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的戏剧性对比

2012-05-30 01:36郎红
新民周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武戏水墨画戏曲

郎红

旅美画家周根宝(阿豹)的个人画展《中国风》于4月8日起在上海壹号美术馆开幕,近百幅极具当代意味的水墨画将呈现一种别样的面目,将中国水墨的韵味与线条抵达另一个彼岸渡口。

周根宝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长期任职上海博物馆,任教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活跃于上海美术界,见证并参与了当时的新艺术运动。他的作品在那个时候也是颇受观众和美术评论界好评的。不久他移民美国,从此潜心于西方艺术的研究,并通过不断实践,努力使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艺术精华相结合,比如借用西方油画和水粉画的手法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线条与图像。

此次大展的作品共分三个部分,一是戏曲人物与故事,作品直接从传统戏曲取材,把戏曲舞台上一些有影响的传统剧目,用静态的瞬间表现出来,固化在一个冲突强烈的亮相动作上。但人物的衣饰与神态仍在激烈变化之中,所以这样的画面是极具动感的,是灵动之势的一刹那呈现。比如《牡丹亭》、《野猪林》、《白蛇传》、《思凡》等脍炙人口的剧目,都在观众中已经形成审美定势,再要用绘画的形式再现,重返舞台现场,重返剧情,就必须抓住最精彩的冲突,最传神的表演,最摄人心魄的眼神对接,从周根宝的作品中看到,他应该做到了这点。

第二部分是戏曲元素的糅合,这是画家多年在西方艺术圈交流后得到的心得与悟解,也是从西方人的视角来解读中国传统戏曲的过程。画家利用对比冲突强烈的中国戏曲元素,特别是服饰、头饰、动作、脸谱、道具、音乐、舞蹈等表现形式,构成绘画作品的必要条件和艺术特征,也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了中国文化,并通过水墨画,互为作用,强化中国艺术的表现路径,并完成了两种艺术形式结合的突破。

第三部分也是与戏曲有关的,但着眼于武戏部分。中国京剧中的武戏,表演性强,节奏快,内含紧张的戏剧冲突和剧情收尾、感情升华,外国人欣赏中国戏曲,也往往从武戏开始。武剧又与舞蹈、武术、杂技等互相呼应,都是传递中国文化的“使者”,但由于戏的动态稍纵即逝,千变万化,摄影家有体会,相机刚端起,演员动作就完全不同了,但是绘画是静态的表现,他可以抓取一个瞬间来完成这样的表达。周根宝就是这样来画的,特别是他的夸张与幽默,以及虚实结合、快慢结合、干湿结合、浓淡结合等手法的运用,使这部分的作品极具简练之美,夸张适度的幽默也让人会心一笑,将武戏的喧闹场面及紧张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根植于华夏文明沃土上的传统绘画,发展成熟,博大精深,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往往成为巨大的包袱,使后来者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与沉重。在西方当代思潮不断冲击中国艺术界的同时,中国画家群体中的觉醒者与先行者,都在梦想创造一种新形式来完成突破,也明白新笔墨、新形式都是最本原最有说服力的表达。但每一步的迈出,必须有文化的支撑,有文化氛围的烘托,有审美哲学的滋养。而周根宝更加明白,还必须有世界范围的眼光与西方艺术界的交流与照应。在国外的日子里,他游遍了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像毕加索、马蒂斯、凡高、莫奈等故居与纪念馆也一一造访,盘桓不去,在名画前更是悉心揣摩,领悟用笔与布局的精妙,并深入到西方哲学之中追寻美术变革的依据,在许多著名的美术馆和基金会里,他也有深刻的感悟与认真的临摹。

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方增先先生为画展写了前言,并指出:“传统的中国画有着很深的涵养,追求艺术上的创新,笔墨上的突破,周根宝在他的画中做到了新的诠釋。”

猜你喜欢
武戏水墨画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牡 丹 (水墨画)
晚清宫廷与民间武戏的交流融合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