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顺
(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无功补偿的投切方式有很多种,最早使用的是按功率因数投切,后来发展为按电压投切,按电压投切其效果要好于按功率因数投切。对于变电站集中补偿来说现在使用的是按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方式,最为典型的是九区图控制。但这种补偿方式只用于变电站集中补偿,并不适合沿线路补偿。现在最先进的沿线路补偿投切方式为电压型功率因数远程控制方式。它属于电压投切布点方式。这种方式随着现代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实际中。
网络图如图1所示。补偿前线路电压降和功率损耗分别为
图1 配电网络图
(1)补偿点设在10kV线路首端的情况
电压损耗下降值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无功补偿点设在10kV线路首端时,10kV线路的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不变,10kV母线以上的变压器和66kV线路上的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确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图2(a)所示。
(2)补偿点设在10kV线路末端的情况
电压损耗下降:
分析可知,无功补偿点设在10kV线路的末端,不仅变压器、66kV线路电压损耗及功率损耗得到了改善,而且改善了整条线路的功率损耗,提高了末端的电压。
有一条干线长6km的10kV配电线路,导线为LGJ-95/20型号,R=0.302Ω/km 。线路首段的有功、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分别为640kW,430kVAR,0.85。简化后如图2所示。
图2 某10kV线路配电网络简化图
(1) 补偿前潮流分析
①有功功率损失的计算
依此类推得:
②电压损失的计算:
依此类推:
总的电压降为
电压损失率
(2)按电压投切方式下的潮流分析
设三个补偿点Qc1、Qc2、Qc3,总共补偿360kVAR,每点的补偿容量为Qc1=120kVAR。则从末端算起,第一补偿点为83点,46点为其边界点。第二补偿点为26点,边界点为19点。第三补偿点为18点。
按电压投切的无功补偿和潮流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按电压投切的无功补偿与无功潮流分布图
按照前面介绍的算法,按电压投切方式经计算得:
总的电压降:
(3) 按功率因数投切方式下的潮流分析
设三个补偿点QC1、QCi、QC1,总共补偿360kVAR,每点的补偿容量为QCi=120kVAR。则从末端算起,第一补偿点为43点,第二补偿点为19点,第三补偿点为3点。第三补偿剩余部分由变电所母线集中补偿。按功率因数投切的无功补偿与无功潮流分布图为4所示。
图4 按功率因数投切的无功补偿与武功潮流分布图
按照前面介绍的算法,按功率因数投切方式经计算得:
总的有功功率损失为:
有功功率损失率为:
总的电压降:
电压损失率:
(4)按文件(农安[2007]15号)布点但按功率因数控制投切下潮流分析
此文件在“中、低压配电网无功优化补偿容量配置原则”中规定了沿线路分散补偿布点的原则,但对投切的控制方式并没有明确说明。如果按文件规定的方式布点,但按功率因数控制电容器的投切,那么补偿后的无功潮流如图5所示。
图5 按文件规定布点但按功率因数控制投切补偿后无功潮流分布图
总的有功功率损失为:
有功功率损失率为:
总的电压降:
电压损失率:
(5) 不同投切方式的比较
①对电压降的影响比较
对电压降的比较见图6。
图6 电压损失率比较散点图
②有功功率损失率与电压损失率的比较
表1 有功损失率与电压损失率的比较
③有功潮流比较
有功能潮流比较见图7。
图7 不同方式下无功潮流比较
(1) 补偿点数量的问题
沿线路分散补偿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改善电压的作用,但并不是说补偿点越多越好,补偿点越多,附加投资越大。一般线路补偿最多不宜超过三个点。补偿不同无功电流引起的有功损耗下降率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补偿点数量与无功电流引起有功损耗下降率
(2)补偿点的补偿容量问题
每个补偿点的补偿容量宜选90~160kVAR,选的过大,在投切过程中易产生电压波动,另一方面,降损与改善电压得不到明显效果。
(3)带有分支线路的无功补偿
在主干线上补偿的电容只能补偿电容补偿点至电源部分的感性电流,不能补偿任何一个支路的感性负荷。若某一分支线路无功负荷比较大时,只能在分支线路的无功负荷中心进行补偿。
[1]何利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控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2]戴晓亮.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1999,23(6).
[3]杨秀台.电力网线损的理论计算和分析[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4]徐先勇,王正风.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负荷的最佳补偿容量[J].华东电力,1999(6).
[5]孙鸣,王治国.农村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的优化[J].农村电气化,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