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2012-06-02 02:48李福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缺氧性磷酸肌酸多巴胺

李福钱

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常常容易并发缺氧性心肌损害,有临床资料报道该比例约为40%,其中约10%的患儿会进一步发生心力衰竭,严重时可能导致患死亡,故对新生儿发生的缺氧性心肌损害强调积极治疗,我院利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缺氧性心肌损害患儿共62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将以上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31例,轻度窒息患儿共24例,重度窒息患儿共7例,男17例,女14例,患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014±371)g,平均胎龄(37.9±1.8)周;对照组共31例,轻度窒息患儿共25例,重度窒息患儿共6例,男19例,女12例,患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036±322)g,平均胎龄(37.5±2.0)周。两组患儿的性别、平均体重以及平均胎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行吸氧、保暖、补液维持患儿体内酸碱电解质稳定,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钠1.5 g,与30 ml质量分数为9.5%的葡萄糖注射液均匀混合后静脉滴注,一天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10 g/(kg·min),连续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72 h以内以及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检查心电图、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谱以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观察 显效标准:患儿缺氧性心肌损害症状消失,心率正常,心电图无异常显示,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有效标准:患儿心肌损害症状明显减轻,心率正常,心电图无严重异常,心肌酶谱趋于正常;无效标准: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或有加重趋势,心率异常,心电图显示与治疗前无明显好转,心肌酶谱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K、CK-MB以及HBDH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K、CK-MB以及HBDH均下降,但观察组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效果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

组别CK CK-MB HBD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37.1±352.6 152.8±74.6 47.2±21.6 20.8±6.7 458.0±101.5 202.3±82.5对照组 760.4±372.0 240.5±97.0 46.8±22.0 39.3±11.8 463.1±112.3 295.4±111.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效果比较(例,%)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

3 讨论

新生儿发生窒息后可能导致多器官的损伤,如不及时接受治疗其死亡率较高[1],患儿体内不同组织的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尽相同,心肌细胞较为敏感,患儿发生缺氧性心肌损害时可表现呼吸频率的改变,肤色青紫,心率、心音改变,但其中较为标准的是心肌酶谱的增高。CK在心肌细胞中的含量较为丰富,仅次于骨骼肌[2];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在机体其他细胞中的含量极低;HBDH在脑细胞及心肌细胞中的含量均较高;故以上几种酶在血清中浓度的改变在临床上作为检测是否发生缺氧性心肌损害的主要生化指标[3]。

治疗时采用较小剂量的多巴胺可以扩张患儿的肾动脉血管[4],改善患儿的肾血流量,保护患儿心、肾功能,同时多巴胺能兴奋部分心脏受体,增强心脏收缩,使得心输出量增大,扩大心脏冠状动脉的横截面,故能减轻因缺氧导致的心肌损害,恢复部分受损的心肌。磷酸肌酸钠可用作机体的高效供能物质,是细胞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在心肌细胞以及骨骼肌细胞中广泛存在,可以将ADP转化为ATP为细胞提供能量,故能快速恢复心脏正常功能[5]。磷酸肌酸钠进入机体后可发挥以下作用:①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心肌的收缩功能,快速降低舒张期压力。②避免过量转化心肌细胞内储备的三磷酸腺苷以及磷酸肌酸以供能。③保护心肌细胞膜因大量损失肌酸激酶而受到的损伤。④有效抑制溶血酯磷脂酶在细胞中的聚集,保护心肌细胞中的磷脂免于受到氧自由基的损伤。⑤去除心肌局部微循环障碍。本研究中,采用多巴胺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的缺氧性心肌损害,总有效率达到96.77%,而仅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为80.65%,前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两组的CK、CK-MB以及HBDH均下降,但观察组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

综上,采用多巴胺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新心肌损害效果较近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为好,值得临床推广。

[1]范毅敏,覃丽君,甄宇峰.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广东医学,2009,30(4):619.

[2]兰秀聪,郑桂爱,林建军.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海峡药学,2009,21(5):177-178.

[3]张彬,赵宏.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机制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医学综述,2008,14(2):262-263.

[4]孟祥雁,包晓群,罗媛嫒,等.磷酸肌酸对大鼠缺廊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MDA、SOD、Ca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5(30):1405-1406.

[5]徐龙博,王子娴,祁冬,等.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影响的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4:4.

猜你喜欢
缺氧性磷酸肌酸多巴胺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心肌炎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