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珍
大家普遍认为,现代儿童的学习观,应该以主动学习为主,是让孩子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科学发展的学习。而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在实践工作中,我把这些新理念、新要求贯穿于科学教育始终,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 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古语说: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不光要掌握知识经验,还要富有科学的探索精神。从小养成这种探索精神,将会推动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地认识世界,促进自身的发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究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是由幼儿探究的特点决定的;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幼儿所获得的并非是一个既定的、凌驾于他们的需要兴趣之外的目的和内容,而是与其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智能、感情与态度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和整合性内容,这种目标与内容是开放的,是幼儿愿意接受、愿意为实现付出努力的。 以我个人的教育经验体会认为幼儿探究层次的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主探究,二是支架探究,三是结构探究。所谓自主探究,表面看是幼儿“随心所欲”,而从深层教育要求看,这时已发生了“教育”,教师开始记录、观察、分析其行为表现,判断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等,为实施有效的教育打下了基础。所谓支架探究,教师的“支架”直接影响幼儿探究活动的开展,一个适宜的“支架”可以使幼儿“爬”的更高,并能不断地自我去除“支架”,获得发展,支架探究是幼儿探究收获最大的层次。结构探究,是最高层次的自主探究,它类似于研究,因此更为严谨、稳重。总之,教师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幼儿提供画龙点睛似的结构探究,对幼儿的学习必将有较好的帮助。
二、幼儿主动探索精神以及缺失的原因
大家都了解,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对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兴趣更为浓厚,经常会主动地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琢磨。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的这种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有时不仅不被我们教师接纳、重视和鼓励,反而被我们误解,将其作为错误行为加以指责。因为有的老师往往把知识获得放在首位,而忽视对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教育只是教给幼儿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往往用讲话演示幼儿的方法,幼儿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即使有也是材料甚少,而且时间、空间也不能保证,所进行的往往是练习性的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在指导幼儿的探究活动时,也常常以“判官”的身份来判断幼儿探究的对与错,使幼儿感到正确的答案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而且教师总是禁不住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幼儿,从而使绝大部分幼儿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长此下去,幼儿就会缺乏创造性和自己独特的想法,逐渐减少了主动的探索精神。
三、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策略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教师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研究教育策略,引导体现在直接教授上,体现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教育环境的创设和观察幼儿及基础上,帮助幼儿共同建设自身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的引导策略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探索热情和发展水平。1.营造鼓励探索精神的心理氛围。幼儿的科学探索是与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分不开的,他们对具体的事物总想摸一下,摆弄一下,进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就是探索。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话语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2.要让幼儿经常表现出积极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大家普遍认为,现代儿童的学习观,应该以主动学习为主,是让孩子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科学发展的学习。而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在实践工作中,我把这些新理念、新要求贯穿于科学教育始终,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 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古语说: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不光要掌握知识经验,还要富有科学的探索精神。从小养成这种探索精神,将会推动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地认识世界,促进自身的发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探究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是由幼儿探究的特点决定的;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幼儿所获得的并非是一个既定的、凌驾于他们的需要兴趣之外的目的和内容,而是与其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智能、感情与态度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目标和整合性内容,这种目标与内容是开放的,是幼儿愿意接受、愿意为实现付出努力的。 以我个人的教育经验体会认为幼儿探究层次的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主探究,二是支架探究,三是结构探究。所谓自主探究,表面看是幼儿“随心所欲”,而从深层教育要求看,这时已发生了“教育”,教师开始记录、观察、分析其行为表现,判断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等,为实施有效的教育打下了基础。所谓支架探究,教师的“支架”直接影响幼儿探究活动的开展,一个适宜的“支架”可以使幼儿“爬”的更高,并能不断地自我去除“支架”,获得发展,支架探究是幼儿探究收获最大的层次。结构探究,是最高层次的自主探究,它类似于研究,因此更为严谨、稳重。总之,教师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幼儿提供画龙点睛似的结构探究,对幼儿的学习必将有较好的帮助。
二、幼儿主动探索精神以及缺失的原因
大家都了解,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对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兴趣更为浓厚,经常会主动地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琢磨。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的这种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有时不仅不被我们教师接纳、重视和鼓励,反而被我们误解,将其作为错误行为加以指责。因为有的老师往往把知识获得放在首位,而忽视对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教育只是教给幼儿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往往用讲话演示幼儿的方法,幼儿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即使有也是材料甚少,而且时间、空间也不能保证,所进行的往往是练习性的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在指导幼儿的探究活动时,也常常以“判官”的身份来判断幼儿探究的对与错,使幼儿感到正确的答案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而且教师总是禁不住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幼儿,从而使绝大部分幼儿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长此下去,幼儿就会缺乏创造性和自己独特的想法,逐渐减少了主动的探索精神。
三、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策略
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教师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研究教育策略,引导体现在直接教授上,体现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教育环境的创设和观察幼儿及基础上,帮助幼儿共同建设自身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的引导策略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探索热情和发展水平。1.营造鼓励探索精神的心理氛围。幼儿的科学探索是与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分不开的,他们对具体的事物总想摸一下,摆弄一下,进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就是探索。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话语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2.要让幼儿经常表现出积极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作为教师,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总是以“玩伴”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尊重幼儿,鼓励他们在探索时提出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例如:在“摩擦生电”的小实验活动,我提供了塑料积木、塑料棒、碎纸屑等等。先让幼儿用塑料积木去吸取碎纸屑;看能否把纸屑吸起来,幼儿动手后,都说:“吸不起来”。接着,我就让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怎样才能把纸屑吸起来?” 教师要以支持欣赏的眼光鼓励幼儿们讨论;将塑料棒在自己的手或头发、衣服上不断地摩擦后再去吸取碎纸屑。他们惊喜地发现纸屑被吸起来,孩子们连蹦带跳,为自己实验成功而高兴着。当幼儿通过操作获得初步摩擦生电的概念之后,我又提供新的活动材料,每人一支钢笔棒及一张纸条,纸条两端画上美丽的蝴蝶和蜻蜒,或神气的飞机等,在纸条的中间压上暗针。再让幼儿去实验,小朋友个个都忙碌地用钢笔棒摩擦起来,当小朋友第一个用摩擦后的钢笔棒吸起纸条,飞机立刻旋转起来。接着小朋友们都各自将纸条吸起,蝴蝶、蜻蜓立即飞舞起来。这样,极大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和信心。在此,孩子们不仅了解摩擦生电的道理,还把这一科学原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宽容接纳和允许出错。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反映了他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而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的和“正确”的。幼儿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我们总是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从事探索活动。如在沉浮的活动中提供了木块、纽扣、海绵、瓶子等物品让幼儿操作,有的幼儿开始认为海绵和瓶子会浮在水面上,教师又让幼儿尝试浸了水的海绵和装了水的瓶子进行操作分析,重新理解有的物体的沉浮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固定的。此外,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更能激起幼儿的尝试欲望。如提供厚纸片、火柴棒让幼儿制作彩色陀螺,或提供纸张让幼儿制作风车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旋转时候颜色的变化,使幼儿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可提供“操作材料”放手让幼儿独立操作,又可以让幼儿自己反思活动失败的原因,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激发探索创造潜能。
总之,科学教育的过程应成为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引导者。我们要鼓励、尊重幼儿,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