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启迪

2012-06-14 00:39张惠雯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卡夫卡现实世界

在我的整个成长时代,即是从童年一直到大学毕业的这个时期,我生活在“世界”内部。我从未清晰地想象过把自己与社会、与体制、与强大的、压倒性的现实世界相分离,像一个外在的眼睛一样审视它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我根本未想象过一个人与一个世界之间竟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系。那时候,我是一个世界之中不自觉的渺小个体,世界于我不是一个外在,而是全部。

使这想法动摇的是我后来所经历的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我感到似乎存在着一种企图作用于我的、可怕的外在力量,我和它之间形成一种全然不势均力敌的对峙。但这动摇带着困惑,混杂着对这世界模糊的、无法印证的印象,而适时地回应了这一迷惘的是卡夫卡。喜欢喊口号的人说“排除万难”、“人定胜天”,而他说“一切的障碍都在粉碎我”。

卡夫卡使我意识到我(作为渺小个人)与身边的小世界(公司、团体、行政单位、制度、国家)以及它背后那個抽象的大世界(充斥着机械性、体制狂和非理性的庞杂大物)存在着一种紧张的、甚至可能是相敌对的关系,我一不小心就会被它所改造、吞没、剥夺……僵化的官僚体制、普遍性的社会偏见、畸形的技术进步、压倒性的商业价值观,这综合为一股强制性的力量,旨在将个人退化为盲目的庸众、推动经济机制运转的消费机器和单纯的劳动力。在人文精神全盘溃退的现代世界,追求自由的人和这样一个世界注定无法和解。

作为现代世界的一个预言家和思想家,卡夫卡改变的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而是人的视角和思维。当然,他的冷而硬的语言,以其适时的诗意与缄默、严肃与荒诞、苛刻的描摹与混乱的狂想,开辟了文学的新世界。卡夫卡是形式的大师,这不是由于他创造了一种多么讨人喜爱的形式,一种多么特殊复杂的句式,或者说他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及天花乱坠的词藻,而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能最确切地负载其现代精神主题的形式。我们无法想象,他那些冷酷、绝望、脆弱、黑暗的主题不用卡夫卡体而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现代派文学的精髓之一在于现代精神,卡夫卡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的小说用古典主义躯壳来承载现代精神,仍不失为最富有现代性的小说。我们现在有些小说家尽管使用了现代派“句式”和技术,但因为缺乏现代意识、现代精神,其效果相当于用新碗盛旧汤,不过徒具其形。

卡夫卡是这样一位作家,即使你只有耐心阅读他作品的三分之一,你和你的世界也已经被他改变了。可在早期的阅读中,我竟十分厌弃他,这缘于我自己的懵懂和对现实的肤浅理解,还有对文字的狭隘趣味,譬如,我当时喜欢温婉柔丽的文字,口味颇有点儿文艺腔。因此,我现在仍十分反感强迫一个人阅读不符合他思想成熟度的作品。我说过,那些强迫几岁的孩子去阅读托尔斯泰的人犯的是毁谤巨著的罪行。对于真正爱好阅读的人,如果他有不错的审美天赋,总有一天他会充分享受到阅读经典的快乐。而对于终其一生也不能培养出书籍鉴别力的人,我认为任何指导都是徒劳。

卡夫卡将一个阴郁的世界图像敞开在后人面前。我常常想到,我们如今诸多的现实主义小说写的其实是现实晃眼而虚浮的影像,或者说是现实浊浪上头的那些浮沫,而在卡夫卡变形的图景里却隐藏着现实最真实、本质的内核,他的甲虫实在比很多作家笔下的典型人物更能代表一个现代人。当然,我们害怕触及本质,因为这不仅容易伤害自己,也不易讨好读者和裁判。

感谢卡夫卡的启迪。如今,对于那个具有侵蚀性的力量、欲将个人与其自身分裂的世界,我渐渐培养了一种与它漠然相对、置身事外的态度,我无法与之抗衡,我的目的只是尽量避免被它支配。而我也知道,仅就我个人这一存在而言,尤其是在我的内在之中,它也无法征服我。

※ 张惠雯,作家,代表作有《徭役场》《水晶孩童》等。

猜你喜欢
卡夫卡现实世界
《卡夫卡传》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