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练兵
(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某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湖南段A65塔位于湘西龙山县境内一北东向山脊,海拔高程在1050m~1100m之间,属中山峡谷地貌。植被多为松、杉、杂木等。塔位附近大片出露寒武系白云质灰岩,中厚层,局部薄层或巨厚层,表面溶沟、溶槽较发育。
A65塔B腿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溶洞,经现场勘验,得出结论,B腿存在溶洞,且较远处悬崖上发育的溶洞也可能延伸至塔位的下方。如果情况属实,可能涉及到改线,经济损失巨大。为了查清岩溶发育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确定采用综合勘察手段,查清岩溶发育情况。
本次高密度电法共布置剖面3条,每条长100m~120m,测点间距2m,主要用来查明A65塔附近沿线路前进和垂直方向的岩溶发育情况。
G1-1'高密度电法剖面平行线路走向布置,靠近A腿、B腿,测线起点位于塔基西侧的悬崖边,终点过B腿至东侧100m。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见图1,在B腿附近,浅表发育溶槽,但深部基岩完整。在剖面的62m~70m处,即距B腿约40m远处,表现为两侧高电阻率,中间低电阻率,解释为溶蚀通道。
图1 G1-1'高密度电法剖面成果图
G2-2'剖线位于G1-1'南侧,并与之平行,间距10m,图形与G1-1'基本相同,较好地印证了G1-1'图成果。
G3-3'高密度电法剖面垂直线路走向,靠近B腿、C腿,测线起点位于塔基B腿北侧约30m,终点过C腿南侧76m。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见图2,在剖面32m左右,即B腿附近,浅部发育有溶蚀裂隙,根据现场测量B腿土洞发育方向,推测为土洞,深部基岩完整。
图2 G3-3'高密度电法剖面成果图
本次浅层地震法共布置剖面5条,每条长20m~30m,测点间距1m,偏移距10m,叠加15次,主要用来查明A65塔A腿、B腿、C腿、D腿附近岩溶发育情况。其中部分测线与高密度电法剖面重合,形成相互印证。
A腿、B腿、C腿、D腿地震映象剖面成果表明,除靠近B腿的D2-2'和D3-3'剖面反映有溶蚀裂隙外,其它三条腿基岩整体完整,无明显溶蚀发育现象。图3为D3-3'地震映象剖面
图3 D3-3'地震映象剖面图
D3-3'浅层地震剖面靠近B腿,与G1-1'高密度电法剖面重合,长21m。该剖面基岩少量出露,上部为粘土,剖面波形向轴相对连续,分析认为是基岩与粘土的反射界面。剖面K3+7附近为B腿,该处反射波形向下拉,为浅部溶蚀裂隙反映,深部无明显高频多次波反射,基础下部同向轴相对连续,分析认为岩体完整,无岩溶发育现象;剖面K3+17附近出现同向轴错断、高频多次波反射,分析解释为是溶蚀裂隙。该成果与G1-1'高密度电法成果基本一致。
根据现场勘察和施工记录,A65塔基根开16m,基坑直径1.2m,坑深均在8.0m左右。A腿、C腿位于岩体裸露区,坑内岩体较完整,图4为A腿基坑照片。B腿、D腿位于溶槽,槽宽2m~4m,D腿侧浅,槽深仅2m,其下为白云质灰岩,开挖时岩体较完整,已浇注。
B腿侧溶槽深,B腿基坑4m以下南西侧发现不规则空洞,6.0m往下消失,再挖至8.2m时底部坍塌。基坑范围内空洞已原貌难寻,仅存南西侧空洞仍保持较好,其长轴方向为溶槽发育方向,指向D腿,电光看不见远处,也无法用硬长棒探测其深度,两侧受溶槽的限制宽度较小。在可以看见的距离,空洞最宽处1.0m,其余多在0.2m~0.4m,高度一般在1.0m~2.0m,只在坑壁处有垮塌,现已垒砌部分块石。另坑壁局部见白云质灰岩孤石或石
图4 A腿洞相片
分析B腿空洞成因:第一,虽然塔位附近白云质灰岩露头,且较完整,但B腿处于溶槽,且空洞发育于土体之中,定名为土洞应较合理,定名为溶洞则有失偏颇。第二,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目前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以下深度大于50m,分析该土洞应属地表水侵蚀形成。受地表水对岩体的表面溶蚀作用,溶蚀现象首先沿岩体层面和优势结构面方向进行(岩层产状115°∠15°,优势结构面283°∠77°,见图5),使溶槽、溶沟大致沿该系列结构面方向排列(N20~40°E)。由于风化残积,溶槽中土体厚度加大,地表水只能沿上覆土层中的裂隙、生物孔洞和石芽边缘等通道渗入地下,对土体起着冲蚀、淘空作用。并将淘蚀的细小颗粒沿基岩裂隙或土岩结合面带走,日积月累,形成土洞。
图5 层面及优势结构面产状
按照现场土洞的展布方向和发育情况,土洞被严格限制在宽2m~4m的溶槽之内(图6),发展空间有限,离其余三腿的距离较远,不会对其余三腿的稳定和受力造成影响。另外,土洞的发育应主要集中在前期构造强烈上升期,现在属于构造相对平稳期,且土洞位置地处山脊,汇水面积和下渗水量均极大缩小,土洞的发育已进入停滞期,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极小。
其次,关于远处岩壁上的溶洞是否延伸至塔位下方的问题,参见A65塔位综合地质图(图6)。先进行工程测量,测绘出塔基及附近地形图,再采用手电、皮尺、罗盘等工具在溶洞内测量其发育延伸方向,并对朝塔腿方向发育的溶洞进行详细测量,至不能进人为止,往前规模缩小,以宽张裂隙为主。在室内,将测量所得长度、倾角及方位角进行校正后,根据相对位置关系放到塔基地形图上。推测其延伸方向与现场测量的岩体优势结构面走向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与物探测试成果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溶隙通过位置距A65塔最近处大于40m,不会对塔位基础造成影响。
图6 综合工程地质图
综上所述,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剖面法和工程地质测绘法的成果均反映,A65塔位处地基稳定,浅层岩溶不发育,仅B腿处土洞需进行处理。
B腿基坑已挖至8.2m,在其上搭钻架进行钻探,8.2m~9.4m一钻到底,土质疏松,似浮土,应为开挖基坑时土洞塌方所致,9.4m~19.7m为白云质灰岩,中风化,中厚层为主,岩体较完整。钻探过程中无回水,推测回水主要沿土岩结合面或层面流走。钻探成果也反映B腿基坑下无影响塔基稳定的溶洞存在。
综合施工记录、物探、地质测绘、钻探情况,复原B腿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如图7所示,虚线为开挖前土洞推测线。
图7 A65塔B腿地质复原图
第一,建议设计将该塔位处B腿基础改型为桩基,基础全断面进入中风化白云质灰岩不小于2m。如基坑范围内仍存在小的溶蚀裂隙等,可将其中裂缝清底干净并回填碎石混凝土封底,可确保塔基安全。
第二,土洞范围内4m~9.4m侧壁摩阻力适当折减。另开挖洞壁因长期暴露和日晒雨淋,可能已经松动,建议基坑护壁后再行施工,确保人身安全。
第三,塔基附近植被护面,塔基周围做好地表水的截流、防渗、堵漏等工作,杜绝地表水渗入土层,杜绝土洞继续发育和发展。
采取如上措施进行设计修改后,施工验槽表明,勘测成果较好地反映了现场实际情况。现线路已运行一年半,安全状况良好。
第一,岩溶勘测应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配合各种物探手段相互验证。譬如本例,在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剖面法和工程地质测绘法均能够相互验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综合成果满足质量要求。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测量手段提高工程地质测绘精度。譬如本例,实际上远处岩壁上溶洞距离塔基很远,不会对塔基稳定造成影响。
第三,熟悉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定义、形成过程、处理措施等。防止基坑检验时将土洞误判为溶洞,增加了施工勘测工作量。
第四,处理类似的工程问题应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指导下完成,并制定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处理措施。
[1]编写组.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