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增玲
(广东白云学院 学生处,广东 广州 510450)
凸显时代特色,注重个性发展,提升幸福指数
——略论大学生幸福教育
岳增玲
(广东白云学院 学生处,广东 广州 510450)
在当前时代,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学生生活、就业压力大,学校教育存在与时代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适时改变高校教育模式,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代特色 个性发展 幸福指数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是人生的主题。幸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涵义: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人生重大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幸福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心理体验。为大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中、生活中获得满足,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科学合理的幸福观,培养他们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这不仅是大学生的意愿,还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的时代,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同步进行,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现象还明显存在着,这不仅使在校大学生困惑,更给教育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大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传统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看到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大学生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遵守着社会的某些潜规则,这不仅使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更有甚者出现了人格分裂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便成了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对当今时代的特征做个系统分析,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有三个层次:一是思维方式上的特征,二是技术、产业结构上的特征,三是社会经济形态,即社会制度上的特征。我认为:现如今时代性不能用一个特征表达,任何一个特征都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是多元化的。
2011年4月21日上午,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寄语全国青年学生: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青年学生要保持个性,这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专门场合特意提出的希望,彰显出个性在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崇尚自我,追求享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攀升,对幸福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物质的追求和物欲的满足程度上。这些价值观念的变化逐步浸透高校的校园时,特别是1999年大学扩招48%以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进入不同层次的高校,高校的学杂费也水涨船高,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成绩不十分理想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这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而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消费观和消费能力,对价值与幸福的理解也超越了传统,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幸福的主要来源:物质追求、物质享受。这部分学生主要分布在民办本科和民办专科院校,我曾在2001、2004、2009、2011年利用四年时间对江苏省6所民办高校对近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62%的学生来自富裕家庭,这其中有近50%的学生有家庭企业,68.2%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为物欲满足。
(2)忽视对科学、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互联网的普及、科技创新程度的加快,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距离,更让大学的图书脱去了神秘的外衣。大学的图书馆不再是求知和探索科学的地方,而变成了自习的场所,学生丧失了对它推崇的热度。加之大学的部分教材存在着与时代脱节的现象,这一切都使得热衷追求科学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对科学、精神世界的追求、对学业的精益求精辉煌不再。
(3)个性张扬、强调自我。二十一世纪是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个性的认可和保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学是一个最能滋生新生事物的地方,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无论是对服饰、发型、甚至是对教师的要求都个性十足。大部分学生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利益的得失,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强化并夸大了主体利益,并在追逐自我利益的实现中主体性得到发挥。
2.缺乏进取精神,崇尚“知足常乐”。
进取精神是一种向上的、立志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是人类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个别领域垄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因此大学生就业、生存压力剧增,一些学生失去了“深造”、考研、考公务员的兴趣。对于欧美国家的不断了解,对于“大事”、“蓝图”有了不同定义的自我理解,于是便不再拼搏、进取,而是安于现状,对幸福也阐释为平凡。
3.缺少感恩意识。
感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与善良同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表现。然而,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家庭只生育一个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宠爱在某种程度超越了教育,使得部分大学生养成了唯我独尊、骄蛮任性的习惯,不懂得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爱,更不知感恩为何物。
1.制度化教育缺陷。
制度化教育是人们为了捕捉随生产剩余、社会分层和文化更新而来的新的教育机会利益而对教育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和调整时所产生的具有正式化、规范化、等级化、集权化乃至科层化倾向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下的“精英论”阴影依然存在。“学业精英”而非“创业、创新精英”等,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如“奖学金”分配的固化,学生评先、评奖、评优等模式的陈旧,都是削弱学生“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2.学校教育异化。
学校教育工作者异化,是说教育与原本的教育理念相悖,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反而让教育活动本身控制人。表现为在人的异化上,现行教育的明显特征是过分重视分数,不关心人的需求,学生丧失了独立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变成学习的工具,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3.厌学情绪加重。
所谓大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学习生活的情绪体验,表现为一种消极的对待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等。近年来,在部分学校,大学生厌学情绪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究其原因,我以为最重要的无外乎这样几个。
(1)学生的个体的差异。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打破了原有的“精英”教育体制,取而代之的是“普及”教育,部分学生起点低,基础差,学习吃力,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在教材中看不到最新的知识,看不到学科的发展前景,很多知识还没有学就已经过时了,还不如在计算机里、“百度”里得到的信息量大。
(3)教学方法陈旧。部分老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并与现实生活脱节。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创新,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和训练“一技之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2)提高第二课堂质量,第二课堂包括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这些活动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活动,对促进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主要面向泛珠三角、中小企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开放型高级专门人才。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不仅经济走在中国的前列,教育而且应在全国高校中发挥领头军的作用,用开放的理念培养人才。
3.制定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考评机制。
(1)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和考试形式。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课更重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调研报告和论文及形式结课,收到良好的效果。高校要面对现实,对个别专业可适度降低对“英语”的要求,这样不仅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兴趣,更能提高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效率。
(2)实现部分选修课学分奖励制。目前选修课上课时间与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相冲突的现象在部分高校所占比例较大,且部分选修课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并不是个人兴趣所在,对就业、创业均不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科技创新、社团、文体等活动),充分发挥其专长,就某一项活动搞出特色,搞出成绩,并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拿到相应的奖项。学校可根据奖项的类别进行学分奖励,并充抵某一门选修课的学分。此举必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对培养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3)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立足实际,深入学生生活做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学生生活,仔细观察学生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做到润物无声,努力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开放型人才。
开展大学生幸福教育,是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个体成长,以幸福教育为起点,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自由地发展。
1.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1)学生个性的差异,导致在获取相同知识时,结果不同,即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课程会产生不同的兴趣,现在的大学已不再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所以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
[1]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易银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6,(3).
[3]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沙洪泽.教育——为了人的幸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李艳红.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初探.实践与探索.
[6]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