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我的观众永远是那些醒着的人

2012-06-12 13:11吴子茹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36期
关键词:李玉范冰冰幻觉

吴子茹

悬疑、谋杀、幻觉、爱情,这些是《二次曝光》试图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噱头,李玉仍然把文艺范儿和现实批判掩藏在影片的后三分之一。

电影《二次曝光》的结尾,男女主角历尽分离后终于重逢,由Howie.B作曲、韩寒作词的片尾曲响起前奏,远处的海平面上升起一片海市蜃楼,人们争相赞叹着“真漂亮!”最后一个镜头落在男主角冯绍峰的脸上:他的表情游移不定,似惊喜,也似怀疑。

对这部节奏相对紧凑的“悬疑幻觉片”来说,这样的结尾似乎过于缓慢和唯美。而在制片人、联合编剧方励看来,这个场景的重要性无异于画龙点睛——海市蜃楼既指影片中对幸福的不确定性,又暗藏了电影创作者对目前中国式经济繁荣的担忧:一切都很美好,一切又都很不真实。而后者,才是他和导演李玉借这个片子最想表达的东西。

“无论我的电影做什么样的包装,我想表达的,一定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里的爱和伤害。”李玉反复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越到最后,你会恍然大悟,哦,其实还是很‘李玉的片子。”

“我主动选择不做残废”

《二次曝光》中,范冰冰饰演的女主角宋其杀了自己的闺蜜,接着又在逃亡的过程中不小心撞死了追捕他的警察,连同小时候宋其母亲被杀这一无头公案,《二次曝光》里一共有三次凶杀。

这在向来提倡社会正面形象的中国电影中并不常见,尤其是警察意外车祸死亡,这个情节居然顺利通过审查,连导演李玉也觉得有些意外。“警察怎么能就这样被撞死呢?”

随着故事情节层层推进,原来前两次谋杀并不存在,一切只是宋其的幻觉。这位在美容院工作的美容顾问有着不堪回首的成长故事。她目睹母亲被一个身材瘦削的男人杀死,上大学后才发现凶手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制片人方励认为,正因为是“幻觉”,才给了警察在电影中堂而皇之被撞死的理由。选择拍这样一部掺杂着谋杀和幻觉的电影无疑很聪明,一方面,这些时下流行的元素能将更多的人吸引进电影院,另一方面,在审查方面省了不少麻烦。

李玉对审查有着深刻的记忆。2007年上映的《苹果》,原名《迷失北京》,最后这个片名被更改,并且国内上映的版本“整条人物线都被删掉了”。制片人方励被罚两年不能从事电影业务;主角范冰冰和佟大为被批评;之后的《观音山》虽然最终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最初想要讲的故事被变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这次,李玉变聪明了,相比她之前的作品,《二次曝光》轻松过审,全片只有一句范冰冰的台词被要求改掉,“傻逼”换成了“傻瓜”。这次是她主动寻求改变,“我甚至不想再听到‘删节版这样的词,”既然选择拍中国的社会现实,就要想办法让观众看到完整的故事,李玉觉得这个比在国外拿某些奖项更加重要。“我主动选择不做残废。”

这部影片里,李玉继续她一贯的创作思路——“用极致的故事,揭示普遍的人性。”《今年夏天》讲述两个女同性恋者的故事,《苹果》中的妻子和孩子成为换取金钱的交易,这次的《二次曝光》是一个女孩成长经历中承受多重打击,从而一夜白头,并且患上妄想症的故事,有关谋杀的幻觉,则是她整个心路历程的重现。“现实中能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经历?”李玉说,“但你看到的情感是共同的,那种对爱的态度,对社会的不安全感。”

这次的女主角还是选了范冰冰。一开始很多人推荐过周迅,认为她“更神经质”,更适合表现出宋其的感觉。然而创作剧本时,李玉习惯时常和作为朋友的范冰冰电话沟通,“不知不觉她就走进了戏里,成了宋其。”

“如果我不去表达这个时代,就太可惜了”

电影上映前,李玉带着御用演员范冰冰到全国各地做宣传。这部投资两千万的片子,聘请了知名国际音乐人和摄影师参与创作,跑遍全国7个省共14个地方,用了9种拍摄方式,包括高难度的航拍和水下拍摄。从创作到发行,这是一次立体的商业化尝试。

然而李玉并不想为这部片子的类型下定义,她并不甘心去拍一个纯粹的、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类型片。即便是拍商业片,她也要有自己的风格。“你比方说昆汀,他就是有个人风格的商业片,还有姜文,再商业,你看它还是觉得是姜文的电影。”李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不管包装多商业,题材永远都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是李玉对自己的要求。而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要表达社会现实。“这个时代有这么多戏剧化的东西,如果我不去表达,就太可惜了。”目前她手里有很多个选题,但暂时都拍不了。比如她一直想拍江青,囿于现实,还一直处在搜集资料的阶段。就算将来有可能去拍年代戏,“那也要以这个时代的人看待那段历史去拍。”

拍完《苹果》和《观音山》,李玉的号召力渐渐被业界信任,有预算过亿的大片陆续找到她,李玉看完本子以后都毫不犹豫地拒绝掉。“有好的本子还是想接的,但是基本上没有,太少了。”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观音山》投资1000万,制片方当时的野心是票房3000万,最后收获7000万,成为少有的获得票房成功的文艺片。由于最初设想的故事剧本已经被完全否掉,《观音山》最后成了另一个表现青春成长的片子,李玉称之为“情绪片”。对于票房成功,她和制片方都用“意外”来表达当时的心情。

这部片子的成功,给了李玉和制片人方励很大鼓励,年轻人原来也很愿意去思考,“只要你讲的故事真的打动他了,”李玉说。《二次曝光》开始更多地考虑观众,能让观众享受悬疑和幻觉的同时,受到哪怕一丁点的灵魂震撼,就达到了这部片子的目标。“我的观众永远是那些醒着的人,或者是觉得自己麻木了,但是你一扎他就醒过来,甚至泪流满面。”李玉说。

“像《观音山》在北京卖得更好,因为是移民城市,大家的不确定感、漂泊感更强,还有深圳啊,成都啊,”李玉喜欢分析她的观众群体,这让她觉得很有收获。“城市的票房特别有意思,有些城市票房就很好,有些就so so,我喜欢这样的分析,因为这些数字反映了这个社会……反映人们的心态。”

“看到最后会有一些震撼,这就够了”

虽然有各种吸引眼球的商业噱头,但这部片子的故事内核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实。一切悬疑和幻觉的起因,都起源于宋其母亲被杀的案子。

这个案子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在制片人方励看来,彼时商业大潮席卷全国,整个社会集体缺失信仰,造成的“恶果”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二次曝光》中宋其父亲的遭遇无疑是这个时期中国特殊社会现象的缩影。一个普通渔民在一次海难中死去,打完官司后家人得到8万元抚恤金。但他并没有死,侥幸生还,打算回家团聚时,妻子告知这8万块已经拿来开小卖部了。于是只好再远离家乡,从此隐姓埋名,打工谋生。

谋杀和幻觉占据了《二次曝光》三分之二的内容。在制片方看来,这只是电影用来“与观众做交易”的部分:用都市题材、闺蜜小三、谋杀等吊人胃口的情节尽可能为电影赢得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而真正的伏笔在于后三分之一,也就是宋其父亲的故事,以及那个时代发生在宋其家的变故。用个人成长经历中的心理伤害指向大的社会背景,这也是李玉最擅长表现的东西。

三次谋杀,不管是幻觉的和真实的,真正的元凶都是那个被商业大潮裹挟,物欲与精神失衡的时代。尽管在形式上力求学习西方电影在类型片上的尝试,《二次曝光》仍将精神系在了中国的本土现实上。在导演和制片方看来,这样的尝试或许可以为中国电影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

这是一部“没有类型的类型片”。

但是,这三分之一的“意义部分”显得跟前面三分之二的内容有些脱节。镜头从繁华的都市转到遥远偏僻的新疆,影片表達直指社会现实,观众终于见到擅长文艺表达和批判的李玉。宋其见到了在外人心中早已经死去的父亲,几年前,他潜逃回乡,目睹当年帮忙打官司的律师和自己的妻子在一起,因而一怒之下杀死了妻子。烟尘滚滚的硝矿上,已是肝癌晚期的父亲安慰女儿说:“干我们这行的,命贱,早死晚死都一样。”

脏乱的工棚、灰蒙蒙的矿场,这是那个年代的中国独有的景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制片人方励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这个场景设置。而爱和伤害,成长环境带来的疼痛,这才是李玉着意表达的主题。

然而对于喜欢“重口味”悬疑和谋杀情节的观众,到了这里也许会觉得枯燥拖沓,真正欣赏这一部分的文艺片爱好者,又会觉得前面三分之二的部分过于商业化。方励承认这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冒险”。但他相信会有那样一群年轻观众,“冲着前面的部分来的,但看到最后又会有一些震撼,若有所思,这就够了。”

猜你喜欢
李玉范冰冰幻觉
从《缀白裘》看李玉《一笠庵四种曲》的场上变迁
How to realize an ultrafast electron diffraction experiment with a terahertz pump: A theoretical study
真实的幻觉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范冰冰:你要真正强大,才有能力嫁给爱情
范冰冰
春天的幻觉
第一次坐高铁
论李玉电影作品的“跳切”剪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