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金
胃溃疡穿孔是临床普外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急症,主要由于患者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进行自身消化所导致,而胃酸和胃蛋白酶也只不过是导致溃疡形成的一个原因,主要是由于防御因子与攻击因子的平衡状态,出现严重紊乱所导致。该类患者在临床上的最典型症状表现是突发性的上腹剧痛,呈刀割样,有些甚至可以放射至肩部,很快在全腹进行扩散[1]。本次研究中对胃溃疡穿孔行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以便临床对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提供及时的综合治疗方案,使该类患者的穿孔症状得到有效遏制。现进行如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 运用科研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患有胃溃疡穿孔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7.5±13.5)岁;B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8.2.2±14.7)岁。两组患者的自然情况资料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70例研究对象的资料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5例。A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穿孔修补术与奥美拉唑(口服,每次20 mg,3次/d,坚持两个月)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穿孔症状的好转效果、Hp检测结果的转阴情况、住院接受治疗的总时间、围手术期内出现的药物或术式原因导致的并发症情况、患者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方法 治愈:临床症状已经完全消失,食欲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胃酸的分泌情况也已经处于正常状态,胃镜检测结果显示黏膜的组织学改变也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酸的分泌情况基本接近正常;无效:病情表现和检查结果没有任何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本次科学对比研究结果证明,B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穿孔症状的好转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本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手术后的Hp检测结果的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P<0.05);该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总体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且(P<0.05);该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优于药物和术式原因导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P<0.05);该组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临床对患有胃溃疡的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时,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或用单纯穿孔修补术两种方式,但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患有胃溃疡患者在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后的临床复发率非常高,其中有30%的患者还需采用治愈性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国外相关文献报道显示,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在术后出现溃疡复发的几率可以达到60%以上,而且其中有40%左右的患者需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尽管溃疡切除修补术在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其彻底性与胃大部分切除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药物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更新,在手术治疗后适当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可以对上述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弥补,使临床外科医生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时能够不断趋于保守[2]。
奥美拉唑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该药物对患者的胃黏膜壁细胞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异性作用,可以使胃酸分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失去生物活性,从而达到对胃酸进行有效抑制的最终目的。其对幽门螺杆菌也具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因此与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弥补该术式所存在的不足。故临床治疗时不需要对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损伤相对较大、操作比较复杂的胃大部分切除手术,仅采用该项修补术就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手术的操作非常简单、患者在治疗后病情的恢复速度非常快[3]。
总而言之,胃溃疡穿孔行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治疗方案实施后可以使患者穿孔症状迅速得到有效遏制,防止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安全可靠性高。
[1]杨彦民.胃部分切除加内科治疗与胃大部切除对胃溃疡治疗效果的探讨.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1(13):170-171.
[2]王明俊.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治疗59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7(11):133-134.
[3]韦民.单纯缝合加OB胶网膜贴补治疗胃溃疡穿孔160例分析.医学创新研究,2009,15(20):78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