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
日前,由紫光阁画院、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夏荆山佛像绘画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夏荆山《佛像典藏》嵊泗天悦行”佛教绘画艺术展在国家级唯一列岛风景名胜区——浙江嵊泗列岛的天悦湾度假酒店隆重举行。
据说,能在这一天到“海天佛国”参与盛会的,乃与佛有“大因缘”焉,因为这天是地藏菩萨生日。但事实上,“大因缘”,笔者是不敢奢望的,能于烟岚中,涛声里,松峦、悬崖、奇石、孤屿与明月的环拥下,细读夏荆老的佛画,已经是一次不浅的福分了。
年届九十的夏荆山,是美籍华人,著名爱国华侨,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善信檀越和佛教绘画艺术家。他自幼学画,16岁师从郭味蕖先生,后又遍访丹青名师,研学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绘画技法,苦心励志,技艺日臻娴熟。1971 年,他自台湾省移居美国加州,进入美术学院研修,同时参访世界各大博物馆研习、临摹,专心致力于佛教绘画艺术,数十年如一日,终得法相庄严之大成。
初看夏荆老的画,但觉纷红骇绿,宏丽富华,极具视觉冲击力,东方画的写意、工笔画的细腻与西洋画的透视、写实,非常和谐地熔为一炉。然细细观摩,方觉夏荆老之意实不在此——张大千也曾画观音、绘菩萨,技法自没话说,然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对画家来说,“心中有佛”与“心中无佛”的效果,毕竟大相径庭。张大千的观音,怎么画,都像仕女。而夏荆老的观音或罗汉,一笔上去,便有禅意,便生无限慈悲意与欢喜心。区别就在这里:心中有没有佛。
众所周知,千年以下,佛理古奥,民众因难辨经纬而难入其门,如以佛画释理,则如轻舟撑长帆,更似悬崖架云梯,于是夏荆老立下宏愿,以生动的图像来弘扬佛法,集其四十年苦绘之大成,工笔重彩绘制了5163张,乃有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之题写书名的《佛像典藏》,填补了佛教长期“画匮”的空白。
比如表现佛陀出世的册页“拒战魔阵”,我们只有看过夏荆老的绘画,才知道魔障环视下,成佛的困难,那无数的鬼怪,祭起妖术,向佛祖奔袭,层次非常丰满,立体感极强,俗云画人易,画鬼难,但夏荆老的笔下,虽然“鬼影幢幢”却没有一个“鬼”是雷同的,而且因为色彩的绚烂,鬼群更显光怪陆离,千奇百骇,以至于佛画给人的这种犹如诸佛菩萨现前的觉受和感动,很难以用“艺术”一词来诠释。
如果说通常的艺术匠心,只是为了传达艺术家创作的热情与个人独特的灵境,那么优秀的佛教绘画艺术则恰恰扬弃了这些凡尘的意境。
夏荆老常说,士大夫绘画重在一个“意”字,文人繪画重在一个“情”字,那么佛教绘画呢,就重在一个“净”字。
佛教中“净”的意境,具足了真、善、美,契合了诸佛菩萨的广大慈悲和无边功德,人们才能从佛教绘画艺术中体会到特殊的清净与庄严。
由佛国“净境”而到夏荆老那“吴带当风”的干净笔法,不由人想起晚清以来海派画界的一个重量级人物——《飞影阁画集》主笔周暮桥,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他还是著名的“点石斋画报”的主创人员,这个苏州才子死于1923年,而夏荆老恰于1923年降生,后者冲龄即好绘事,能说没受过周暮桥的影响吗?
我们就此求教与夏荆老亦师亦友的“大德高僧”月照上人。
上人微微一笑说,对夏荆老而言,绘画与书法毕竟小技耳,不过是大智者接引世人的前导和媒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