如表1所示,36例患者MRA阳性者29例,阳性率达80.6%,TCD阳性者25例,为69.4%,由此可知,患者病症发作与动脉狭窄及血压下降有关。

2.2 治疗及预后

36例患者分别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扩容治疗、抗凝治疗、扩血管治疗、活血化瘀治疗等,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和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31例患者经治疗后康复出院,6个月未发病。4例患者入院30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于急性期猝死。

3 讨论

表1 36例患者检查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脑血液循环障碍,病因主要为动脉硬化。主动脉-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碎屑,可散落在血液中成为微栓子,微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视网膜或脑小动脉,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患者病症发作。随着微栓子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或由于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是栓子移向神经末梢,恢复供血,患者病症消失。

短暂脑缺血发作主要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种。本组研究的36例患者中,24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例为椎基底动脉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以运动功能障碍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无力、笨拙,尤其是上臂感觉最为明显。感官功能障碍的表现为偏侧舌头或面部针扎样疼痛。颈动脉系统血管支配的是脑组织中较高级的皮质功能,如语言功能,一旦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可出现语言失利。颈动脉提供眼部循环的供血,出现病变后,发作时患者可表现视觉异常。此类脑缺血早期诊断线索主要为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测不出,颞浅动脉搏动消失;眼眶部杂音;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局限性杂音。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缺血主要影响脑干、枕叶、额叶内侧。眩晕是此类脑缺血最常见病症,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运动。由于缺血脑干功能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复视症状,也可出现面部及嘴部的刺痛和麻木感。同时或伴有交叉性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线索为由于突然改变姿势、头伸展或旋转,以及上肢运动而引起的症状;体位性低血压;与病人年龄相比血压较低,两上肢收缩压相差20mmHg以上。

综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病变部位主要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发作脑梗死。患者一旦有眩晕、肢体无力、视觉异常、言语失利等症状综合出现,要及时诊疗。

[1]刘爱琴,黄红霞,马玉静.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69~70.

猜你喜欢
栓子短暂性脑缺血
留守儿童栓子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
黄芪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