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坤 , 赵 鹏 , 郭 越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邮轮经济是指基于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由此形成的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具体包括邮轮建造、邮轮营运及其相关产业、邮轮码头区域生产管理及相关产业以及延伸至城市中心的相关产业链条[1]。从旅游产业链角度来看,邮轮抵达之前、抵达、停靠、离开邮轮码头所引发的一系列产品与服务的交易,即形成邮轮旅游产业,它是一种介于运输业、观光与休闲业、旅行业之间的产业。现代邮轮被誉为“浮动的度假村”、“移动的微型城镇”,契合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身心放松的旅游目的,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世界邮轮协会(CLIA)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所有形式的度假旅游中,邮轮度假的游客满意率最高,重游率也最高。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邮轮旅游人数将突破3 000万人次[2]。
邮轮经济正在逐渐成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了包括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港口和航运、旅游服务业等在内的一系列现代服务行业的繁荣。虽然邮轮游客只占世界旅游市场的1.4%,但是它的效益非常显著,按照国际旅游组织的统计,每接待一位国际游客收入是740美元,而接待邮轮游客的收入超过1 300美元[3]。
邮轮从19世纪中叶问世,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邮轮经济真正的飞速发展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经由一系列业务功能转型、运营模式创新和市场重新定位,邮轮旅游已经从原来海上客运业淡季时的补充性业务,成长为规模庞大的现代专业旅游业务活动。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邮轮消费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国际邮轮协会(CLIA)公布的资料显示[4],自1980年以来,游客数量年均增速近7.5%,特别是近5年,游客数量年均增速超过10%,一些热门航线,游客数据增长的更为迅速。2011年游客数量达到1 600多万人,详见图1。其中,北美游客占69%,其他地区游客占31%。分国别来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爱尔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百姓对邮轮旅游认知程度较高,超过全国人口1%的百姓在2011年选择了邮轮旅游的度假方式。随着邮轮经济在全球的蓬勃发展,美国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重逐年下降,但美国游客人数占全国人口比重达到3.26%,游客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均位列世界第一,详见表1。
表1 2011年国外邮轮游客数量及占本国人口比重情况[4]Tab.1 Number of foreign cruise tourists and itsproportion to the native population in 2011
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Michael BAYLEY认为,北美邮轮市场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而亚洲特别是中国邮轮产业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全球邮轮市场增长的主力军。亚洲多国对发展邮轮经济的认识正在逐渐清晰,并开始采取政策扶植和培育邮轮产业发展,邮轮旅游将成为亚洲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据统计,整个亚洲地区2010年邮轮乘客将从2005年的110万人次上升至150万人次[5]。
一是国家开始重视邮轮旅游产业的发展。2010年2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到厦门国际邮轮中心考察,对邮轮中心在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2010年9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到天津东疆国际邮轮母港考察,对发展邮轮旅游给予鼓励。二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邮轮旅游。国家相关部门及沿海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邮轮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2008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员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国邮轮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将邮轮旅游纳入滨水旅游的规划体系;交通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对邮轮码头的建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北方港口就有国际邮轮的挂靠,那时90%以上为经营环球航线的国际过境邮轮。2005年5月,世界邮轮巨头嘉年华下属的歌诗达国际邮轮公司办事处在上海成立,标志着邮轮产业正在向中国内地延伸;2006年7月,歌诗达国际邮轮公司的“爱兰歌娜号”以上海为基本港首航,迈出了中国内地港口向邮轮母港发展的第一步。嘉年华集团旗下的公司、(原)丽星邮轮公司以及其他欧美邮轮公司每年均有国际邮轮挂靠,越来越多的世界级邮轮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在欧美市场趋于饱和的大环境下,国际邮轮公司将发展重点转递到亚洲地区是大势所趋。
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联合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明确规划了大邮轮客运设施集群。自2007年以来,中国内地沿海城市争当邮轮母港、建造邮轮中心的热情开始高涨,目前已有上海(吴淞口和北外滩)、天津、厦门、三亚等国际邮轮中心投入使用(表2)。大连、青岛、舟山也完成了邮轮码头设计规划,并开始建设;其他沿海城市如海口、深圳、秦皇岛也密切关注着邮轮码头的规划和建造。
目前,上海已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邮轮基地,即将建成的天津邮轮母港也将成为北部地区邮轮经济发展的核心港口,在南方地区,厦门和三亚邮轮码头均已建成。厦门是大陆对台航线的重要港口,随着两岸经济、商贸联系更加紧密,厦门邮轮码头的地位会更加突出。
表2 中国已投入使用的邮轮码头概况[7-11]Tab.2 General situation of cruise terminals(put into use)in China
中国的邮轮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入境邮轮游客,二是国内邮轮游客。当前,入境邮轮游客是中国邮轮旅游市场的主体,其增长势头非常迅猛。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统计,2011年中国大陆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262艘次,同比增长17.5%,接待国内外邮轮游客504 582人次。其中,从中国沿海城市出发的国际邮轮全年有142艘次,比2010年增长49.5%,中国大陆出入境邮轮游客252 084人次;访问中国沿海城市的国际邮轮120艘次,接待出入境国外邮轮游客252 498人次。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益完善的邮轮旅游服务体系,入境邮轮游客市场在未来将延续较快的增长速度。
尽管目前国内邮轮游客市场规模很小,但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从邮轮旅游消费能力看,中国已拥有数量可观的可承担邮轮消费的群体。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达到6 000~8 000美元时,邮轮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6]。目前,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和城市已经进入这一阶段,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计算可知,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江苏、浙江、广东、辽宁、福建、山东等省份人均GDP也都超过了7 000美元。在这些城市中形成的一大批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客观上已具备了较为充足的邮轮旅游消费能力。
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旅游目的地第一大国,同时成为第四大客源地国家。在快速增长的旅游业良好背景下,中国发展邮轮经济的时机日益成熟。
目前,邮轮经济在中国正处于积极建没港口硬件设施、完善软件接待环境、以接待国际旅游船舶挂靠为主的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推广宣传、母港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国民邮轮旅游的意识普遍淡薄。尽管邮轮旅游市场在欧美已经发展成熟,但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讲,邮轮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加之所需费用较高,很多游客在潜意识中将邮轮排除在旅游休闲方式选择之外。所以,如何使民众以旅游的角度重新认识邮轮旅游、转变消费观念,是邮轮从业者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应积极培育市场,转变消费者的休闲度假方式。
二是邮轮母港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邮轮母港城市是邮轮旅游收益最大、最直接的单位,近年来,邮轮经济的不断升温带动了多个行业的发展,各沿海城市也纷纷提出规划邮轮母港的设想,天津、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都将邮轮码头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加以规划。但应认识到,邮轮母港的形成不是仅凭建造一个耗资巨大、设备先进豪华的码头就可以的,还需要相应完备的配套设施、辅助服务,以及港口城市的社会经济影响力和庞大的客源支撑,只有在邮轮挂靠频繁的情况下,才有建设邮轮母港的必要。即便是邮轮经济最发达的欧美地区,也仅有少数几个城市最终建成国际邮轮母港。所以,政府如何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十分重要,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建设的情况。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对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规划发展,合理布局邮轮码头
尽管全球拥有900多个可以挂靠邮轮的码头,但真正意义上的邮轮母港不超过10个。我们必须要看到中国多数港口城市受到腹地客源不足、集散不便、当地邮轮维修服务尚需完善、始发邮轮班次少等诸多制约,相当长时间内很多港口不具备发展成为邮轮母港的条件。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制定了邮轮母港建造计划,如果全部实施建设完成,定会导致超前建设、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考虑腹地条件和南北分布,建议完善以天津、上海和三亚为重点邮轮码头,以大连、青岛、厦门、深圳、北海为主要邮轮停靠点的邮轮码头布局。
2)政策扶持,加紧邮轮经济产业链建设
邮轮的建造在资金、技术和设计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欧洲借助领先的造船技术,集中于高附加值和高售价的邮轮制造,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独占鳌头的邮轮设计者和生产者。在亚洲,日本是唯一拥有邮轮建造经验的国家,韩国造船业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通过并购欧洲大型造船厂,已经开始向邮轮制造业进军。中国作为造船大国,也应加大邮轮设计与建造的投入力度,尽快提升建造能力、邮轮、配套维修能力以及邮轮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邮轮经济产业的集聚经济特征,要求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此外,还要加强旅游景点、购物、餐饮等一系列服务,使旅客能切实享受到实惠。
3)内外兼顾,加大邮轮经济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和港口城市的国际宣传力度,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向国际邮轮推介中国的港口都市,开拓邮轮入境旅游市场,提升港口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邮轮经济市场的竞争力,以吸引更多国际邮轮游客。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国民宣传力度,吸引国内游客,逐步培养国内市场。
[1]王柏玲,李林.大连发展旅游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J].港口经济,2010(6):25-28.
[2]马海鹰.邮轮经济与旅游强国[N].中国旅游报,2012-04-16.
[3]晓明.邮轮经济——一席流动的“盛宴”[N].中国水运报,2008-02-06.
[4]CLIA.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2012 industry update[EB/OL].http://www.cruising.org/sites/default/files/pressroom/2012 CLIAIndustryUpdate.pdf.
[5]王蔚.全球邮轮市场东移亚洲及中国成为增长主力军[EB/OL].(2010-06-24)http://intl.ce.cn/zgysj/201006/24/t2010062 4_21547289.shtml.
[6]中国经济网.2008—2009中国邮轮发展报告(首次发布)[EB/OL].(2009-01-15)http://www.ce.cn/xwzx/gnsz/gnleft/mttt/2009 01/15/t20090115-17970905.shtm1.
[7]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介绍 [EB/OL].(2010-05-27)http://news.163.com/10/0527/17/67N52QV800014AEE.html
[8]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EB/OL].(2010-05-27)http://baike.baidu.com/view/4073716.htm
[9]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迎来首个邮轮旅游旺季[EB/OL].(2012-08-07)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2/08/07/MImVtQSdZuryMoxCMGZh0.shtml
[10]国际邮轮城——领航厦门邮轮经济[EB/OL].(2012-05-20)http://www.xmhouse.com/union/guojiyouluncheng/
[11]国际邮轮母港正式落户三亚 [EB/OL].(2011-11-27)http://www.hi.gov.cn/data/news/2011/11/1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