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全
如果给金雁的学术研究一个定义的话,我愿意用“向外看的人”来概括。
自1981年兰州大学苏联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的目光一直关注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邻国苏联;而1991年至1992年在波兰华沙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后,她的目光开始转向东欧诸国的历史。其实,苏联和东欧是一体的,东欧是苏联“下的蛋”。因此,金雁的研究,在经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重回“俄罗斯”后,她的学术研究成果如《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道路》《新俄乡纪程》《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思想变迁》《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等,一直为学界甚至政界所重视。
如果上述成果是限于地域或国别历史研究的话,近两年金燕将研究视角转向人,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已新近出版的《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即是这两年研究成果的展示。
《倒转“红轮”》以俄罗斯知识分子群体与政治的关系主线,采用由近而远的倒叙方式,把俄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知识群体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做了独到的解释,另外還对两个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索尔仁尼琴和高尔基进行了个案研究。
书名《倒转“红轮”》,源于俄罗斯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晚年的一部历史巨著《红轮》。索氏称自己的这部书为“往日叙事”体,金雁加上“倒转”两个字,我的理解是以俄罗斯历史为背景来凸显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和思想史。
因为前三十年进行的是地域或国别的研究,金雁对那个由“俄罗斯”到“苏联”再到“俄罗斯”的国家的历史很熟悉。因此,虽然在她之前有人写过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书,但与她的研究相比,则缺少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换句话说,金雁有别于前人研究的最有亮点的是,她把俄国知识分子放在具体的历史脉络中去观察,比如知识分子的出身、语境,靠什么生活等。从历史语境中探究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所得出的结论就比那些为研究人而找历史来点缀的著作要好读得多。
读金雁的这本书,“历史是一面镜子”这句话常常会不经意地跳出来且挥之不去。中国是苏联“下的蛋”。在1921年中共建党时,就是苏联主导的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周身流淌的是布尔什维克的血液——毛泽东那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一边倒”——倒向苏联——的决策,使中国无论从国体还是政体乃至教育体制都是从苏联搬过来的——“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是1950年代中国人奔跑的目标。一直到今天,“苏联”都已经重回到“俄罗斯”了,而我们的体制或多或少还有着“苏联”的基因。
在本书出版座谈会上,一些学者在赞扬金雁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大都谈到金雁是带着“中国的问题意识”研究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人们持这样的看法,多半是来自脑子里所固有的苏联与中国的关系的印象。在我看来,“苏联知识分子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倒更能理解金雁学术研究的意义。譬如,索尔仁尼琴的坚守,我们有;而高尔基从“不合时宜”的反对者,变为“党的机器上的螺丝钉”,我们也能常常见到。
从这个意义上说,倒转俄罗斯这面镜子,会让我们更看清自己。
新书推荐
《善恶经济学》
作者:[捷克]托马斯·赛德拉切克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定价:48元
作者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财富越多却越不满足?经济学如何被各国政府误读、误用?行善有善报吗?等等。
《饥饿的盛世》
作者:张宏杰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定价:39.8元
乾隆盛世是传统中国的巅峰,GDP占全球三分之一,但那不过是只有生存权而无发展权的盛世。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分析了近代中国失落的根源。
《论美术的现状:现代性之批判》
作者:[法]让·克莱尔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32元
作者直指当今绘画的各种糟糕病态,论及的不仅是美术的“现状”,还有它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衡量它的尺度。
《偶遇琐记作家索莱尔斯》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元
分两部分:包括作者在摩洛哥旅游时的一些生活散记、日记等,还包括他的6篇评述索莱尔斯作品的文章。
《那些有伤的读书人》
作者:谢志浩
出版:新星出版社
定价:35元
作者解析蔡元培、陈寅恪、王元化、唐德刚、谢韬、茅于轼、陈乐民、吴敬琏等知识分子的成长与发展,以期描述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