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
5月25日,被鉴定为恋童癖惯犯的一朴姓男子在韩国庆尚北道一所监狱被执行“化学阉割”,这也是韩国2011年7月24日对侵害未成年人的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法案以来的首个适用对象。“化学阉割”又称药物去势,是一种药物控制法,通过注射或服用雌性荷尔蒙来抑制性冲动,但不会使人丧失性能力。
近些年来,“化学阉割”正在很多国家兴起,韩国是首个引入此惩罚手段的亚洲国家。根据韩国法律规定,对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实行性暴力、被宣判治疗监护的19岁以上患有性倒错症,且有可能再犯的罪犯,經本人同意后进行“化学阉割”,时间最长为15年。
据韩国媒体报道,现年45岁的朴某在1984年至2002年间,在首尔、仁川等多地多次对4名未满13岁的女孩实行性暴力或强制性侵。尽管他数次被定罪并服刑多年,但屡教不改,获释出狱之后平均每两三个月就会再次对儿童进行性犯罪。
为此,韩国法务部于5月21日召开“治疗监护审议委员会”会议,与会委员们认定朴某为有极大可能再犯的恋童癖罪犯,一致通过了对朴某实施“化学阉割”的裁决。在25日首次接受“化学阉割”后,将于今年8月出狱的朴某将在3年的保护监护期内每3个月接受一次药物注射,并同时接受心理治疗。在此期间,若朴某使用抵抗“化学阉割”效果的药物,那么将被加罪,可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2000万韩元(约合10.8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
古老的顽疾
以未成年人为性侵对象的恋童癖无疑是一种病态犯罪行为,也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顽疾之一。然而在古代,由于法律和人权制度的不完善,恋童癖罪犯并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更有甚者,在古希腊,男人和少男之间的“爱恋”竟然为社会所推崇。在古希腊,妇女地位极为低下,人们认为男子是近乎完美的造物,因而是更加理想的爱情对象,对于那些有文化修养、兴趣高雅的男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悠闲的贵族阶级和富有公民中间成年男人和少男的情爱广泛流行,并被视为城邦“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当一个少年接受完传统的基本教育后,就会追随一个年长男子的庇护。这个成年人通常三十出头,负责少年的道德与心智教育,并以仁慈、温暖及纯粹的爱对待少年,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少年道德和品格的完美。在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少年犯错,庇护者要替少年受罚。当时的一些著名学者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正是少男们所追捧的庇护者和导师。
古希腊妇女的低下地位尤其是女性公民与公共领域的隔绝以及古希腊人对美和智慧的追求, 被认为是男人与少男之爱得以在古希腊社会长期盛行的原因。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同性恋关系对未成年男性的成长具有教育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但无论怎么说,同性之间的过分亲昵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和人类伦理。因此,这种畸形的文化传统也逐渐被清理出历史舞台。
在其后的历史中,再没有一个社会像古希腊那样鼓励男子与少男的不伦之恋。然而由于成长环境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差异,仍然有极少数人有强烈的恋童倾向,并以往往以病态的、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犯为表征。
在西方,用高价收买漂亮的男孩以供玩弄在上流社会里已经形成恶习。据洛杉矶的一位警方人士估计,整个美国有恋童癖者不下几十万人。马萨诸塞州曾破获过一个自称为“北美儿童恋协会”的非法组织。这个组织拥有350名上层会员,其中不乏教授、作家和富豪。这些人向协会缴纳费用,协会便为他们提供8至15岁的少男用于狎亵。此外,天主教会更是爆发狎童性丑闻的重灾区。据统计,过去40年内,美国大约有1500名神父涉嫌猥亵儿童。
人道和伦理之争
近年来,随着各国恋童癖犯罪事件不断被曝光,未成年人性侵犯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绝大部分国家,涉及儿童的性行为都会面临法律制裁,对性犯罪者施以“化学阉割”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等数个州已通过对性犯罪者强制实施“化学阉割”的法律。在欧洲,丹麦、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瑞典、波兰也都通过法律,允许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对性犯罪者进行“化学阉割”。俄罗斯对恋童癖犯罪也一贯采取严厉打击态度。今年2月,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对恋童癖惯犯实施终身监禁和化学阉割的法律,并禁止对性侵14岁以下儿童的罪犯进行缓刑判决。
在发展中国家,针对性犯罪者的“化学阉割”法也逐渐受到重视。在韩国颁布相关法律之前,阿根廷西部的门多萨省在2010年3月15日就实施了针对强奸犯的“化学阉割”法。非洲也有多个国家考虑引进这项法律。南非曾是全球强奸案发案最多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南非的法律委员会就曾考虑对强奸罪犯实施“化学阉割”。
而随着“化学阉割”的普遍推广,其是否违背医疗道德以及侵犯人权的争议也跃入公众视野。其焦点在于药物的副作用,即“化学阉割”除了可能造成使用对象的女性化倾向,还对肝脏及心脏都有影响,容易引起糖尿病和肝脏病变等。而且,进行“化学阉割”时,注射或口服的剂量必须要严格控制,一旦过量,接受者可能一辈子丧失性功能。
一些心理学家也担忧,很多性侵惯犯的犯罪行为往往由复杂的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即使在生理上将其“化学阉割”后,只要性犯罪者的攻击倾向仍在,也可能会使用其他工具,从而出现更加残暴的行为。
然而笔者认为,性犯罪者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的恋童癖罪犯其行为已违反了人类基本伦理,并对受害人造成了严重伤害,于情于理于法都应得到应有的惩罚。相较于曾经在某些国家如捷克实行过的“物理阉割”,不对人体进行破坏性伤害并保留性犯罪者性能力的“化学阉割”显得要人道得多了。
且不同于一般的性犯罪者,恋童癖患者的犯罪行为可能给受侵害对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造成相对更大的伤害,而且根据心理分析,恋童癖罪犯更容易成为惯犯。事实证明,牢狱之灾对于很多恋童癖惯犯来说,并不足以对其犯罪心理进行有力震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生理上消除其罪恶隐患又对人体不构成重大伤害的“化学阉割”无疑是在法律、伦理、人道三点考量中所能找到的最佳平衡点。
因此,在更注重法治和人道主义关怀的西欧国家,“化学阉割”已经成为惩治恋童癖等性犯罪惯犯广泛采取的措施。在率先实践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化学阉割”已经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四国统计的数据显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恋童癖者犯案的次数,当地此类案件已经从40%减少到了5%。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伯林也曾对接受“化学阉割”的629名性犯罪者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再次犯罪的比例仅为8%。
当然,在对恋童癖惯犯施行“化学阉割”时,综合性的心理治疗仍然必不可少,两者应并立而行,这样才能既人道又最大化“化学阉割”对包括恋童癖犯罪在内的性犯罪的防治功效。
而从正本清源的角度来看,恋童癖的预防重点应在童年尤其是儿童的早期的发育阶段。只有社会和家庭科学实施儿童早期性教育,注意儿童各个发育阶段的性心理卫生,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恋童癖的发生。
此外,还要正确引导青少年对性欲的控制与调节,对成年人进行恋爱、婚姻和夫妻性生活的科学指导,科学实施全社会的各年龄阶层的性知识教育,加强性变态预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同时采取必要的社会预防措施,才能尽可能减少恋童癖的发生。
相关案例
迈克尔·杰克逊猥亵儿童案
已故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据说是一个心理年龄滞留在12岁的大男人,所以喜欢与男孩子一起玩。也因此,在1993年和2003年他分别两次受到儿童性侵害案件的困扰。
1993年,年僅12岁的美国男孩乔迪·常德勒控告杰克逊猥亵他,由此引发了一场控诉超级明星而轰动全球的官司。当时杰克逊事业正如日中天,不愿长时间受案件牵连。因此,这场风波结束得很快,1994年1月,该案终因杰克逊赔偿受害者乔伊·常德勒的监护人2600万美元得以庭外和解。但在2009年杰克逊去世三天后,当年的“娈童案”的主角,29岁的乔迪·常德勒突然宣布他当年撒谎,并向杰克逊道歉。
2003年底,一名12岁男童也声称遭到了杰克逊的骚扰,警方在对杰克逊的豪宅进行搜索之后,以猥亵男童罪将杰克逊批捕。检方对杰克逊提出多项指控,同时展示了收集的大把证据。
2005年在长达5个月的审判后,当年的6月13日,杰克逊被宣判所有罪名均不成立。
红豆猥亵儿童案
在国内公众人物中,王菲的初恋男友、少年成名的歌手红豆因患有恋童癖曾两次入狱。据曝光的视频,红豆家中墙上贴着许多他和小男孩的合影,以及男孩各种姿态神情的照片。
2001年底因猥亵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十数名男孩,红豆被北京警方批捕,并于2002年6月以犯猥亵儿童罪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2004年5月20日被假释。这个案件在当年曾引起巨大轰动。
红豆出狱后一度自暴自弃,还差点因抑郁症跳楼自杀。但不久又旧病复发,从2008年3月到2009年3月间,红豆在河北三河市燕郊开发区,以诱骗的方式将几名儿童带上车内或旅馆进行猥亵,随后他被警方列为网上在逃人员。2011年7月22日,红豆因涉嫌猥亵儿童罪被三河市公安局逮捕,并于当年11月11日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天主教神职人员猥亵儿童案
对于天主教而言,同性恋和恋童癖是不可容忍的丑恶行为,然而由于相对生活于一个与声色世界隔绝的环境里,在生理上受到极大压抑的很多神职人员,在特定条件下仍会寻求特殊渠道发泄出来,也因此唱诗班、教会学校成为同性恋、恋童癖的温床。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神职人员猥亵儿童事件此起彼伏,极大地震撼了世人。
2002年5月2日,香港罗马天主教教区发表声明,证实有3名神父过去27年间犯有性侵犯儿童罪行。2009年,爱尔兰司法机构历时9年调查后,公布了一份令世人震惊的虐童报告。该报告证实,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该国250多个天主教会机构中,共有3.5万名儿童遭受过暴力和性侵犯。在美国,天主教会从2002年起不断卷入神职人员性虐待指控,在总数为1.1万起的案件中,八成受害者都是年轻男性或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