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造出垃圾村

2012-06-01 08:44尹建权邓凌原刘玮鸿苑二刚
民生周刊 2012年21期
关键词:口村坑塘周口市

尹建权 邓凌原 刘玮鸿 苑二刚

城市污染向农村污染转移的同时,“垃圾围城”也变身为“垃圾围村”,河南省周口市的下口村就是其中的典型。曾经的乡村美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围困村庄的垃圾,村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带来的生命安全问题更让人痛心。

“太臭了,这地方简直没法待。”“城里的垃圾一天不清理就受不了,可我们守着这些垃圾堆已经好几年了,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下口村的村民们如此形容自己几年来的生活。

水草丰美,落英缤纷,牛羊肥壮,瓜菜飘香……这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美景,也是留存在很多人记忆中的农村景象。然而对于下口村的村民来说,这样的乡野美景已经一去不复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也早已被打破,每日困扰他们的,是横亘在村口的一大片城市生活垃圾,污秽不堪,臭气熏天。

“臭名昭著”的垃圾村

下口村位于周口市西北部郊区,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属于川汇区城北街道管辖。在当地2000多名村民看来,这个普通的村庄虽与市区仅一水(颍河)之隔,但各自的生活环境却是“冰火两重天”。

进入下口村,必须穿越村庄西南一条狭窄、坎坷的土路,土路的右边是麦苗地,左边则是下口村的垃圾填埋处。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大堆小堆、高低不平、五颜六色的垃圾连成了片,上面没有任何覆盖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刺目。一群群的苍蝇和不知名的小虫嗡嗡叫着,挥之不去。被填平的垃圾堆截面处正往外冒着青烟,空气中散发出焚烧塑料的臭味。

而在土路的另一旁,白花花的塑料袋、破纸烂片飘落在麦田里,麦苗一片枯黄。沿着土路一直往前走,裸露的垃圾直逼村庄,村边处处都是成片的垃圾和发黑的污水。

据村民们介绍,这里的垃圾足有150多亩。遇上晴天,这条进村的土路就是垃圾夹杂着尘土的“扬沙路”。虽然坑洼难走,但还能勉强通行;如果赶上雨天,大量垃圾冲到路上,污浊的烂泥与腐臭的垃圾混杂在一起,根本无法通过。

“一到夏天,这里就是苍蝇、蚊子的天堂。”村民理明(化名)表示,只要刮起西南风,整个村庄就会弥漫在垃圾的恶臭中,即使是暑气逼人的大夏天,也没人敢打开窗户。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的菜叶、瓜果皮和烂纸片等等,而堆积在下口村的垃圾却是由塑料袋、快餐盒、废电池、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等组成的混合物。大量塑料制品的存在,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这使下口村不仅成为“臭名昭著”的“垃圾村”,也成为“白色污染”毒害下的“牺牲品”。

与此同时,垃圾场附近的菜地、庄稼的灌溉用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地下饮用水也开始出现异味。

“不仅熏坏了我的麦苗和菜地,连鱼塘里的鱼都被熏死了。”理明的蔬菜大棚正好靠近垃圾填埋处,几年来遭受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

另一位理姓村民则补充道:“以前村里的水喝起来是带甜味的,现在不仅发咸发苦,还泛着白沫,有一股臭味。”

一位苗姓妇女带领记者一行来到家中。在她的指点下记者看到,水缸里的水浑浊不堪,颜色发黑,上面漂浮着一层白色的物质。“整个村子都在喝这样的水,无人问津,”这位妇女表示。

隐形的“夺命坑塘”

腐烂的垃圾不仅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潜伏的病菌还侵入他们的体内,损害了身体健康。据了解,自从下口村被垃圾“围困”后,村里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并日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以前身体挺好的,突然就病倒了,家里还指望着他们养家糊口呢。”

此外,隐藏在“垃圾村”背后血淋淋的事实,更是让这里成为吞噬生命的“死亡之角”。

沿着土路往前走,有一片被围墙圈起来的垃圾场,围墙约一人多高,才刚砌到一半,还有几个民工正在忙碌着。就在记者颇感纳罕的时候,一些村民纷纷赶来解释,原来,院内也是一个填满垃圾的坑塘,坑塘里几十米的深水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垃圾,从表面上看,与围墙外的垃圾场别无二致。

“这个池塘有二、三十米深,现在水都被垃圾盖住了,一般人还以为是平地。”正在砌围墙的民工放下手头的活计,用一根长长的木棍费力拨开坑塘表面的垃圾,果然,下面掩盖着黑乎乎、散发着恶臭的坑塘水,深不见底。

——就是这片深不见底的坑塘,前不久刚刚吞噬了一个孩子的生命。

“孩子们在旁边玩,以为是平地,一脚踩进去,结果好好的一个孩子就没了。”回忆起不久前的惨剧,村民们还心有余悸。

民工们告诉记者,直到这里淹死了人之后,有关部门才决定在坑塘的四周砌一道围墙,把坑塘隔离开来。“如果早点做些预防的事情,哪怕在周边立个警示提示牌,孩子也不至于丢了命。”

在村民的引导下,记者来到痛失爱子的康姓村民家中。朱漆大门内冷冷清清,至今依然沉浸在失子之痛中的家人,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显得非常激动。孩子的奶奶刚说了一句话就忍不住掩面痛哭起来。

“那天我们也不知道孩子去池塘那边玩,唉……孩子不知道下面有水,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淹死啦,再也回不来了。我们家就这么一个孙子,孩子没了,就像塌了天一样。好好的家,就成了现在这样。”白发苍苍的老人捂着脸,呜呜地哭着,孩子的姑姑也站在一旁,唏嘘不已。

“出事以后,我再也没有出过门。听说有人在那边砌墙,早干嘛去了?”老人突然抬起头,睁着婆娑的泪眼愤怒地表示。

徒劳的“家园保卫战”

下口村的垃圾究竟从何而来?当初填埋时为何没有经过任何分类处理和塑料降解?长时间无人清理的原因又在哪里?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记者找到了下口村村长兼支部书记理连海。

下口村的垃圾填埋处原来是一个砖瓦窑厂,由于长年的挖沙而形成了几个巨大的深坑。窑厂废弃之后,村民们便将大坑改为鱼塘,通过养鱼维持生活。

2006年7月,由于原来的周口市城市垃圾处理站已经全部填满封场,而新的垃圾处理厂还在建设过程中,无法投入使用,周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以下简称“环卫处”)便与鱼塘承包人康有力、徐国庆达成坑塘填埋协议,将下口村的鱼塘作为临时垃圾处理站,用城市垃圾填埋坑塘,并每月支付坑塘垃圾占用费15000元左右。

随后,在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污染措施、也没有进行坑底硬化和防渗透处理的情况下,整个周口市的城市垃圾被源源不断地运载并倾倒在这里。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2011年、新的垃圾处理厂建成之后。

“每天有100卡车垃圾,从早晨5:00开始倾倒,一直持续到上午8:00。按照每卡车2吨垃圾计算,每天倾倒的垃圾在200吨左右。”这笔数据并非来自村民的粗略估算,而是来自周口市环卫处处长赵新中的口中。

一夜之间,净美的村庄沦为城市垃圾填埋处,家门口变成藏污纳垢的角落。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下口村村民来说,这无异于一个从天而降的巨大噩耗。得知真相的村民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村委会,要求有关部门“给一个说法”。

对此,理连海显得非常无奈。作为下口村的一员,理连海曾多次带领村民前往周口市环卫处和信访局“讨要说法”,然而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得不到任何实质性回应的村民只能安于现状,在垃圾的层层包围中勉强度日。

“一开始有关部门表示,要利用这些垃圾进行发电,实现变废为宝。村民们都很兴奋,以为事情可以得到解决。但不知为什么,这个设想最终还是流产了。”理连海表示,从倾倒垃圾开始,当地群众告状维权、上访反映情况的现象从来没有断绝过。

“我们需要的答复不是‘调查研究,也不是每户补几百块钱完事,而是把垃圾清走,解决水污染的问题,还我们一个清静、整洁的家园。”曾经多次代表村民上访的理家兄弟愤慨地表示。

2012年4月9日下午两点,当记者就下口村垃圾围村一事前往周口市环卫处进行采访时,便与再次前来讨要说法的村民不期而遇。十几个村民聚集在院子里,与环卫处的有关工作人员紧张地交涉着。直到下午5点,村民们得到的答复是“将在近期对下口村进行饮用水水样普查和分析,然后研究决定”。

“垃圾突围”待何时

时隔近一月,当记者再次前往下口村采访时,村民们纷纷告诉记者,就在半个多月前,周口市环卫处确实会同水利部门来当地进行过水样普查。“可是半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公布任何检验结果,村民们看不到化验单,内心还是很焦急。”理连海告诉记者,当初环卫处的承诺是“会在第一时间将检验结果通知村民”。

此外,下口村的垃圾填埋现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本裸露的垃圾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松土,并用推土机轧过,显得平整了许多,但腐臭的气味依然挥之不去。坑塘的四周的围墙已经完全砌好,新砌的围墙上赫然题着“院内水深危险,禁止翻越入内,否则后果自负”、“关爱生命,禁止攀爬,翻越此墙,后果自负”等标语。

然而,在当地村民看来,用土掩埋垃圾的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只不过是一块“垃圾场的遮羞布”,虽然表面好看了许多,其实根本起不到防治污染的作用。

5月4日,周口市环卫处处长赵新中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采访。赵新中表示,由于周口市新旧垃圾场交接出现断档,将下口村作为临时垃圾填埋场的做法实属权宜之策、无奈之举。

“当时想在下口村投资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后来因为资金没到位流产了。在项目筹备初期,城市生活垃圾就被倾倒在那里,由于地方财政能力不足,同时又缺乏垃圾处理专业人才,没有做好防渗漏处理和坑底硬化,现在看来的确得不偿失。”赵新中表示,这一决策最初是由市政府牵头进行的,所以目前下口村的垃圾处理也“不是某一个单位、某一个部门能解决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当记者问起“用土掩埋垃圾的作法是否妥当”时,赵处长表示,目前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除非将所有的垃圾挖出来,但这样一来,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就地建设垃圾处理厂,今年下半年将会动工建设。

而当记者问起半个月前水样检测的具体结果时,赵处长解释道,目前数据掌握在水利部门手中,暂时还没有对群众公布。

记者随后来到周口市城市管理局反映情况,一位郭姓副局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由于没有去过现场,他对下口村的垃圾污染情况并不是很清楚,但目前用土掩埋垃圾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有关部门“一定会做进一步清除处理”。

记者电话联系了周口市主管副市长陈锋,得到的回复是:“此时已经开会研究过了,目前正在处理。”

面对职能部门的诸般回复,下口村的村民何时才能摆脱噩梦的困扰,实现“垃圾突围”呢?一切都是未知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废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垃圾填埋场没有做符合标准的防渗设施,渗滤液等一系列污染问题都会接踵而至。“像下口村这样大面积的生活垃圾,如果不按要求做好后续处理,单渗滤液污染一项就会持续3至5年以上,如果附近有河流,还会污染到河流。”

看来,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下口村的环境还将进一步恶化,甚至影响到周口市的母亲河——颍河。到那时,受困的不仅仅是下口村2000多居民,还有颍河两岸的一城百姓。

有关下口村垃圾围困的具体进展,本刊记者将继续追踪报道。

(刘俊标对此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口村坑塘周口市
聊城市坑塘特征分析及重要度评价
定南县:一拆二改三盘活 宅改焕发新活力
周口市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及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农村坑塘污染分析及治理建议
周口市
广西全州:雨后水库美如瀑布
青白口 不能忘记的红色历程
周口市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调查
周口市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的坑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