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
拿吃饭来讲,纯粹一顿饭不吃容易做到,一顿吃得特别多也容易做到,最难做到的是在中途把筷子放下来。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要把饭量控制到一半呢?答案是,它有利于消除我们的焦虑。人的焦虑是如何形成的呢?才到科员位置上,科长的想法又到了,才到科长的位置上,处长的想法又到了,才到处长的位置上,厅长的想法又到了……世人就是在这种无限度的欲望追逐中,跟自己错过,跟生命错过。如果一个人这时候想到,有位作家说过,“要过一半的生活”,那我现在已经是处长了,已经很好了,把更多的时间拿来享受生命吧,体味快乐吧,服务苍生吧,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幸福就在缓下来的没有迈出去的这一步中间,就在这一转身中间,就这么简单。
一半里面有幸福。
陶渊明的《和郭主簿二首》之一中说,夏天的中午,午睡起来,独对堂前林阴,开卷,抚琴,清风徐来,掀我衣襟;自斟,自酌,想到所储谷蔬正好,过多了反而不是我所需要的;幼子绕膝,牙牙学语,遥望白云,华簪忘尽。这一切,都多么让人知足和快乐啊。
我们完全可以体味诗人内心那种难以言表的欣慰和喜悦,这种喜悦来自于他与天地造化的深深默契:适时、适量、适道,不求过多,亦无需过多。
现代社会之所以出现了许多病相,就是因为欲望和自私的一边倒。欲望和自私没有理性节制,就成了灾难的代名词。就拿道德病相来说,就是因为现代教育忽略了一半原则,知识和技能差不多成了现代教育的全部。如果品德教育和技能教育各占一半,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各占一半,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各占一半,道德病相就不会如此严重。
《孟子字义疏证·理》说:“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
一半原则,就是让情和欲有一个“节”,一个度,让它符合天理。
细想一下,这个节度,本身就是仁,就是爱。
如果每个人都过一半的生活,把桌上的饭菜减少一半,把用水减少一半,把用煤减少一半,把用电减少一半,把用地减少一半,把房子的面积减少一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省下一倍的资源。
同时,这本身也是对大地母亲的孝,对环境的悌,对时空的谨,其本质是泛爱众,是亲仁。
同样,对于国家来说,如果每个公职人员都能够把公心和私心作一半分配,那行政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一半里面有和谐。
过一半的生活意味着我们把省下的那一半时空留给心灵,留给天机。庄子讲:“其奢欲深者,其天机浅。”因为奢欲深者,通往天机的道路被“欲”堵死了,过不去了。
和天机相对应的是心机,现代人犯的一个致命錯误是心机算尽,却独独丧失了天机。钟鼓之所以能鸣,是因为它们学会留一些空间给自己,如果当初它们把自己填满,振聋发聩之声就无从诞生。
当然,要让现代人像庄子讲的神人那样,“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达到一种“无功”、“无名”、“无己”的境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那就是过一半的生活,留一半的空间给心灵,让那一半的心灵“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样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些诗意,多了一些逍遥游,同时多了一份力量。
一个人长期过一半的生活,渐渐地他会摆脱对物质的过度依赖,而一个人只有摆脱对物质的过度依赖,才有真正的解放可言,才有真正的自由可言,也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选自《广州日报》)
杂文包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知足常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心总是容易被各种各样的贪念和欲望塞满。文章从吃饭这件极平常极易见的事件入手,深度剖析了现实社会人们因不满足和私心而焦虑的原因,进而用古代悠然、诗意的生活与现在缺乏道德的现代社会对比,倡导人们放空自己的心灵,留一半的空间给诗意和逍遥,进而获得内心的解脱与自由。这等豁达、从容、恬淡的简单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社会所需要的。是自由自在在天地间畅游,还是背负物质欲望焦灼度过余生?答案早已不言而喻。
——黄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