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英, 邓 艳, 吴耀军, 李德伟, 杨振德
(1.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 530005;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02;3.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
迹斑绿刺蛾[Latoia pastorlis (Butler)]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Eucleidae),分布于华南、云南、四川、浙江、江西、吉林等地[1-2]。据报道该虫寄主植物为樟树[3],在广西主要为害桉树[1],而在红树林中还未见报道。作者首次发现该虫在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严重为害海桑科(Sonneratiaceae)无 瓣 海 桑 (Sonneratia apetalaBuch-Ham)乔木红树植物;幼虫取食无瓣海桑叶片,形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可将整张叶片或枝条上全部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生长或导致树枝枯死。关于刺蛾类害虫及红树植物一些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近年来已有报道[4-10],但针对迹斑绿刺蛾对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的危害及该虫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国内尚未有报道,为了给无瓣海桑害虫迹斑绿刺蛾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在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对迹斑绿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在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集迹斑绿刺蛾茧,待羽化后雌雄配对产卵,收集卵并置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让其孵化,初孵幼虫作为林间套笼和室内饲养虫源。
1.2.1 室内饲养观察
采用常规方法饲养幼虫:在温度(28±1)℃、相对湿度70%~85%、光周期L∥D=(13±0.5)h∥(11±0.5)h的条件下,将刚孵化幼虫接入培养皿(直径10cm、高2cm)中,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头幼虫,放入无瓣海桑叶片,每天更换新鲜叶片,观察记录幼虫各个龄期、结茧、化蛹、羽化、成虫死亡的时间及存活情况,计算其虫态各历期。
1.2.2 林间套笼观察和野外调查
选择岸边容易观察的标准样树建立林间观察点,缝制圆柱形的透明纱网将样树枝条套入,底部封口,顶端纱网开口用尼龙绳捆绑,以便观察和接入试虫。养虫笼统一编号,每天观察记录幼虫各个龄期、结茧、化蛹、羽化、成虫死亡的时间及其存活情况,计算各虫态历期。春、夏、秋季每隔2d出海调查观察1次,冬季每隔15d出海调查观察1次,记录迹斑绿刺蛾各虫态。林间套笼观察点每天平均温度23.5~31.5 ℃、相对湿度75%~90%、光周期L∥D=(13±0.5)h∥(11±0.5)h。
1.3.1 幼虫及蛹的观察
根据生活史研究方法,观察记录幼虫的活动、取食及结茧化蛹情况。
1.3.2 成虫羽化、交配及产卵行为观察
野外采回迹斑绿刺蛾茧。将同一日一经羽化的成虫,1雌1雄置于养虫笼中,每天更换带新鲜叶片的树枝和水,观察成虫交配行为,记录成虫羽化交配、产卵情况并观察卵,连续观察至成虫死亡,共30对。
迹斑绿刺蛾在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茧壳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2天以后开始交尾产卵,4月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致使4月下旬到6月下旬出现幼虫为害期,5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第2代幼虫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幼虫为害期;第3、4代幼虫为害期分别发生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和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第4代老熟幼虫11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迹斑绿刺蛾生活史详见图1。
图1 广西无瓣海桑害虫迹斑绿刺蛾生活史1)
2.2.1 成虫
2.2.1.1 活动行为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站在讲台上,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也传递着我们的思想、态度、品行和价值观,这些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品格的形成。一边教育学生“仁、义、礼、智、信”,一边为所欲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这样的教育是注定不会成功的,而且还会破坏师德形象,破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让之前的教育积淀功亏一篑。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但是由于经验和成熟的限制,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鉴别和判断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受到社会不良之风的感染,形成一些不良的观念和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固定下来,进而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成虫夜晚活动,白天静伏在无瓣海桑叶片背面,夜晚活动时触角竖起,白天静伏时触角沿翅前缘向后靠拢;具有较强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弱,白天受惊动时作短距离飞行,夜晚一般也不作远距离飞行,飞行距离大多3~10m。成虫一般在结茧树枝叶片或周围附近叶片上交配、产卵。
2.2.1.2 羽化
室内和林间观察发现成虫夜间羽化,由表1可以看出,夜间羽化24:00前多于24:00后,分别占64.3%和34.3%,夜间羽化达到98.6%,白天成虫羽化占1.4%。由表2可以看出,白天红树林内湿度偏低,温度偏高;夜间红树林内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白天羽化率低可能与温湿度等有关。
表1 广西无瓣海桑害虫迹斑绿刺蛾成虫羽化时间
表2 迹斑绿刺蛾室内羽化观察和林间羽化观察时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及光暗期
2.2.1.3 交配行为
室内观察成虫羽化后第2天开始交尾,交尾前雌雄成虫活跃,雄虫围着雌虫爬行并振翅,同时雄虫用头部接触雌虫尾部,雌虫产卵器张开。交尾出现在凌晨04:00~06:00之间,在室内观察的30对试虫中,都在该时间段内出现交尾现象;室内、野外观察发现成虫交尾后一直持续到晚上20:00左右才结束交尾,交尾时间为13~16h。
2.2.1.4 产卵行为及成虫寿命
室内雌虫交尾结束后第2天晚上便可产卵,产卵时间多在晚上,以22:00~02:00居多。室内、林间观察发现卵大部分产于无瓣海桑叶片背面,每雌产卵量为35~183粒。研究中发现有的雌虫交尾后未产1卵便死亡,解剖自然死亡的雌虫,成虫体内留有遗腹卵。雌虫产卵期为2~4d,以3d居多,占63.3%;2、4d分别占16.7%和20%。室内和林间成虫羽化后,雄虫第5天开始死亡,第7天当天死亡数最多,占雄虫死亡总数的43.3%;雌虫第6天开始死亡,第8天当天死亡数最多,占雌虫死亡总数的55%;成虫寿命为5~9d,雄虫平均寿命6.7d,雌虫平均寿命8.1d。
迹斑绿刺蛾卵为扁椭圆形,长平均2.19mm,宽平均1.39mm,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转为乳黄色。卵有单个存在,也有呈块状或鱼鳞状排列,个别卵块出现叠层现象,卵壳上覆胶状物质且透明,有光泽,透过卵壳可观察到卵的发育过程。卵期5~8d。
2.2.3 幼虫
初孵幼虫孵化后就开始活动,取食残留卵壳,并在卵壳附近开始取食无瓣海桑叶片。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部分,留下叶脉呈圆形透明网状;3~4龄幼虫除食叶呈透明网状外,还因食量加大使叶片呈缺刻或孔洞;5龄开始从叶缘起蚕食无瓣海桑叶片,造成缺刻或将整张叶片吃尽。若该虫虫口密度过高,会将枝条上叶片全部吃光,然后转移至其他枝条上继续取食。同时发现,3龄以上幼虫具有取食刚蜕下的皮的习性。
迹斑绿刺蛾1龄幼虫,刚孵化时呈乳白色,背中线浅黄色,第2天体色开始变为浅绿色,背中线呈淡紫色,虫体具毒刺;2龄幼虫开始呈翠绿色,背中线呈紫色,虫体毒刺增大;幼虫腹部呈透明状,饲养过程中发现,该虫腹部粘有粪便或尘土时间过长时,幼虫不再取食,该部位发生腐烂,导致其病变死亡。
2.2.4 茧/蛹
老熟幼虫在比自身粗的树干、树杈等处结茧化蛹。野外调查发现,茧单个或多个集中分布,集中分布的茧大部分结在树干或较粗大的树枝上,且新茧结在已羽化的茧上,出现叠加现象。茧椭圆形,长平均15.09mm,宽平均10.96mm,深棕褐色,上附黑色毒毛。蛹卵圆形,预蛹为黄白色,到后期蛹变为棕褐色。
温湿度、光周期等环境因素对昆虫的生活习性具有很大影响[11-14]。本研究发现迹斑绿刺蛾老熟幼虫从11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直至翌年4月中旬越冬蛹才开始羽化,温度低时羽化期推迟,温度高时羽化期提前。该虫夜间羽化率远远大于昼间羽化率,可达98.6%;白天红树林内湿度偏低,温度偏高;夜间红树林内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白天羽化率低可能与温度、湿度等有关。
幼虫是迹斑绿刺蛾为害无瓣海桑的唯一虫态。初孵幼虫具有取食残留卵壳习性,3龄以上幼虫具有取食刚蜕下的皮的习性,卵壳和蜕下的皮可为刚孵化或刚蜕皮的幼虫提供丰富的营养;5龄幼虫开始蚕食无瓣海桑叶片,若虫口密度过高,对无瓣海桑的危害严重,造成较大损失。研究发现该虫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代,与奚福生、章士美等[1-2]报道的该虫在江西南昌地区1年发生2代有一定差异,这也说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气候环境可能更适宜该虫生存,一旦发生虫害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应该引起重视。
[1]奚福生,罗基同,李贵玉,等.中国桉树病虫害及害虫天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2-115.
[2]章士美,胡梅操.刺蛾科昆虫生物学特性纪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6(S3):58-72.
[3]武春生.中国刺蛾科幼虫的寄主植物多样性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2):1-4.
[4]孙世伟,苟亚峰,桑利伟,等.胡椒丽绿刺蛾的发生及防治[J].热带农业科学,2009,29(4):11-12.
[5]曹光明.两色绿刺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J].华东昆虫学报,2005,14(1):14-16.
[6]张朝阳,李浩宇,杨大强,等.太湖洞庭山果茶间作地区刺蛾类害虫发生情况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2):63-64.
[7]赵丹,刘文献,王坤宇,等.危害石榴的刺蛾类害虫识别与防治[J].现代园艺,2010(5):48-49.
[8]李罡,昝启杰,赵淑玲,等.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Bt对其幼虫的毒力和防效[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1):50-54.
[9]江宝福.红树林考氏白盾蚧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10]李德伟,吴耀军,罗基同,等.广西北部湾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2):11-14.
[11]李灿,李子忠.温度对党参害虫烟草甲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29(7):1387-1392.
[12]陈素伟,陈汝敏,耿以龙,等.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0,188(3):54-56.
[13]魏书艳,肖留斌,谭永安,等.光周期对绿盲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6):1247-1251.
[14]张方平,符悦冠,彭正强,等.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5):1280-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