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患儿自我血糖监测的调查现状分析

2012-06-02 01:22王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依从性血糖监测

王霞

儿童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在遗传基因的基础上,感染、毒物等因素诱发机体产生异常自身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形成的一种终身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多数患者体内可检出抗胰岛β细胞抗体。糖尿病从儿童发展到成年人的过程中,如果不给予良好的血糖控制,长期高血糖可造成严重并发症,患儿生命质量下降。患儿的自我血糖监测对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作者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110例1型糖尿病患儿出院后的自我血糖管理现状,为提高糖尿病患儿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并随访的1型糖尿病患儿110例,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70例,女40例;年龄4.5~18.0岁,平均(12.0±3.9)岁;学龄前期13例,学龄期63例,青春期 34例。80例患儿来自农村,30例居住于城市;97例患儿主要由父母照顾;13例主要由祖父母照顾;患儿母亲学历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42例,高中32例,大学及以上23例;父亲学历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40例,高中36例,大学及以上24例;患儿家庭月收入<1000元10例,1000~3000元45例,3000~5000元28例,5000~10000元19例,>10000元8例。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调查设计,对入选病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每月1次。使用自行设计的人口统计学调查表及疾病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采用自制《我的糖友日志》的自我血糖监测日记,让患儿分别在空腹和三餐后2 h 4个时间测血糖并记录,无法独自完成的患儿由其父母协助进行;同时要求患儿在感觉不适时测血糖并记录数值。血糖监测日记在患儿首次入选本研究时交给患儿,嘱其在每个月复诊时带回。对患儿自我血糖监测日记进行统计,项目包括每天进行血糖监测、有时监测、从不监测血糖的例数,不舒服时加测血糖的月总例次数以及月血糖监测的总例次数。此外,分别在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采指尖血做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型糖尿病患儿居家血糖控制情况 6个月随访期间患儿的血糖均值(7.80±3.03)mmol/L;3个月及6个月HbAlc均值为分别为(8.69±1.65)%及(8.23±1.92)%。1型糖尿病患儿居家自我血糖监测情况见表1。

表1 1型糖尿病患儿居家血糖监测情况

2.2 影响1型糖尿病患儿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将患儿月血糖监测次数与家庭月收入、父母学历及患儿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月平均血糖监测次数与家庭月收入呈正相关(r=0.839,P<0.01),与父、母学历呈正相关(r=0.529;r=0.603,P <0.01),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r=0.372,P <0.01)。

3 讨论

3.1 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现状不理想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亚洲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防止及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1]。本调查中患儿的血糖控制不理想,3个月及6个月HbAlc均值分别为(8.69±1.65)%及(8.23±1.92)%,提示血糖控制差,与国内支涤静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为自我血糖监测不够,其后果就是不能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剂量,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一例患儿能做到每天4个时点规律地监测血糖,每月最多仅3例患儿能做到每天监测血糖,而绝大部分患儿只在感觉不适时才想到测血糖。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无论是患儿或是父母对血糖监测的概念越来越淡薄,表现为月血糖监测次数的下降,由第1个月的1613例次下降为第6个月的544例次。临床医生建议对于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或改变治疗方案时,应每日测4次血糖,对于稳定的1型糖尿病也应当做到每日检测1~2次血糖[3],本研究中的患儿远未达到此要求。

3.2 1型糖尿病患儿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是影响患儿自我血糖监测的相关因素。在陈声林等[4]的调查中,有53%家长回答因患儿1型糖尿病的治疗而导致生活水平显著下降。在1型糖尿病的治疗早期,已经有大多数家庭感受到经济负担的压力,从而不得不减少测血糖的频率,来缩减费用。父母文化层次的低下使其无法很好地理解诊疗计划,有的由于听信非专业宣传,擅自停药或不按医嘱治疗或只注重药物的治疗而监测各项指标的积极性不高。本次调查还发现年龄处于青春期患儿其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最差,血糖控制最不理想。国外研究发现,确诊糖尿病的第1年内以及青春期是患儿心理社会问题的高危时期[5]。处于青春期的患儿自我意识矛盾,希望自身的独立能力得到体现,但又离不开家庭和医疗护理;一方面渴望与朋友交往,渴望获得归属感,另一方面不愿意表白自我,其心理行为问题增多,自我监测血糖依从性减弱。

3.3 改善1型糖尿病患儿自我血糖管理依从性的措施 其关键在于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特别强调在疾病的早期帮助患儿和家长建立标准、规律、良好的自我血糖管理模式。对于监护人可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组织糖尿病友联谊会,通过患者间表达的亲身感受,加强对疾病危害性的认识;也可通过增加门诊或电话随访次数,督促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强化血糖监测重要性的概念;其次可通过奖励惩罚疗法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儿记录自我血糖监测日记,护士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给予鼓励或批评;此外应重视青春期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增加社会、家庭、医院的正相作用,帮助其正确面对由疾病带来的困扰并获得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建立患者的家庭病床档案,定期随访,对每个患者都是必要的。虽然加强1型糖尿病患儿的自我血糖监测将增加部分费用支出,但却是良好的血糖控制的前提,可减少不良事件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延缓或防止并发症出现。

[1] Cockram CS.Diabetes mellitus:perspective from the Asia-Pacific region.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0,50(Suppl 2):S3-7.

[2] 支涤静,沈水仙,罗飞宏,等.上海地区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调查.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31(1):84-86.

[3] 胡绍文,郭瑞林,童光焕.实用糖尿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3.

[4] 陈声林,支涤静,沈水仙,等.上海儿童1型糖尿病的经济负担.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1):17-19.

[5] Hassan K,Loar R,Anderson BJ,et al.The rol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 Pediatr,2006,149(4):526-531.

猜你喜欢
依从性血糖监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