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文化”在潍坊火车站设计中的体现*

2012-06-11 09:47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站房潍坊火车站

刘 娟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火车站承载着一个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经过风雨洗礼,这些建筑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已变得老态龙钟。伴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城市掀起了新建或改建火车站的热潮。在火车站的设计中,由于面临当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面对着相同的时代背景,难免在设计上会出现趋同现象。一座座似曾相识的火车站,很难让人们在离开的时候对这个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但使城市失去个性,同时也不利于城市的长期发展。如何利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表达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火车站建筑,是本文的焦点所在。

1 “文化性”成为火车站的主要特征之一

火车站已经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功能模式,现在已变成一个在规模和体量上突出的交通综合体,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往大里说,俨然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独特的城市形象建设是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城市所必须要做好的事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搞好“形象工程”火车站建设。各地政府认识到这一点,纷纷对自己的火车站进行改造。面对如此热潮,铁道部也为火车站的建设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五性”原则,即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和经济性。

其中“文化性”现已成为火车站在创作时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在文化和环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的文化内涵赋予建筑真正的生命,它立在那里可以不断地向世人诉说它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而火车站建设承载着一个城市某段时期的工业文明,应具有突出的可识别性,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和形象,留给旅客和城市居民的印象应该是特色鲜明的。因此,如何将“文化性”融入到火车站设计当中,如何设计才能不被快速的现代化进程所吞噬掉,是建筑师们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

2 潍坊火车站设计的灵感来源

潍坊,这座历史上凝聚着齐鲁文化精髓的古城,现今已发展成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潍坊是世界风筝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被誉为“世界风筝都”,之所以有如此称誉,原因在于对悠久的风筝历史传承有方。从2012年开始,每年4月第3周的星期六是潍坊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自1984年开始,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29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竞技。近些年来,风筝会采用了“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会模式,遵循风筝牵线、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的宗旨,招商引资,打造国际平台,加快了潍坊的经济步伐,同时也促使“风筝文化”成为潍坊的城市品牌。

潍坊站坐落于老市区,是胶济铁路最大的中间站,原称潍县站,自1904年通车以来已有百年历史。过去的站房容量小,设施陈旧,候车条件差,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发展的要求,同时作为城市窗口也影响了潍坊的形象。自2004年9月开始对潍坊火车站及站前广场进行现代化重建,站房于2005年底竣工,站前广场也于2007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的火车站设计规模为最高旅客聚集人数3500人,站房建筑面积28106m2,层数为2层,进出站流线在竖向上分层设置,上进下出,做到了立体交叉分流,互不干扰。

3 “风筝文化”在潍坊火车站设计中的体现

新建的潍坊火车站(图1)设计自始至终秉承着提升世界风筝都城市品位的宗旨,在城市尺度、建筑体量方面有较大的改变,如何延续“风筝文化”,如何融入潍坊城市环境,建筑师在站房造型、室内设计和站前广场等方面都作了不同形式的体现。

图1 潍坊火车站

3.1 站房造型

潍坊火车站站房造型设计在表现火车站特有形式和大体量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强烈的“风筝文化”印象。站房的轮廓线借鉴了蝴蝶风筝图案,把整个建筑非常抽象地塑造成了蝴蝶的形象,从总平面上来看俨然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图2)。伸向站前广场的钢结构天桥和钟塔好似蝴蝶的两只触角(图3),屋顶玻璃天窗的排布好似蝴蝶身上的花纹,蜿蜒起伏的屋面好似振翅腾飞的翅膀(图4)。站房主体结构采用钢架结构,立面围护体系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而顶部宽大的雨棚悬臂外挑,打破了立面玻璃幕墙的单调感,强调了一种横向的延伸感,从而丰富了立面效果。

图2 潍坊火车站鸟瞰图

图3 钢结构天桥和钟塔

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舒展柔美的屋面曲线,相对于立面围护结构的硬朗直线造就了力与美的结合。由于这种曲线避免了大屋顶带来的沉重感,使得整个站房主体设计流畅而充满活力,有着蝴蝶一般的灵性和动感。

建筑师借助建筑的轮廓线来表达与“风筝文化”之间的联系,曲线屋面里包含着“风筝文化”的印记。整个站房造型既渗透着潍坊传统特色的“风筝文化”,又体现出现代化建筑的风格。

3.2 室内设计

从进站口进入车站,首先到达的是一个两层空间高度的大厅。大厅内悬挂着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风筝,让人有一种置身于“春天四月、风筝放飞”的景象之中。其中,最为显眼的要数大厅当空中心对称悬挂的红、蓝两条龙头蜈蚣风筝(图5),体量非常庞大,从龙头到龙尾贯穿了整个大厅。墙壁上浮雕刻画的内容也在向旅客展示着潍坊的历史文化。

图4 曲线屋面

图5 候车大厅

车站的室内装饰洋溢着浓郁的“风筝文化”,直接给旅客带来了最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引起人们对于潍坊这个城市的记忆,让潍坊火车站真正归属于潍坊。

3.3 站前广场

广场设计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采用的是对称手法,主要景观沿中心轴线展开,依次为出口广场景区、主题雕塑景区、水景带、绿化带等,形成了一纵两横的广场文化布局。

站前广场在设计上也体现出了浓厚的“风筝文化”氛围。广场中央地面上镶嵌着两排风筝装饰,一排是展示“四大美女”风筝图案的石质浮雕,浮雕刻画极富动感;另一排是绘有“花卉鱼虫”风筝图案的玻璃彩绘,彩绘绘制形象生动。广场设计巧妙地融合了“风筝文化”的元素,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富有地方特色,与站房融为一体。

4 结束语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给陈旧的火车站带来了推陈出新的契机。现代化建筑技术提供给建筑创作的优势,已经达不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审美的标准。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元素运用到火车站设计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门户,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而且能够使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得以提升。建筑师的责任就是在完善地解决火车站的功能流线之后,创作出表达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建筑。而建筑的文化内涵赋予建筑真正的生命力。如何将“文化性”更好地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是一个作品的灵魂所在。

[1]李春舫,袁培煌.“文化性”在大型交通枢纽站设计中的体现:从郑州东站到杭州东站[J].建筑学报,2009,(4):59-63.

[2]王群,李维纳.浓郁的地方特色现代化的火车站:苏州火车站设计[J].建筑学报,2009,(4):64-66.

[3]刘世军,马以兵,赵霞,等.现代交通建筑地域文化印象:泉州火车站设计[J].建筑学报,2011,(1):90-91.

[4]邬琦夫,沈中伟.历史的传承与现代建筑的延续:浅论拉萨火车站设计[J].四川建筑,2008,28(3):28-29.

[5]黄露.中国城市交通设计中的文化传承现象研究:从汉口火车站看[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9-80.

[6]郑云杰.青岛火车站改造[J].建筑学报,2009,(4):32-35.

[7]周庆元,陈瑞曾,武伟群.潍坊火车站的历史变迁[J].春秋,2009,(1):42-44.

[8]刘晓军.鸳飞蝶舞龙腾跃: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文化[J].科技信息,2009,(34):136-137.

[9]秦文贞.论潍坊风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潍坊学院学报,2011,11(2):130-133.

猜你喜欢
站房潍坊火车站
火车站英语
Train Station火车站
警惕加油(气)站房变成百货店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筝”艳潍坊四月天
浅析铁路站房冲(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