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子
接连两天看了三部“城市情歌”,侯麦的《人约巴黎》、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相互映照,颇有意趣。
法国人侯麦讲了三段巴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讲了四个法国的爱情故事,美国人伍迪·艾伦则又投桃报李,讲了四个罗马的故事。三部片子都由创作者自编自导;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平行结构,讲述并无交错的几段爱情;还都选取地点而非时间作为叙事线索,仿佛这些错综复杂的爱情不是重点,它们发生的城市才是。
他们对爱情的阐释各不相同。侯麦的讲述里,爱情始终伴随着偶然与不可捉摸。你以为把它抓在手里实实在在的时候,它其实已悄悄远离,你心灰意冷不抱希望的时候,它又不知正埋伏在哪个转角,等你路过,来一场突然的惊喜。爱情于这位古典大师镜头下总是停留在最本真、最纯粹的心灵感受和言语交流层面,恋人之间,女性与女性朋友之间,男性与女性朋友之间,永远有关于爱情的无穷无尽的话题。他们反反复复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试图发现自己的——更多时候是别人的——内心,但又始终无法或不愿通过努力获得。
安东尼奥尼的关注点则不同,在这里,爱情被抽象为欲望,脱离头脑,放弃讨论,只纠缠于身体。欲望让追求而不得的对象变得美好无比,一旦欲望成真,随即失去魔力。有人因此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以永远保有心中虚渺的想象——那对刚邂逅便分离的恋人,在两年后终于重逢,男子却始终将抚摸抑制于肌肤数寸之上,不愿看到实际的触碰打破一切;有人则不顾一切投入激情,等现实承受不了再四顾茫然——那个游走于妻子与情人之间的男人,在非凡的快乐之后,不得不对两个女人都报以谎言。很难对这两类做法做什么评判,也许无非都是自私,然而爱情本来就无法拿理性衡量,只等愿意上当的人两眼一抹黑扎进去。
伍迪·艾伦当然更有趣些,嬉笑怒骂,顺手拈来,浪漫与甜蜜之外,更多的是戏谑与嘲弄。在他展现的图景里,爱情早已不是爱情本身,不是头脑中的爱恋或肢体上的激情,它变成一种复杂的考虑,掺杂着各色现代社會剥离不掉的因素:金钱、权力、名望、地位;自尊、虚荣、荒谬、无情……伍迪·艾伦爱不释手的一类故事便是最佳例证:性感、夸张、冲动、无脑的艺术女青年——在《赛末点》和《午夜巴塞罗那》里这个角色属于斯嘉丽·约翰逊,显得颇有说服力,《爱在罗马》里身材平板只余叛逆的艾伦·佩吉显然无法支撑这一设定——常常令众人倾倒,当曾经的靠谱男青年终于下定决心肯为她抛弃旧生活时,她已在向下一段生活和罗曼史进军了。爱情于她,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刺激新奇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性感美丽的证明,是整个失意生活的精神支撑,然而这不是因某个特定的人而起的,它只是一种泛滥的情绪,其中虚荣、夸张、空虚与想象的成分,远远超过爱情的本质许多。
一路看下来,三位导演的爱情故事似乎自然而然形成一条线索:古典-现代-后现代的爱情。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无数前人反复吟诵的话题至今仍不衰减,在不同的时代里,爱情总有不同的侧面。再退一步说,即便所有侧面都已展开,所有探讨都已穷尽,所有陷阱都有提醒,不亲身经历一场,人们总是不肯甘心的。
城市在这里提供这些爱情故事的背景,也成为诱发动因之一。巴黎、罗马、海边小城,确实成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例证。倘若换了其他城市,很难想象仍有同样故事出现,比如侯麦片中那对不断在巴黎各个公园约会的情人,如果换在阴霾沉沉的北京,早就因无处可去而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